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数词和量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秦墓竹简,总计有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不仅有秦律,而且有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写成的时间大约是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其中《编年纪》截止于秦始皇卅年,即公元前二一七年)。这批秦简,已由文物出版社于一九七八年出版,书名《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  相似文献   

2.
邹万银 《前沿》2006,(2):238-239
据《榆林志》载:“黄河自宁夏横城堡西折而北,至废东胜州,西折而南,入府谷县黄甫川东,其中谓之‘河套’。周迴数千里,其地东、西、北、三面距黄河,秦汉所称河南地。”《榆林志》是榆林县志,记载榆林的历史沿革,地土风貌,榆林在鄂尔多斯黄河北岸。《汉书》载:“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榆林为寨。”这是说以榆林为寨墙,远看如榆树之林,所以称为“榆林”。看来“榆林”秦朝就有了。《汉书》这句“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很有价值,是秦始皇以灭中原六国之余威,又派大将蒙恬挥师北上,率军三十万,威震匈奴、胡人,“侵胡”…  相似文献   

3.
在秦王朝短暂的 1 5年历史上 ,惟一一次保卫边疆、开拓边疆的战争是公元前 2 1 5年的秦击匈奴之战。这次战争以修长城为始终 ,以后勤保障为重点 ,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反对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关于这场战争 ,还有一些奇妙的传闻。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 :秦始皇击匈奴是因为他看到了“亡秦者胡也”的“录图”,认为“胡”即胡人匈奴 ,而不知是其少子胡亥 (秦二世 )。其实 ,这只是一种传言。秦击匈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中原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挤压。而且这种挤压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长沙古无“青阳”之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的名称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就有 “长沙鳖”的记载。《史记·越世家》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索隐:“则犨、庞、长沙是三邑也。”正义:“庞、长沙,出粟之地。”光绪《湖南通志》称:“周始名长沙,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原楚黔中郡东南部设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今长沙市区)。西  相似文献   

5.
读张宏杰先生《秦始皇的素质和能力》一文(《同舟共进》2007年第3期),笔者认为,文中对秦始皇时代君臣关系的判断,值得推敲。张宏杰先生说:"其实只要认真读一遍《始皇本纪》,就会发现,秦始皇时代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两千年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笔者以为这个判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的瑰丽、豪华、奢侈,秦始皇的骄横奢侈、民不堪命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字字铿锵、句句有力。秦王朝本想从“始皇”到“二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天下永远是他们的,哪知到了秦二世,就来了个“楚人一炬”,整个阿房宫化做焦土,秦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秦始皇这位“独夫”天下归我、继世永昌的美梦,一下  相似文献   

7.
韩非入秦辨     
韩非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借其生平事迹传世甚少,出使秦国几乎是他唯一的重大政治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仅此也被曲解了。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称:“韩非的政治理论,深受秦始皇的赞许。经李斯介绍,秦始皇出兵把他从韩国要了过去。这也正中韩非的下怀。但他的法术之学早已为李斯所蹈袭,结果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李斯、姚贾等所暗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则谓:“秦攻韩求韩非,前二三三年,韩非入秦。李斯伯韩非得信任,进谗言杀害韩非。”(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对此介绍稍有不同:“秦王政看到他(韩非)的著作,喜爱他的才能,把他招到秦国,不久,遭到季斯和姚贾的陷害,于公元前二三三年(秦  相似文献   

8.
薛锋 《中国人大》2012,(21):48-48
有人说,卖官鬻爵之风起始于晚清,其实,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米,便可进爵位一级,"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即公元前189年,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8,(5)
正秦将蒙恬筑长城、修直道、逐匈奴,被誉"中华第一勇士"。"蒙恬故里"蒙阴县拟举行"蒙恬文化研究传播"论坛,征集反映蒙恬精神、蒙山蒙氏历史等内容的文稿和文艺作品。论坛由蒙阴文广新局主办。征稿分为考证论述、文学作品及文艺创作三类。须是反映蒙恬历史文化方面的自创作品。入选作品将结集刊印,作者将获邀参加明年4月的论坛活动,部分进行现场交流,演  相似文献   

11.
西门小刀 《乡音》2014,(11):47-47
歌里唱道:"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何时能平息……"谣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翻阅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谣言在历史中扎根已经很久远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就始终被"亡秦者胡也"这句谣言所闲扰。在秦始皇眼中,"胡"就是北方的匈奴,因此,他修筑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结果呢,匈奴没亡大秦,他儿子胡亥亡了大秦,此胡非彼胡也,  相似文献   

12.
慈溪,春秋时属越。古称句章,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置慈溪县,受辖明州,此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江北区之慈城镇。县名据延祐《四明志》载:“汉句章董黯(即董孝子),母尝婴(患)疾,喜大隐溪水,不  相似文献   

13.
周厚强 《世纪行》2008,(12):35-37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在位短短三年并归天而去。年仅十三岁的赢政应运而立蹬上王位,迈上了千古一帝的风云征程。在秦始皇继承王位后的第二十六个年头,即公元前221年,秦逐一击败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大统一,造就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九日,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特种邮票一套。这套邮票画面上的古钱,均属於秦统一中国(公元前二二一年)以前的货币。全套邮票共八枚。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65年,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秦王朝的《吕氏春秋》是当时秦王朝一些知识分子在秦统一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进行的文化总结和政治、社会制度设计。其中,一些涉及社会福利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福利状况。《吕氏春秋》鼓吹“义兵”的历史合理性,宣传以“义理之道”战胜“最虐奸诈侵夺之术”的正义性质,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8)
<正>随着《大秦帝国》的热播,秦为何能从战国帷幕初开时偏居西陲一隅的落后一员,最终扫六合、成一统?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汉初贾谊在其《过秦论》中说过,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剑桥中国秦汉史》则认为"秦国朝帝国方向的发展至少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那么,是什么成就了"六世之余烈"?秦百年向帝国发展的动因是什么?论其要,是人才。时人李斯就说过,秦之所以"跨海内、制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观察与思考》2006,(3):126-126
《闲说西汉二百年》 作者:卢敦基 类别:社会 出版:2006年1月 定价:19.80元 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的暴政,令秦王朝以短时间灭亡,起而代之的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王朝。  相似文献   

18.
历来讲南越开发史者,往往只从秦始皇略取南越陆梁地讲起,很少甚至根本不讲楚人对南越的开发。这样做:是把开发南越的历史割断了。与楚人相比,秦对于南越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从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南越陆梁地”,到二世元年南海尉赵佗叛秦自王,是秦经营南越,总计不过七年。而楚人经营南越,若从楚共王“奄征南海”算起,已有三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即从吴起相楚悼王“南平百越”算起,也有一百六十余年之久。可见,研究楚越关系史远比研究秦越关系史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至四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于公元214年将秦、赵、燕三国长城修膳连结为一,东起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西至戈壁沙漠的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城高4.4—12米,最宽处达10米。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的昨天与今天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到了东周有很大的发展,而统一于秦始皇。殷商文献记载“殷王赐贝数,以十朋为最多”;在殷墟中发现的许多贝玉已经证明,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殷商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有了较大发展,出现布、刀、圆钱和楚币四大货币体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也统一了我国币制。外圆方孔的“秦半两”的采用是一种文化的结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秦始皇迷信方土而采用,使中国的主要货币“铜钱”从此固定下来,通行两千多年,国民党政权成立后才逐渐绝迹。汉初,承袭秦制,先后九次改铸钱币。公元前1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