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印度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质 印度的民族精神是指印度各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和主导意义的维系各民族存在和推动各民族发展的共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双边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商品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中印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2.648亿美元扩大为1998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现在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伙伴中名列第20位(见表1)。表1 中国与印度的商品贸易(1991~1998年)     (亿美元)     时间中国对印出口中国从印度进口贸易平衡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3.
张伟 《南亚研究季刊》2008,(2):52-56,61
印度民族工业资本的依附与独立的内在矛盾性是这个大国在从殖民生成到民族独立的整个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侵占和经济掠夺,这决定了英属印度民族工业资本成长中的弱小、扭曲以及内在的主要矛盾——依附与独立。但是,正是在这样受压迫与受剥削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民族工业资本一定会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刘稚  曲干年 《南亚研究季刊》2022,(4):114-133+159
印度作为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大国,其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关系密切。其中,东北边疆治理因其特殊的敏感性,直接关系到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与成效。总体上,近年来印度政府将东北边疆地区纳入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进行治理,采取了与民族国家建构相适应的治理措施,推进了政治整合、国家民族与国家认同建构及现代国家建设等有利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因此印度民族国家建构与其东北边疆治理有着深度关联的互动效应。从发展趋势上看,印度东北边疆治理将以确保稳定和发展为目标,寻求在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的良性互动中有效应对风险,探寻可行路径,为国家的崛起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民族社会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族际矛盾与冲突,分离主义运动,妇女儿童境遇,毒品与艾滋病问题。这些问题危害着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挑战着政府的治理和国家完整性,损害着印度的人权和民主形象,制约着曼尼普尔邦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久治不去的社会顽疾。从目前情况来看,曼尼普尔邦的民族社会问题由于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是南亚第二大国,由于长期与印度对峙交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军火,是南亚6国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武器进口国。1973—1977年,巴主要武器进口额为6.22亿美元,占南亚进口总额的27%,为印度进口额的51%。1978—1982年巴武器进口额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242%,达到16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每年的武器进口额都保持在5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印度阿萨姆邦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并在不断发展,主要根源是英国殖民统治留下的政治“遗产”、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不平衡、非法移民挤占资源、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发展等。印度政府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的政治策略、“有限打击”的军事策略、增强民族区域经济的经济策略、重视民族教育的文化策略、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社保策略等措施来解决阿萨姆邦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交流》2010,(2):13-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着发展程度的差别,存在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人文差异。逐步消除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人文特征。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民族政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40周年。在这40年中,联邦德国从战争废墟上恢复发展,跃居为今日西方世界仅亚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强国。据统计,1952年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亿马克,1988年增长到16998亿马克(按1980年价格计算),近40年内增加12.4倍。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看,到1968年,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1351亿美元)已居西方世界第三位,超过法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1970年为13630亿)和日本(1438亿美元)。1948年联邦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4亿美元,1988年增长到5739.27亿美元,低于美国(7811.7亿),而高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