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履刚 《党课》2012,(12):125-125
著名画家黄纯尧教授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得意门生。黄教授与徐悲鸿先生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还有许多亲如挚友的逸闻趣事,至今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2.
奚渭明 《世纪风采》2008,(10):40-42
一位名人背后,常有默默无闻的人物,给予鼎力相助,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是这样。在青少年时代,他的寄父陶瑞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之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徐悲鸿与寄父一家的情谊,以及他感恩图报的事迹,甚为感人。笔者采访徐悲鸿的寄妹陶蕖清及其侄儿陶维钧之所得,于此披露一二。  相似文献   

3.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4.
旺旺 《党建文汇》2008,(4):43-43
我的祖父孙佩苍一生喜爱绘画,曾去法国留学生活过。在法国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徐悲鸿先生,他深知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徐悲鸿也赞赏他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肖鹰 《党建文汇》2011,(10):44-44
最近艺术品市场煞是热闹:“金缕玉衣”造假一波未平,“徐悲鸿油画”天价拍卖又起波澜。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中央美院部分学员联名指为当年的“习作”。而在该画的拍卖信息中,赫然列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写“真迹证明”,以及他与这幅画的合影。是失察,是闹剧,还是丑闻?不论最后定论如何,对艺术品市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前,徐悲鸿的作品已盛名远播,价格不菲。不过,徐悲鸿为人淡泊名利,一般不轻易卖画,于是,徐悲鸿画作的价格节节攀升,引得一些不法之徒动了心思。其时,南京道署街一裱画店里,挂出不少署名"悲鸿."的"奔马""八骏图"及水墨花鸟画,售价、行情甚旺。后经徐悲鸿妻子蒋碧薇多方打听,终于弄清楚,这些假画的伪造者是一个名叫任仲年的小青年。任仲年虽年仅19岁,却练就一手模仿当代名画的绝技,不论  相似文献   

7.
杨飞 《党课》2013,(10):114-116
作为书画名家,李苦禅曾有过一段酒后上书毛泽东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术界一些人认为“花鸟画是资产阶级欣赏的画,不能起到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的作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主张开设写意花鸟画课程,  相似文献   

8.
书架     
《当代贵州》2013,(1):61-61
徐悲鸿一生所画奔马图非常多,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在线     
2011年12月5日,徐悲鸿的代表作《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出2.668亿元,一举刷新了徐悲鸿作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5):57-57
吴作人(1908—1997),籍贯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师从徐悲鸿,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晚年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造诣甚深,在中国画创作方面自成一家,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2.
尹明 《求贤》2012,(7):63-63
去年北京传是春拍有一张徐悲鸿赠徐志摩的《猫》,这幅《猫》是徐悲鸿1930年送徐志摩的,纸本立轴,尺寸为84厘米×46厘米,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旧藏。而这幅画从徐志摩处如何流出?收藏它多年的主人是谁?至今没有确切史料。  相似文献   

13.
半世姻缘一世情──廖静文对徐悲鸿的特殊情爱唐伯藩七星岩前相遇相识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青年时代即追随著名画家徐悲鸿从事艺术事业,并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后徐悲鸿英年早逝,廖静文矢志不渝,续展鸿图,描绘了一幅沉甸甸的人生画卷。出身于...  相似文献   

14.
1937年8月至1946年夏,徐悲鸿先生在重庆度过了其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十年。深受巴渝山水气韵的熏陶,在饱览山城独特的人情风貌后,处于创作盛年的徐悲鸿有相当数量的精心之作,都是在此客居期间完成。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6.
隔山 《党课》2012,(1):119-120
艺术大师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早在上世纪初,徐悲鸿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大师的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18.
认识谷学书先生已有数载,因为大家都是红色收藏爱好者,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藏品。一次,谷学书先生拿出一件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抗战时期曾经用过的皮箱叫大家鉴赏,顺道讲起了他的外祖父石荣廷和徐悲鸿的一段友谊,讲起磐溪石家花园的兴衰。在石荣廷后人的讲述中,这位重庆老同盟会员的传奇人生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9.
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原《徐悲鸿记念馆》因修建地铁于1966年被拆除,目前,新落成的《徐悲鸿记念馆》已正式开馆,接待国内外的观众参观。为了有助于对徐悲鸿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我们特请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同志为我刊撰稿,介绍现在正在展出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双峰并峙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之间那种至真至纯、情同父子的亲密交往,已然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史上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历来被我国广大艺术丁作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