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专利侵权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专利权的保护是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而对专利侵权的正确认定,是对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前提。如果对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准确,就不能有效地制裁窃取他人智力成果、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科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起统一、准确的专利侵权认定标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主张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的学者主张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笔者认为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此前提下,笔者就专利侵权的…  相似文献   

2.
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行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振兴 《知识产权》1996,6(5):40-41,45
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繁荣文化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专利制度的核心是依法保护专利权、促进科技发展。可以说,专利权保护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制度的兴衰。我国从立法之初就非常重视对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法》第六十条就规定了“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样两条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途径。《专利法实施细则》和有关规章还赋予专  相似文献   

3.
假冒专利罪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冒专利罪保护的法益是超个人法益,因此,假冒并不存在的他人的专利,以及未获专利却谎称已获专利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专利侵权行为,从应然的角度讲,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但从现行立法规定来看,无法以假冒专利罪定罪处罚;在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上假冒专利,或者还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均应数罪并罚;专利权的刑法保护以选择集中型和散在型相结合的立法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4.
陈红 《知识产权》1999,9(4):39-42
专利制度是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推动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制度。面对当今日益剧烈的竞争局面,企业对专利在其经营及市场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视。运用专利经营策略已成为企业众多对策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策略之一。企业在申请并取得专利权后,面对他人的侵权行为,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制止这种侵权行为,以消除非法竞争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与此同时,被控侵权方也同样会通过法律手段来反诉专利权无效,以帮助自己从不利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专利权人还是被控侵权方,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都存在一些值得讨…  相似文献   

5.
强弱之界:专利权保护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制度是什么?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工具, 它通过授予专利权持有人一定时期的垄断地位作为激励机制,换取社会的持续创新动力。对于是否建立专利制度、对专利权采用强保护还是弱保护的问题,历经了长达世纪之久的争论。但由于美国被认为是全球对专利保护最强的国家,也是当今最强的经济实体, 因而美国拥有着相当的谈判资本,并借以推动全球专利制度的建立及不断加强对专利的保护,于是专利保护国际一体化趋势按照美国的标准无情地向前推进,最终演变成为如今的专利强保护格局。我国的专利制度也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药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药品实行专利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重大举措 自1993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这是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以来仅仅8年的时间便作出的一步到位的重大修改措施,从而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日本1885年建立了专利制度,91年后的1975年方在专利法中增设了保护药品和化学制品的条款。同样,在1887年建立专利制度的德国走完这一步也是花了91年。而我国仅用8年就走完了这一步,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令国际社会震惊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 保护著作权,是著作权法的核心问题。而处罚著作权侵权行为人,使受到侵害的著作权得到救济,是著作权保护的核心。处罚和救济的前提,是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正确地认定。与其他种类的侵权行为相比,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许多国家,不少著作权侵权案的二审与一审法院的判决截然相反。在我国近几年的著作权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从发展趋势来看,显而易见的侵权行为将可能减少,处于“模糊地带”的侵权案例将会增多。我国著作权法目前只是对侵权行为进行了列举,而没有给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提供侵权认定的明确标准。各国著作权法及有关国际条约也无此类规定。与此不同,专利法与商标法都对侵权认定标准有相应的规定。譬如,我国专利法明文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他国家专利法也规定了相应的专利侵权判断的方法和主要标准或准则。我国专利主管机关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专利侵权判断的方法和原则。相比之下,在著作权保护领域,缺乏具体的法律准则,致使有些侵权行为难以认定。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分析,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及著作权法的基本规定,结合著作权侵权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周中琦 《知识产权》1996,6(1):28-29
依专利法第11条,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使用、销售他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他人的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另外,进口他人专利产品或依他人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也构成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发生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为叙述简便,以下统称专利权人)享有请求法院判决停止侵权行为的禁止请求权和赔偿损失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在专利权诉讼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使侵权人暂时停止侵害,则等到专利权人得到胜诉判决,其损失可能  相似文献   

9.
蒋远清  蒋淳 《中国律师》2000,(11):67-69
在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工作是判定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这项工作既涉及到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又涉及到对专利权保护范围如何确定问题。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关系到司法审判是否公正问题。本文拟就专利侵权行为的具体判断方法作些探讨和浅显分析。一、正确界定专利侵权行为是判断专利侵权的前提什么是侵犯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学者们在其学术著作中就其含义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我国专利法也只是就某些具体专利实施行为规定为专利侵权…  相似文献   

10.
保护发明创造和利用发明创造是专利制度的两大支柱,而保护发明创造的目的还是为了能有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被利用。所以,实行专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发明创造,使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实施,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是没有专利的实施,专利技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专利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可见。专利的实施是专利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专利的实施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大量的专利技术已进入并正逐步占领我国技术市场,专利技术的许可证贸易已成为整个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的实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主要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北方法学》2014,(2):59-69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网络化趋势对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及其适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分离式侵权行为和跨境侵权行为均难以根据现有规则被认定为专利保护范围,并由被告承担侵权责任。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也难以在网络化技术专利侵权诉讼中为权利人带来有效的救济。专利权人获得司法救济的法律障碍在制度设计时未能有效预见和应对,导致维权难度较传统技术领域显著增大。因此,必须克服专利侵权判定中的形式主义,以实质性侵权作为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价值取向,以期克服由于网络化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利益平衡格局遭到破坏的状况,实现专利制度的价值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俞静尧 《河北法学》2002,20(6):61-65
长期以来 ,我国法律中关于专利侵权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事处罚原则 ,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认识也局限在“是典型的民事权利纠纷”这一层次上 ,国内大多数学者较多强调民法理论对专利制度的统率、指导 ,略而不谈刑法理论对解决专利侵权问题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国内外专利权刑法保护、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围绕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的确立 ,阐释了现存的困扰 ,并进一步论述了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确立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力图揭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专利权刑法保护的深度与力度 ,深刻地认识专利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地位 ,寻求专利权刑法保护地位确立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鸿 《法学》1983,(9)
崔晓峰在《发明与专利》第三期著文指出:我国在有了发明奖励条例之后,还要实行专利制度,这是由于我国以往的经济体制有不少弊病,单靠奖励制度还不能很有效地改变局而。我国将要实行的专利制度是一种在法律保护下,把发明及时向社会公开,实行有偿技术转让的制度。当一件发明获得专利保护后,要使用、制造或销售这件发明者就需付酬取得许可,而作为这件发明能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将其发明的详细内容公  相似文献   

14.
杨利华 《知识产权》2009,19(1):55-60
专利制度通过确认和保护权利人对其专利化技术的排他性权利,使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激励发明创造.这是人们关于专利制度激励功能的一般认识.不过,专利制度的各项设计不以保障权利人报酬为目的,专利制度的运行也不当然带来报酬.专利权是对专利技术独占性使用而获利的潜在利益,专利制度所激励的,是通过专利将技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不考虑市场的专利行为,是对专利与专利激励作用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法制与社会》2011,(10):31-33
专利制度的正当性一方面体现为对个人利益的保护,通过对专利权个人利益的保护,可以实现分配正义并由此促进发明创造。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通过使公众有权对专利进行合理的使用,实现正义和效率价值。但是社会资源的有效性使得专利制度在面临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激烈矛盾时,无法对两者都提供完善的保护,因此专利制度的正当性最终实质体现为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进行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的数量日益增多。为使我国专利权人在外国获得的专利权得以有效保护,也使我国的专利侵权诉讼更好地借鉴外国经验,有必要对外国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侵权诉讼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专利侵权诉讼,除专利法外,还涉及侵权行为法(大陆法国家侵投行为包括在民法、债法内,而英美法国家都有自成体系的“侵权行为法”)。此外还涉及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制度,英美法系的“不得推翻过去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7.
周详  曹刚 《电子知识产权》2006,(3):22-25,30
引言我国专利法对专利侵权行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冒充专利行为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严格区分。不过,在司法实践中,个别司法机关曾将依法只承担民事责任的专利侵权行为“解释”为“实质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从而以假冒专利罪“顺理成章”地将专利侵权者  相似文献   

18.
专利侵权乃侵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制止侵权行为,使专利权人的损失得到补偿,方能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综观世界各国专利法,无一不规定对侵权行为的制止和惩罚措施。在专利侵权责任的诸多方式中,赔偿损失是最常见、最严厉的责任形式。由于我国专利法对此问题的规定比较简  相似文献   

19.
孙昊亮 《河北法学》2005,23(7):144-147
基因专利保护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的问题上。实际上,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并不是基因是否应该受专利法保护的关键。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如果用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能够更好地促进基因技术的发展,就应该授予基因专利权,否则就不应该授权。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基因应该属于发现,但是以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应该授予基因专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6,(2):43-60
与商标、版权不同,中国专利权保护网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漏洞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专利侵权行为行政执法权与刑事责任的缺失。一些理论认为侵害商标、版权等行为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这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问题,所以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动用秩序行政的手段予以制裁是可以接受的;专利作为私人财产权,其侵害行为应当归于民事纠纷范畴,权利人遭遇侵害时只能自行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救济,侵权人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国家也不能动用秩序行政的方式进行保护。这可以从创新驱动发展下专利保护面临的严峻现实、导致专利保护严峻现实的理论误解、专利民事司法救济在构建创新秩序方面的局限性来展开论述。强化并规范专利行政执法,及时将专利侵权行为纳入刑法保护范围,是弥补专利权保护网上巨大漏洞的两个重要手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