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是全民历史教育缺位的表现,青年淡漠历史是对历史政治化的抗拒。传统价值观的不断解构、重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解构有余,对历史等人文价值关怀不足。以"现代"观念重塑历史精神是青年历史教育的至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育对塑造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现象却令人担忧。当下仅以高中历史教育为重点来看,无论从课时设置和教材编撰、教师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课堂教学等方面而言,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与困境由来已久。我们应分析其中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变革,是在时空两种维度上展开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马克思在空间维度对历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是在对以往世界历史思想所作的批判性超越的过程中提出的,它以共产主义为内在本质,以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归,而贯穿其中的是以公共性为理论旨趣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翠方 《传承》2008,(20):66-67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从丰富的历史蕴涵中构建人格精神、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两者相结合最好的方式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设计新颖有效的形式,指导学生最优化的自主学习,在历史课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陶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从丰富的历史蕴涵中构建人格精神、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两者相结合最好的方式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设计新颖有效的形式,指导学生最优化的自主学习,在历史课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蓉 《传承》2009,(16):98-99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并结合一些教育理论,从新课程改革主张中普通一线教师的缺席、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理想化、课改中缺乏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转变等四方面记述了个人对新课改中关于历史科的一些思考,为新课改中历史科的反思提供某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并结合一些教育理论,从新课程改革主张中普通一线教师的缺席、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理想化、课改中缺乏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转变等四方面记述了个人对新课改中关于历史科的一些思考,为新课改中历史科的反恩提供某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亲和力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去调整教育策略,令学生对教学行为产生亲近感的一种能力。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被冠以严肃的、客观的标签,这虽然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但从学生视角来看,这种比较严肃的话语模式容易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景荣 《青年论坛》2003,38(4):109-110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提升教师创新素质的价值 ,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价值 ,提高整体学生素质的价值 ,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的价值。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制作时要有实用而简便的设计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构思 ;操作时要适时而有度及导、思、练恰当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杜俊华 《重庆行政》2010,12(3):110-1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具有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学科性质,在一些人看来具有枯燥说教的特点,不易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共鸣。而在教学中联系本地已有的历史资料、环境来进行教育,常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拟从“重庆谈判”和“旧政协会议”两个片段管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如何运用地方历史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福柯与西方传统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视角与研究历史的内容截然不同,他批判理性主义的历史观,揭露理性的话语霸权,力图使非理性在真实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福柯运用谱系学方法对起源和历史的连续性进行批判,倡导非连续性与间断性。他还对总体化的历史观进行批判,以消解大写的历史,倡导小写的历史。消解历史主体,宣布"人之死亡"是福柯历史观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120年过去了,恩格斯在《起源》中有关婚姻家庭的个别结论或许已经过时,但贯穿于其中的历史哲学的视角和所阐发的基本精神,对世界范围内人的解放尤其是妇女解放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我国正处在家庭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以历史哲学的视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的基础、模式、道德和立法等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谊  王炎琪 《求索》2012,(12):102-103,71
随着儒学思想的国际化,其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位最伟大教育家之一,孔子学院得以遍布全球,印证了孔子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孔子"有教无类",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以成就"君子"为办学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于当今传统的精髓文化被当下大众文化冲击而逐步解构,信仰匮乏,传统失落等,是治愈之良方。全人教育思想的宗旨和理念与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对接吗?如何对接是教育者的课题,拙稿有基于此,在解读孔子的同时,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理念的对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喆 《青年论坛》2003,(4):103-104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历史教学应当从五个方面突出和加强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 ,从不同角度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来的,具有科学和价值双重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过度科学化或过度人道主义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不及其他,从而造成了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对立,从历史辩证法视阈重新审视"历史科学"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及相互关系,对于克服"历史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分离和对立,保持科学和价值之间必要的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基于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指导思想,两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中德两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中国的抗战历史教育偏向爱国主义教育、宏观历史教育,仍以教师传递式教学为主。德国的二战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体现人文关怀并鼓励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借鉴德国历史教育的优秀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抗战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必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一些新的内涵和规定,为现实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一些新的视角、观点、理念乃至实践着力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见物不见人,要尊重人的主体性,而不是勉强改造和塑造个体的思想品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求学的人,赋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发展的人,赋予其必须将发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历史的人,赋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性,赋予要揭示历史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智慧,为当代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根基于唯物史观“人的主体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及其创造价值,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旨归,即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其价值方向、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其价值目标、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其价值尺度、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解放为其终极价值目的。为实现其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变革中国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继往开来持续构筑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