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理 《党建》1996,(12)
划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明理划清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是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讲政治时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活方式是人们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等诸方...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必须首先了解这种生活方式的本质特点。本文就此谈点肤浅看法。 什么叫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我认为,生活方式主要是指人们享用生活资料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方式,它会影响到生产方式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落后的生活方式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变革西部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西部农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党早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就已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它为我们进行生活方式的选择规定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要求为准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剧烈变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自从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日益清晰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然而,现代化决不仅仅限于一些器物、技术的层面,而是人类改造现存社会的一个整体活动过程.从事工农业生产,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一切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因此,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是一个以人的现代化为主导的整体实践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就已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行政之文明程度直接标示着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的发展与进步状态,行政执法作为将行政法从文本规定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规范的手段必然以行政文明作为自身的精神追寻和价值目标。树立法治、民主、服务、契约和和谐理念是行政文明对行政执法的时代要求。我们应以行政文明为精神引领,在新的理念下完善并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行政文明的迫切希翼。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的变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对具体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主观随意地加以限制和干涉,只能因势利导。针对社会上一些青年一味追求吃、穿、玩,模仿港台的审美趣味的情况,我们要大力宣传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劳动与享受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告诉青年,现代化不能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壳“现代化”。具体要从五方面引导:一是要帮助人们把握住生活方式变革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我们要建立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科学是它的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的生活方式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社会发展阶段,并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与生活情趣,要做民众生活方式的楷模。其生活方式要始终严格处于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社会公德的规范之中。在总体上,应在继承共产党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倡导和实践既能体现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丰富利益和竞争意识,又能体现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重、无私奉献、拼搏进取、廉洁简朴、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世珍 《新视野》2003,2(1):64-65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全面的对外开放,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生活选择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而科学的精神信仰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指南。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价值等级,我们应该提倡既健康又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人们以何种方式生活,不但归根到底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而且直接受到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支配。因此,生活方式既能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初期的蒙昧、野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愚昧、野蛮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空前的进步,人类逐渐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虽然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单纯具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还不足以说明生活方式的先进和优越,还不能表明生活方式已达到了最高类型,只有当社会既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同时又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整个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社会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如果说生产方式是生产什么及怎样生产,那么,生活方式就是怎样生活,它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享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资料和使用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的活动方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习惯势力在我国农村仍有着深厚的基础,受其影响,传统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仍然根深蒂固。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广大农民生活方式基本状况,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的几点建议,使他们适应开放社会的文明生活,真正实现告别贫困、迈向文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方式,有其特定的规定性和特殊的功能。在当前社会转型与强烈震荡过程中,如何营造与时代潮流合拍的新型生活方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生活是人为生存与发展而消费的过程。生活方式就是人为生存与发展而享用各种消费的样式。人们往往把它与...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从过去的全面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一些产品积压严重,有效需求不足。面对这种现实,需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除了企业要从生产驱动型转向需求驱动型之外、在管理上,还应当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配合。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有个生活方式改变的科学导向问题。这里,我们主要谈以下几种:1、满足温饱与讲究质量。中国传统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引起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享受、发展需求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的情趣与生命创造力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目标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需求不同,价值评价就不同,人们的活动指向与获取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从了解人的需求人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生存需求,指的是为维护人的生命存续、正常存在(而非病态)而产生的需求,包括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三个代表”的思想,就党员先进性教育谈几点认识。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要求和体现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阶段和社会生活的性质与面貌。从生产力的角度讲,共产党人的根本使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推动生产力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人类解放事业。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指导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就必须首先教育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贯穿…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虽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这种适应需要有一个过程。生活方式落后于最活跃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尤其是这样。这一方面因为,某种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便具有某种相对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结合实际.针对特点,循序渐进。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设家庭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质。要迎接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素质。长期订阅报刊,不断增加藏书是家庭文化的基本建设。藏书、读书、用书应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培养家庭文化情趣的途径很多。要引导人们逐步从低层次的娱乐向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发展,如绘画、书法、美术、舞蹈、集邮、收藏等等。其次,要树立健康意识,科学饮食,自觉保健,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从事…  相似文献   

19.
先进文化、精神家园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对沟通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一个社会是不是和谐的社会,首先应该看它是不是充满强大的社会创新活力。这种社会活力除了表现在作为社会生产的生活直接构成的要素和资源层面以及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构成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制度层面外,更重要地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活方式层面。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调动人的创造热情,从而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消极颓废的精神生活方式则抑制了人们的创新活力,降低了人们的创造热情,从而阻碍社会向前、向上发展。而一…  相似文献   

20.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类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检察机关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检察干警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