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政府承担着执行公共政策的重任,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面对政策质量、利益干扰、体制束缚、行政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困境,必须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寻求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执政权力的党。中国共产党在行使执政权力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认可和巩固。另外,中国共产党行使执政权力只有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地制约执政权力,正确行使执政权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需要的根本利益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党员的最高准绳的根本观点,是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贯穿邓小平群众观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具有内涵丰富、泽被久远的群众现.本文试从主要渊源、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对胡耀邦的群众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芳  王爱玲 《理论学刊》2007,2(10):4-1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也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群众观体现在 :关心群众的利益 ,正确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的群众观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群众思想、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施政实践活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的群众观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发展和理论创新。目的在于强调: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具有新阶段新形势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现实作用,也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景利 《求贤》2008,(12):4-4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在工作中万无一失,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粟多树  凌志 《学习论坛》2004,20(8):16-18
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根本路线,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做好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杨善洲的群众观揭示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忧为民所解的理论内涵。我们要把杨善洲同志践行的协商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三同工作法、典型引导法等运用到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周恩来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同时结合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的群众观思想: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关注人民群众,心系百姓生活。周恩来的群众观思想,有利于克服党内"四风"现象,重树党内廉政之风,从而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负责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根本路线,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精神,高度重视党同群众的关系,把主要精力致力于为民发展、为民服务,用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党的领导集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超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神本主义、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消解西方人本主义的解释范式,科学证成“以人为本”理念的溯源。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即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积淀和淬炼“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6.
石文 《唯实》2011,(4):82-84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具有积极影响,但新媒体收集的民意扩大了非理性化、非规范化的参与,数字鸿沟和网民层次不合理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因此,公共政策应利用好新媒体,扬长避短:发展完善电子政务,完善网络参与机制;提升公民参政议政素养,规范公共政策中网民议政规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长达九十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是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吴珍美 《新视野》2005,1(5):64-65
邓小平关于"以民为本"的群众观,内容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观点、"人民赞成不赞成"的观点以及"依靠群众"的观点等,都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着"以民为本"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9.
群众观是人们对群众整体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以劳动阶级作为群众所指对象,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和国家,形成不同的群众观.从时代、地域、人群三个维度全面考察不同的群众观,才能够辨清白丁群众观、子民群众观、公民群众观、神仆群众观、主人群众观的正误,把握群众观发展的时代趋势,清除错误的群众观,树立科学的群众观,正确对待群众.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各种理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支撑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本文试以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等三个方面为载体抓手,对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贡献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