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多地信访系统官员向媒体透露: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但是否以后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目前尚不知情。与此同时,有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取消了以信访人数排名来考核官员政绩的做法。(5月8日《南京日报》)媒体报道,近六七年来,湖南光花在“上访妈妈”唐慧身上的公共财政已达到上百万元。再者说,信访排名也不完全说明问题。信访排名靠前或靠后,并不意味着那个地方的矛盾化解工作就一定好,说不定存在着“捂盖”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11月11日《新京报》报道,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3.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强化人民群众监督、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凝聚人心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制度的存续和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其改革也成为当前我国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社会中种种信访难题,就应该通过改革彻底消除上述设计缺陷。首先,信访机构的改革——重新定义信访的功能,应该完全取消信访具有的解决争议、维护权益的功能,同时强化信访机构了解民情和参政议政功能。其次,进行司法制度改革。重树法律的权威,恢复我国社会对司法机制的信心。最后,在过渡阶段的措施,要进行说服诱导工作,劝说信访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其争议。依法处理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谋利型上访不仅受传统文化、现行法律制度的影响,更与个人权利的畸形伸张和基层政权的相对疲软有关.基于国家信访局暂停对各省“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以及涉诉信访改革试点省份的逐步推开,本文认为,要治理谋利型上访,不仅需要规范信访秩序,明确信访责任,完善利益诉求机制,还需要重新界定信访功能,健全信访代理制度和信访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是我国依据自身特殊国情所独有的一项实现权利救济和民意表达的重要制度,国外虽然并无信访制度而言,但也有其类似于信访制度的相关制度,并发挥着同样的作用。本文试从始于瑞典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等国外相关制度中,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地总结了一些对于改革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期望能使信访制度不断地完善成为司法之外救济基本权利、畅通民意表这的重要补充部分。  相似文献   

6.
涉诉信访在为当事人提供权利救济的同时,也为其他机构和人员干预司法提供了制度性背景和条件。不少当事人在法院败诉后不甘心失败,千方百计向人大、党委、政府部门进行频繁信访,这些信访最后通过人大或政府等信访机构的处理及有关领导的批示等形式回转到法院,行政机关直接介入法院审判工作,严重影响了我国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在目前不能完全取消信访的背景下,我国应将涉诉信访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涉诉信访与审判独立由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7.
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十七年以来,接到了不少食品经营者的信访案,就其发生的三起食品卫生集体信访案进行分析,旨在吸取经验教训,化解监督与被监督的矛盾,减少信访案的发生,不断提高执法水平。1、信访案的特点(见表一)  相似文献   

8.
纵观学界的研究现状,对信访权威和司法权威关系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实际上囊括了信访制度的各主要方面,比如,信访的性质、信访的功能、信访的文化、信访的程序、涉法涉诉类信访、信访的权威等等。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实证的研究;第二,缺乏系统的研究;第三,混淆涉法信访与涉诉信访的外延,常常用涉法信访将二者替代之;第四,没有对“信访权威是否阻碍司法权威”这一论断的前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07,(4):11-13
所谓信访听证,就是指有信访职能的国家机关在处理信访案件过程中,为了了解信访案件的真实情况.及时有效地正确解决信访案件,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和有关负有承办信访案件的职能部门质证的程序。在社会转型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出现了一些缠诉、缠访的“信访老户”,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信访听证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克俭  海平  洪新 《中国监察》2010,(12):27-27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纪委、监察局适应新的信访举报形势,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创新信访举报受理平台,设立网络信访举报室,全方位受理、引导群众信访,为群众解疑释惑,拓展了反腐倡廉信访举报渠道。  相似文献   

11.
信访制度与再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再审制度的设计,都是基于“纠错”这一价值取向,其本质是一种纠错杌制。信访是发现生效裁判有错的重要途径、检验再审成效的重要形式、监督再审的有效形式,从而实现再审制度的价值。完善信访制度,最终是要将处理信访问题纳入法制轨道,构建司法终极机制。解决涉法信访问题,要改革目前的再审制度,从职权主义转变为当事人主义,发挥当事人的能动性,即取消法院自行再审制度、限制检察机关的抗诉权,改当事人的申诉为申请再审之诉。同时,通过缩短申请再审的期限、明确申诉的法院、对提出新证据和申诉的次数进行法律限制等措施,规范当事人的申诉和信访行为,防止权和滥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争议解决机制事关广大农民土地权利群的保障和救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相关机制设计极其粗疏,权利救济体系很不完善,农民艰辛维权现实凸现制度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加快土地征收立法,完善土地征收权利救济程序,强化行政救济措施,扩大司法救济效用,规范直至取消信访救济渠道,建构权利救济体系,公正高效地解决农村土地征收纠纷。  相似文献   

13.
朱明国 《中国监察》2010,(20):19-19
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准确把握信访举报案件工作职能定位,积极查办信访举报案件,努力推进办案成果多元化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信访举报职能,增强了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信访举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直接查办和发函交办信访举报案件16497件,  相似文献   

14.
崔怀安 《法制与社会》2011,(33):161-161,163
涉检信访安全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从法警在维护信访的现状来看,法警参与信访安全工作的角色定位还不够明确,协调工作还不够顺畅;强制力发挥还不够到位,能力素质与处理信访安全事件要求相差深远。为此,需要强化法警接访职能、明确信访职权范围;设立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构筑检警联动平台,建立预警工作流程制度、搭建突发事件机构,强化法警能力素质培养、提升信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法治纵横》2013,(17):33-33
今年以来,浙江杭州两起发生在十多年前的错案相继被纠正,引发广泛关注。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近期反思时表示,今后将取消全省打防控考核和在综合考评,不再搞破案率、批捕率、起诉率等排名通报,要把更多精力放到优化执法质量考核和强化民警能力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16.
狭义的信访是指行政信访,按国务院《信访条例》第2条规定,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政府、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中度意义上的信访不包括非国家机关的信访活动,不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信访。中度意义上的信访在地方性法规中使用。本文以行政信访为重点。新中国信访工作六十年的运作过程,是宪法实施和宪法精神得以实现的过程。尽管《共同纲领》和新中国宪法没有提到“信访”这个词,但是“信访”有宪法基础。由于信访符合宪法精神,所以新中国六十年来,它成为实施宪法的重要形式,并在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监督权力和权利救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访和宪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监督     
《中国监察》2011,(20):36-36
黑龙江省鹤岗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信访预警机制、信访协调处理机制和信访督办机制,全面筛选、排查重要信访线索,妥善处理有关换届选举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信访限时办结制度。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换届方面的问题6件(次),已全部得到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刘晓珊 《法制与社会》2013,(32):135-135,139
信访接待是检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处置涉检信访突发事件更是重中之重,负责维护信访接待场所秩序的司法警察则是最前线的保障力量。如何找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应对涉检信访突发事件,如何依法采取措施妥善、有效地处置,已成为司法警察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涉检信访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总结目前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处置涉检信访突发事件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审判》2014,(5):7-7
据悉,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将于2014年12月31日前基本建成,并实现信访业务全部在网上流转。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共受理群众网上信访事项248万件次,同比增加10.9%.部分地区网上信访量已超过传绕信访量,畅通网上信访、逐步使其成为信访主渠道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高守勤 《中国监察》2009,(21):47-48
信访监督是新形势赋予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任务,为解决大量的一般性信访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信访监督结果运用是把信访监督形成的记录、报告、证据等成果对监督对象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后续监督和管理,是信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监督过程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