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伶伶 《党政论坛》2008,(16):17-17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存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2.
怀古 《侨园》2013,(11):44-44
<正>尊师重道历来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人开始就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影响和带动了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在这里,笔者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大家都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精疲力竭,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可颜回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传统尊师析     
中国素有尊师的传统。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把尊师与否视为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高见。所以,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会形成一个尊师的传统,的确是渊源有自,令人骄傲。不过,尊师的传统与传统的尊师,其实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即想就后一话题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4.
佳话二则     
1874年,柴科夫斯基完成了《降 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 作。他对作品很满意,认为是妙手偶得的上乘之作。柴科夫斯基兴奋地将这首钢琴协奏曲送给了自己的朋友——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校长尼古拉·鲁宾斯坦,请其共同分享这次成功创作的欢乐。柴科夫斯基万万没有想到,尼古拉·  相似文献   

5.
大师更尊师     
正一个蛋糕谢师恩1940年,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师从西克教授研习东方语言。在战争的饥馑年代,看着日渐消瘦的老教授,季羡林暗暗省下配给的奶油、面粉、鸡蛋和白糖,在老师生日那天,去蛋糕店烤了一个大蛋糕,然后捧着宝贝,来到老师家。在长年吃不饱的战争岁月,这无疑是极贵重的礼物,西克教授抖着双手和老伴共同接了过去,激动得连"谢谢"  相似文献   

6.
办教育不容易,在县里办教育更不容易。拮据的教育经费、破旧的校舍、低水平的师资和由此带来的低质量的学生……真有点‘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味道。但如果真正去办,也不难,有个三年五载,面貌就会大为改观。不信就看赣榆县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5,(3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其所以这样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四化建设,是要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完成这一大业,需要一支浩浩荡荡的包括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人才在内的大军。这支人才大军,既要有各行各  相似文献   

8.
古代廉吏佳话一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离任时,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宠宛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接受一钱,时人誉为“一钱太守”。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新朋好友相求,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六字,以明心迹,获“二不尚书...  相似文献   

9.
李肖 《各界》2019,(21):31-34
  相似文献   

10.
“慈母中华,良人万众,福生贤弟,您跑千家走万户,为我寻查失联三十九载之胞弟,实为感慨万分。文明中国,能死信复苏;炎黄子孙,皆同胞手足也。”这是河南省安阳县邮递员王福生在三月中旬收到的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寄来的署名石聚宝的信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12.
<正>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不仅是民心之所盼,也是民族复兴之基。在今年两会《部长之声》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本人对这句话颇有感触,深以为然。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古人有"人有三尊,君、父、师"之说。我们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自东周以后,孔子"万世师表"和"尊师重道"的观念就深入人心,《吕氏春秋·劝学》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侨园》2012,(12):42-42
梅花是中华民族喜爱的名花。古今许多名人对梅花表现出一种倾心之爱。他们中有的喜其幽香,有的爱其高洁,有的崇其质坚,有的赏其韵致,有的慕其品格。中国人对梅花一往情深,梅花又成为喜庆瑞兆的吉祥物。它的五片花瓣十分雅观,被喻称梅开五福。梅花还被拟人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梅花牵动历代文人墨客抒情寄意,以梅为题材的诗词浩如烟海。杜甫、李白、  相似文献   

14.
读了《梅兰芳与二十世纪》,对徐城北有新的认识。最初读徐城北的文章,看文字功力和文章内涵,又加上那“品戏斋主人”的雅号,以为他是品了半个多世纪戏的老夫子。及至见面,竟然年轻得让人吃惊。后来始知他是40年代著名女记者彭子冈的公子,其父徐盈又是当年新闻界的积学之士,实是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15.
王倍 《侨园》2013,(4):64-65
<正>作家赵树理和戏剧家墨遗萍的交往,为山西上党戏的发展留下了一段佳话。11946年8月,赵树理住在山西阳城县后沟太岳新华日报社,当时他正写小说《福贵》,认识了刚从延安来太岳区担任剧协主任兼《太岳文化》杂志编辑的戏剧家墨遗萍,二人一见如故。墨遗萍在向赵树理介绍他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和延安南区  相似文献   

16.
人所共知,梅兰芳先生到了晚年,嗓子依然保养得很好,这是他平时注意自我保健的结果。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梅先生自有一套心得:在预防方面,除了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外,冬天外出必  相似文献   

17.
民国第一外交官——顾维钧,一生仕途坦荡,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运筹帷幄。而他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千金一唐宝王月的半世情缘,亦是一段传世佳话.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一个剧作家而言,如果有什么真的可以是"不朽的",那一定莫过于自己的剧本能一直在舞台上被演绎着,传唱着。古今中外,应该都是这样。让汤显祖、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活在舞台上,活在演员身上,活在观众的心里,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游园惊梦》演了三百多年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明代文人,汤显祖既有匡扶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垂钓沧浪的雅士情怀。似乎与他写曲辞时风格迥异,《明史》写汤显祖"意气慷慨",他不畏权贵,断然  相似文献   

19.
林达 《各界》2010,(9):1-1
齐白石老人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而且已经节俭到了成为一种怪僻的地步。凡是和老人有过交往的,都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老人在画界久负大师盛名,勤奋且高寿,再如此节俭,当然就有了可观的积蓄。于是,老人在家乡湖南湘潭县购田置地,也出租。在那个年代,顺理成章,是最传统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