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历史转型期间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中国的外交、法律、实业等方面都有建树,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之一.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对当代中美关系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先进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孕育和发展 ,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开端和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清末的法律变革是中国近代法制建立的起点和尝试 ,它起到了中国法制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法律的吸收和采纳 ,在法制发展上具有首创和启迪意义 ,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他和孟轲、荀况为主要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的"礼治"思想,代表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影响、渗透于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立法、司法活动,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中,积淀成中国人特有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这必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程树德 ,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律史学家 ,其代表作品《九朝律考》是 2 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自 30年代面世以来 ,一直被不断再版 ,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5.
法律现代化,是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市民社会的形成和个人自由的确认密不可分、同步发展的。同样,中国法律现代化也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市民社会和个人自由的成长息息相关。从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法律现代化大体上可以分为晚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回顾历史,自1792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17年,然而,中国法律现代化事业并没有全部完成,历史的重任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 ,西方列强借助军事上的优势 ,在中国取得了治外法权 ,由此带来中西方文明在法律领域内的碰撞 ,这种碰撞促使中国传统法律开始近代化建设 ,试图构建与西方世界一样的法律体系。中国近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法作为部门法在近代中国的建立 ,始自光绪三十三年(190 7年 )的清末修律 ,终至 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的颁布、实施。就其立法精神、编制风格乃至法条内容而言 ,始终是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法律体系的产物。但作为一种与中华法系毫无联系的新型法律制度 ,它同在此时期其它的“舶来物”一样 ,与中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与时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刑事和民事立法,他的立法思想体现了趋附世界立法新潮流的特点,他的立法实践是近代中国政治精英和法律精英结合的典型个案,但中国近代看似完备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将中国带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是社会保障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的福利国家。在各种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独具特色,从其立法理念到具体的制度构建都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概况、特点进行论述和评析,并提出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构建宪政是国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政治图景,而近代宪政之路却充满艰辛坎坷,种种宪政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欠缺宪政建设需要的经济、政治条件外,一味把西方近代意义的宪政全盘吸收而忽略本土传统法律观念对宪政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构建宪政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以宪政为视角,从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对宪政的影响出发,对近代中国宪政建设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具备西方当时法律近代化进程时的历史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法律品质与近代化法律品质是相悖的。相反,中国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的“和平”、“统一”、“道德”性和“包容”性,与近代法律品质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更具有内在逻辑上的超越。另外,中国法律的道德化传统使人们始终能够认清个人与他人之间是不可或缺的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诉讼法制的完善与确立,是现代法治得以确立的基本标志之一。清末修律所进行的法律移植,构成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之滥觞。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百余年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间,乱国无实质的诉讼法制;诉讼法制路径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植体与受体排异反应强烈。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进、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制建设,更好地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危害性说一直居于刑法学的帝统地位。近年来,受大陆法系的影响,不少学者主张以法益侵害说取代社会危害性说。但实质上法益概念具有多义性,极易落入形式概念之泥沼,实难以担此重任。可以说,在当前中国刑法学语境中,社会危害性说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3.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法律保障及其威胁因素,展示出涂尔干对社会整合与和谐的终极学术关怀,这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二战后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中,建立在现代逻辑学、语言哲学修辞学和对话理论基础上的法律论证理论在法哲学领域中悄然兴起。法律论证为法律推理拓展了更为宽泛的“法律”空间,使形式法治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成份。法律论证理论本身就是为弥补作为法律推理大前提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商法理论所认为的合伙只是一种合同关系而非法律主体的观念,严重制约了合伙(特别是商事合伙)的发展,也不利于法律的规制。一些国家的立法已经肯定了合伙的民商事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各国立法传统及理念上的不同,对合伙作为民商事主体的定位上有一定差异。在我国,将合伙的人格定位于“第三民商事主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和借鉴西方法律文化中有益成分,对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目前刑事法律援助运作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其健全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为美国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公设辩护人制度,作为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重要手段,为实现经济困难的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了切实保障。在评介美国刑事法律援助体系之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构建我国公设辩护人制度,将其作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手段之一,实行多元化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使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事业变得真实有效,进一步完善我国司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的封建传统法律思想自汉朝以来在中国法律史上一直处于独尊独尚的地位。清末,由沈家本主持进行的变法修律,第一次对这一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改易。尽管这些改易是有限的,但它毕竟冲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法律思想垄断统治的樊篱。从此,中国法律开始接纳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逐步迈上了新的历史轨道。  相似文献   

19.
大赦作为非常规也非极端的政治法律形式和手段,具有其他任何政治法律形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大赦作为或应当作为宪法规定的内容和宪政制度,在现时仍有续存或重建的基础和必要。加强对大赦理论的研究,将其形塑成为现代的宪政制度,具有宪法学术的重大意义和宪政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遍及我国社会经济诸多领域,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其根治刻不容缓。然而,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责任机制存在明显缺陷。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现行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与《公约》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不符合国际通行规定,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开展。参照《公约》的相关规定,尽快完善反商业贿赂法律责任体系,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构建反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