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庆杰 《前沿》2011,(1):157-16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人的主体间性的世界。本文尝试通过对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考察,围绕生活世界概念,通过悬置与二阶理论构造、扎根而非跳跃、类型化的适应性、动机的困惑四个方面来探究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如何理解研究对象之行动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去理解世界和人,确保了生活世界对人的现实性和人对世界的现实性,并实现了生活世界的多功能统一。而哈贝马斯给社会进步开出的药方、公式是交往理性、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理论,相对于马克思全面现实的生活世界,他的生活世界只能概括为“语言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胡国庆 《桂海论丛》2006,22(4):84-86
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是全球化,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于文化上的自信,而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传统和现代的两个方面各有所长。中国文化的复兴既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盲目自大,又不执迷于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而应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创生出自信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提出的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前科学世界,其特征就在于主观的、主体间的、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为基点构建起的人类社会与胡塞尔所提倡的生活世界具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分析,试图揭示出人的生活的理想样态,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吴宁  许慧 《理论月刊》2015,(3):48-53
哈贝马斯将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的预设文化背景和信念储存库.他认为构成现代社会的系统-生活世界的二元架构已经失衡,经济和行政系统侵入并破坏了生活世界的结构,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要以价值理性取代工具理性、平衡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提高个人交往资质.他将生活世界放置在交往行为的视域中加以考察,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交往异化现象和解决现代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我国培育生活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瑞莹 《前沿》2008,42(5):169-172
“回到生活中,回归生活世界”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坚实出发点与归宿。而对现实生活世界及其何以可能的生成进行分析和探讨表明:“自然历史法则”、“剧中人与剧作者法则”、“生成性法则”就是对生活世界的生成、建构何以可能的一种理论抽象与把握的产物,它们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达到历史的、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深化生活世界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活世界理论的目的,是以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以现代西方和中国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为资源,以当代人类生存基本问题为依据,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世界观理论。要深化当前的生活世界理论研究,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生活世界转向究竟对现代哲学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它体现了现代哲学的什么样的基本精神?生活世界与实践观的内在关联,怎样以实践观为基础建构生活世界的理论大厦?如何把生活世界理论与当代人类生存实践结合,使其成为具有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活观?  相似文献   

8.
人格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必然呼吁与之相适应的主体间性人格的发展;同时主体间性人格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主体间性人格是实现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共生的前提;主体间性人格是实现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共赢的基础;主体间性人格体现了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象学是受西方现象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教学现象学强调教育不可脱离人的情感意向、他人意识等因素,从而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过度强调教育的技术化、工具化提供理论上的反思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王湘玲  ;邹玉屏 《求索》2008,(9):122-124
在主体间性哲学基础上产生的主体间性美学,即生态美学,由于摒弃了主客对立的思维,主张对话与交流,它完全不同于基于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关学。在生态美学的指导下,人类就能尊重自然,返魅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中,进入一种审美的共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阐述了生活世界的结构、再生产以及理性化等问题。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和个性构成;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就是文化的更新、社会的整合和个人的社会化;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是指生活世界的内部分化,这种分化并不是指生活世界的三种因素各自的增减,而是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作为"伦理生活"的实践探讨的是"伦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问题。哈贝马斯以语言交往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取代黑格尔意义上的精神的自我反思,把民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基础,实践和伦理生活都被囊括在交往行动之中。沿袭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分析框架,霍耐特实现了从"语言交往"到为实现道德认同而进行的"承认斗争"的转向。然而,哈贝马斯关注的是语言交往和实践商谈的程序条件而忽略伦理的实质内容,霍耐特承认交往实践中的形式的伦理生活缺乏一种伦理的本真意义,"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仍是一项未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怀君 《前沿》2011,(5):77-81
在哈贝马斯那里,生活世界是前逻辑的、前根据的、非确定性的奠基世界,它作为文化传统资源构成了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文化、社会、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三种结构要素,是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的过程相一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指的是生活世界被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所分割和侵蚀。要解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必须释放生活世界中交往合理性的内在潜能,培育一种能够与工具理性相抗衡的力量,以阻止系统借助货币和权力媒介对生活世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西方哲学界在现代性的压制下,反思了以往僵化的思维,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境遇。马克思则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自我生成之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理论立足于实践活动并改变着世界,从而是关于人解放的理论。从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权利形态世界和历史形态世界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理论和观点解读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在总体上确立了生活世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位置,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理论得以展现。该理论是一种具有全局性视野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一种总体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具有批判不合理现实的维度,是统一于价值批判、权利批判和历史批判的总体性批判。  相似文献   

16.
谭容培  唐红兵 《求索》2008,(3):96-99
哈贝马斯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审视传统审美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性的审关内涵。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只有在主体间性的框架之内,审美才能走出传统审美话语局限于主体意识哲学的迷城,呈现出它的广阔胸襟,进而为现代人重建美好精神家园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的实践创造了并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人的生活廿界里,实践活动才能合乎人有意义的生存。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离开了人的生活世界,实践只能称之为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合乎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活动。因此,也只有在生活世界的视域内理解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0,(1):78-78
汪怀君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生活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创造活动所生成的主体间世界。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因此,文化价值性是其首要的特征。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诸多现代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论述,甚至可以说,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其本质而言,“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是人生活其中,并与之息息相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自始便是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哲学,是生发于生活世界并以其为归旨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活哲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之前探讨最多的可能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老子也同样属于此列.老子及其哲学同样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