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中国伤兵在美国》,人们关注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美国的命运,可惜不久作者也移民去了美国。1997年年初,我与老伴从香港飞加拿大看儿子,到加之后即给小说作者李大明挂电话,他一听我到了家门口,异常兴奋:“太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当时大明任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驻圣迭戈记者兼业务代表。4月24日,我与老伴步出圣迭戈机场时,他已守候在接机大厅里。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身着一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的短袖上衣,脚踏一双三截头军官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军衣上黄澄…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拿了两个学位后,应聘到多伦多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搞软件设计工作。在我和他妈去探亲前,我们一直以为他就住在多伦多的唐人街里。可是当我们从香港乘加航的班机飞抵多伦多,儿子从皮尔逊国际机场把我们接出来后,驾着车便把我们拉上了高速公路,我望着车窗两边湍急如潮的车流,心里感到好不奇怪,儿子要把我们拉到什么地方呢在飞机上连续颠簸了十六个小时,这时我和他妈是多么想尽快到儿子的窝里,好好地冲个凉,看看我们的两个小孙女,再美美地睡个觉。不由忍不住地问道:“陈寞,你要拉我们去哪里”儿子感到我…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加拿大还是美国,最漂亮的公寓一定是“老人屋”。老人屋租金不但只有一般公寓租金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公寓里还设有食堂、医护室和游乐室。老人屋是政府拨出专款建立的老人公寓,凡是退休老人,都有权利人住老人屋,但一巳老人去世,其子女却不能享有世袭居住的权利,必须立即退还老人屋。在北美洲这两个国家走一走,让人深切地感到这里的老人处处都倍受尊敬,连我和老伴这样的外国人也不时地享受到这里社会的一份优待。二月初,当我们刚到加拿大不久,一天上午,我和老伴准备到户外踏雪散步,儿媳妇要我们顺便到附近小镇的洋人店…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一到加拿大和美国,就很想接触主流社会的一些家庭。我想看看他们的家居生活,了解他们的婚姻关系、家庭生活、情趣与爱好。总之,我对他们就像他们对我们一样,一切都感兴趣。可是要接触主流社会的家庭,对像我儿子那样的留学有年的学子也许不是什么难事,而对像我这号英语一窍不通,在这里又仅仅是短期停留的探亲者,没什么特殊情况,想交个主流社会的朋友,只怕难上加难。我期望儿子能助我一臂之力,帮我去接触这么一两个家庭。儿子说你算了吧,你不是已经退休了,出来便好好玩一玩,还写什么文章!儿子不帮忙,我…  相似文献   

5.
到加拿大旅游,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Falls)是游客必去的一个景点。“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是“雷神之水”的意思,印第安人把瀑布的轰响当作是雷神说话的声音,瀑布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样的名字,足以让人联想尼亚加拉瀑布的威猛气势。  相似文献   

6.
去年,听说我要去香港,中国作协的领导为我介绍了曾敏之先生,并说曾敏之先生是华人文化圈内的知名人士,他在全球的文化圈内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不但是香港作家联会的会长,还是加拿大加华作家协会顾问,华侨大学名誉教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顾问,广东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等,到了香港,有些事情是可以帮助解决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极好,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作协的同志让我自己去做一个体验。到香港第二天,给曾敏之先生打了一个电话,从电话的印象里,曾先生仿佛是不怎么热情,他只是对我说,在晚上九点钟…  相似文献   

7.
很早以前,便听说美国旧金山有座金门桥,但我所知的金门桥也仅仅是美国人在这个桥上所创的震惊世界跳桥自杀纪录和它那颇具个性的橘红色而已.其他的便一无所知了.1997年4月,我与老伴从加拿大随儿子举家搬至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湾区,有幸亲临金门大桥,一睹她的芳容美姿“丘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未去金fJ桥之前,我看美国一些报纸和旅游手册上称:你目睹了金门大桥的风姿,世界上的其他大桥便都不足为道了.的确,金门桥作为旧金山最具特色的“象征”,从1937年5月27日落成通车,便以她的1280米的主跨雄踞世界桥梁之最,196…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一个年轻女孩,在机场挥了挥手,就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既然渡了海,自然不要牵扯太多旧土。海外,已是天涯海角,客途无终点。从大西洋岸开到太平洋岸,又从美国开到加拿大。吃百家饭,住客店,坐在车里看夕阳淡去,让时间来残杀自己。这样的生活,结缘是不是...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我到加拿大温哥华去探望儿子,一住就是十个月,平时儿子和儿媳要上班,白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在加拿大,人们很少走亲戚串门的,一人在家闷得很,到外边与其它老年人聊天,语言又不通,有什么办法消磨时光呢?家里的几份中文报纸和几本杂志,都翻烂了。听儿子说,加拿大借阅书很方便,而且什么书都有。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汽车让人     
在国内,凡没有红绿灯的地方,如人行横道、横过马路或停车场,我总是“一站、二看、三通过”,这似乎已经养成为一种习惯,以便让汽车先通过,然后再步行通过。到了美国,我特别提醒自己在汽车王国里,要留神应付诸多的汽车,更加要“一站、二看、三通过”,让汽车放在首位,不要与汽车争抢时间。记得刚到美国的第二天,从邮局出来,准备穿过人行横道到对面商店去,便站在马路边等候汽车驶过。没想到汽车在我的左侧停了下来,我不解汽车为什么不走,还是站在原地观察。我身后的一位行人走到我的旁边,对我说:“汽车在让我们先走。”并加重…  相似文献   

11.
梦幻旅行     
阿瞳 《新青年》2004,(11):50-51
庆节的下午!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我国 靠着座位一个人对窗外的风景默默发 呆" 按照我的旅行计划!第一站到辽宁本溪水洞!然后到千山去看一看" 这是我琢磨了接近一周才确定下来的旅行路线!既经济又实惠! 不仅可以满足我单身旅行的欲望!而且还能散散心" 今天上午!我的女朋友陈  相似文献   

12.
过剩的爱     
到加拿大和美国的人,随处都能看到人们养狗,大人养,小孩养,摩登女郎养,伟岸猛男也养,整个北美洲仿佛家家户户都养狗。在加拿大,我住的那幢公寓,狗吠不断,令人不厌其烦。这里的洋人容不下住客发出的种种声响,却对狗们的嗥叫反而宽容有加。以后我到了美国,住在旧金山湾区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岛上,这里养狗的人便更多了,有的入一家竟养了三四条狗。每天,在公园里、在海滩上到处都有人在通狗,一早一晚通狗的队伍却出现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清晨,退狗的多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手里的狗绝大多数是体型小马的观赏狗,行动中规中矩,狗…  相似文献   

13.
我的澳门奇遇 我第一次去澳门,是因为已经到了香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从天星码头坐渡轮到了对面的澳门。 那时很多人说,澳门黑道横行、赌风很盛,而且扒手众多,可是,我碰到的一件事情,基本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事缘我到岸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找时,一个站在身边的华人也帮我到处搜找,最后是那个人从裤袋中拿出钱替我买了船票,让我得以回香港岛。 过后我到他所写的慈云山找人还钱道谢,却发现“查无此人”。那是一个假地址,这是我的“澳门奇遇记”。三个小岛组成 阔别澳门多年后,我又重临这个“东…  相似文献   

14.
生命对于人来说,是一段旅程,一段不急不慢的追求与拼搏的旅程。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与拼搏中,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自身的潜能,进而享受生命所带来的快乐。旅美博士张涛从北京到加拿大留学,从加拿大到美国工作,一路走来,他饱尝过失意的辛酸,也感受过成功的喜悦。从他近二十年海外拼搏历程的背后,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当许多事情令我们感到不公,感到失望,而我们又无法左右、控制的时候,把握好自己是迎来“柳暗花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弹指一挥间,五十年代的新加坡归侨郑爱华已年过半百,但是她那永放青春光彩的工作热情,坚毅而又清秀的容貌,看来不过不惑之年。远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的胞兄妹都邀她去海外度个安祥晚年。但郑爱华回复他们说,我的“根”在中国,为侨工作是我“终身伴侣”,永不分离。  相似文献   

16.
蓝岸走了以后,我总是拿东忘西。比如我明明是下楼去吃饭,到了麦当劳却只要了一杯加冰的可乐,慢慢地喝完以后又上来,坐在电脑旁边时才想起,原来我是要去吃饭的。有时候是吃了以后忘了,于是再去吃一次,胃胀了以后就以为胃坏了,又吃胃药,但往往吃过药后却不知吃了没吃,所以只能再吃一次。还有的时候,洗澡,我会洗了一遍又一遍,手里拿着浴液还找浴液,哎,浴液呢,我明明刚才还看见的?使过一次还问自己,我用过浴液了吗?所有事情,一直这样。所以,我知道我还爱着蓝岸。虽然他已经在很远很远的另一个国家,就是诗人顾城呆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王晓红 《海内与海外》2010,(10):66-67,65
畅游日月潭 4月9日下午,暨南大学徐文忠教授和林欣美教授陪同我去游览日月潭。工作人员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盖个红章,证明已经买过票了。当时我对这种“杨白劳”式的感觉不太习惯,事后一想,这样可以节约用纸,也算符合资源节约理念吧。  相似文献   

18.
早期到北美的淘金者和华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B.C省北部,发现了金矿,引起了淘金的热潮。当年美国加州的华侨闻讯,纷纷北上加拿大,沿着费雷沙河,到达B.C省北部淘金,这是到加拿大西部最早的华侨。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修筑贯穿东西的大铁路,当时修...  相似文献   

19.
4月5日至6日,史敏所长赴美国纽约参加了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举办的"东北亚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4月7日,印度前外秘希兰德拉·辛格先生来我所访问,并与我所及兄弟研究单位部分南亚问题专家进行座谈。辛格先生首先高度评价了我国的内外政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随后,宾主就印中、印巴、印美关  相似文献   

20.
初到香港,老友舜玲就约定了隔天的去处,安排我和恩师一同去太平山看夜景。方向盘在右边的香港出租车把我们往山上送,车里放着香港电台的节目,男女播音员哼哼哈哈,你来我往,热情又多情,我一句也没听懂,感觉是国内那种音乐台或空中热线之类的节目。临窗往外看,山路越来越陡了,弯来转去。恍忽中,突觉回到了湘西乌龙山,那凌峭、宛转、多险的盘山路。那是让人后怕的路。10年前,我去湘西苗族地区做田野调查。到湘西的第二天,迎面就有一辆敞篷大卡车开来,车上一位中年妇女,端着一张秀美、端庄少女的照片,眼里已经无泪。我心里一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