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剖析"马基雅维里问题"的逻辑结构与理论实质,从而论证简单地通过兼顾目的与手段之正当性的路径难以解决该问题.原因有二:其一,"马基雅维里问题"的逻辑结构与常规的推理模式相悖,反映出从应然判断推出实然判断的困难;其二,"马基雅维里问题"实质上蕴含了两种或以上均能明确说明自身正当性和重要性的基本价值诉求之间不可公度的根本冲突.  相似文献   

2.
卢少鹏  杨芳 《前沿》2012,(3):48-51
马基雅维里通常被视为近代欧洲思想的奠基人,作为古典共和主义复兴者的马基雅维里,其思想的核心术语在后人的经典著作中屡被引用,并被赋予新的内涵,汇成了一个共和主义的话语体系。追踪和再现这一话语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马基雅维里在西方近代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峰 《长江论坛》2014,(3):51-54
在《牛津英汉百科大字典》中,马基雅维里被称为"无节操的阴谋家,卖弄辞令的权谋政治家",其代表作《君主论》被称为是"邪恶的圣经",由此,"马基雅维里主义"也几乎成为阴险狡诈、厚颜无耻的同义语。但正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叛逆性,使之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其具有客观的不可磨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十五、十六世纪之际,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君主论》,以此作为“最宝贵和最柯价值”的礼物献给国土殿下。马克思给予达部不朽的著作以很高的评价。书中,马基雅维里谈到一个“诊断”与“治疗”的辩证法,用“诊断”和“治疗”的炎系形象地比喻了一个社会问题的状况。他说,“正如医生们就消耗热病患者所说的情况一样,在患病初期,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里一方面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政治自由观点,另一方面,从国家理性的角度,寻求一种超越道德、宗教和君主的自由,希望对外创造独立,对内维系共和。他不仅承认自由是一种政治自由,还承认自由必须免于专横暴君的统治,即共和主义,以及一个国家不受其他国家控制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处于不同地域和历史时代背景之下的马基雅维里和荀子都把对人性的认识当作其政治理论探索的起点,并最终以人性恶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整套政治思想体系。探析这其中的类似与区别,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基雅维里和荀子的政治思想、透视东西方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道德观的角度出发,取马基雅维里、卡尔、尼布尔、摩根索为研究对象,考察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中这四位学者关于国际关系中道德观的思想发展历程,阐述了现实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说明四人在道德观思想上的继承性和关联性。通过研究,分析现实主义道德观产生的背景并厘清历史上对现实主义道德观的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道德的近现代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道德范畴从政治的主要内涵中剥离出来,使政治成为一门以人的理性和经验为指导的学问,这是从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开始的.政治学研究曾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洗礼,形成了多种范式.但在政治的道德属性问题上似乎划了一个螺旋式的圆,最终在19世纪末的美国形成了国际学术共同体和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完成了近代政治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思想在这种转变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起民主,不少人都有这个看法,民主只是政治领域的事,只要有了民主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就实现了民主。深究起来,这个看法是浮浅而片面的,对政治和民主都作了不全面的理解,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里,首先涉及到如何理解政治的问题。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政治仅仅看作是围绕权力而展开的角逐和斗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16世纪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说:“政治就是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里基于人性的自私自利与意大利内忧外患的现实,指出共和国不可能像古典政治学所说的那样依赖德性的完善而自然生成,需要人为地加以创建。他援用古希腊政治学说中的形式与质料这对范畴,作为其创建共和国与改造社会的方法论基础。这样,创建者的政治目标、政治信念与政治技巧就成为决定共和国创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权的政治属性对我国人权法律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恒 《前沿》2011,(14):79-82
西方人权一开始就是阶级斗争和国际冲突的结果,在历史上曾扮演正反两方面的角色。西方政治哲学在马基雅维里时代发生了转变:政治由德性转为功利,决定了人权是一个地道的政治概念。这个功利的人权观念在传入到中国内地后变成了一个空虚的抽象法律概念,由此决定了人权在我国无法被法律化。回归人权的政治属性,对于认清人权本相和指导民主宪政(限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权谋人格的研究进展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西方社会权谋人格的研究过程及进展状况西方有关权谋人格的思想与研究可明确分为三个阶段 :马基雅弗利主义、马基人格特质理论和马基雅弗利智力假说。第一阶段 ,马基雅弗利主义 (Machiavellianism)———权谋人格作为政治统治思想与手段。马基雅弗利主义 (简称“马基”———Mach)是以 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尼古拉·马基雅弗利的名字命名的。马基雅弗利在 15 13年被放逐期间写了最著名的《君主论》(ThePrince ,15 32 ;———译“霸术”)。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忘恩负义的、花言巧语的、道貌岸然…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获取、扩展和冲突是大学组织政治的本质。大学组织政治行为主要表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权力冲突、防御行为等。引发大学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权力需要、控制点、管理者的管理作风等个体因素;有大学组织的模糊性、信任度、竞争程度、绩效评估和分配体系、组织文化等组织因素。要通过坚持大学学术性属性、减少管理模糊性等原则管理大学组织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的国家理论述评吴清彬在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人比马基雅维里引起的争议更为持久了,有人称其为“时代巨人”(恩格斯),或将他作为盟友(启蒙哲学家如是);但更多的是将其看作“邪恶的导师”、“魔鬼的走卒”(麦利考)。但是,无论哪一种道德的评价皆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15.
马基雅维利留给阿伦特的思想遗产是复杂和多重的。阿伦特一方面激赏马基雅维利有关政治行动的讨论和对古代政治传统的追溯,另一方面对马基雅维利有关暴力和革命的论述持拒斥态度。通过观察阿伦特政治思想的马基雅维利之维,特别是阿伦特对马基雅维利的二分法式理解,考察两者在思想层面的互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阿伦特本人的思想特质,也能更好地理解由于受阿伦特影响,马基雅维利在当代阐释中呈现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马基雅维里主义”,给今天领导者人格建设提供了伦理警策;马克斯·韦伯著名的“统治类型”人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理论参照;马克思革命领袖人格理论为领导者人格建设提供了正义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对三种经典的历史人格理论的解析和比较,为当今领导者人格建设和行政技术,提供了伦理性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里主义”,给今天领导者人格建设提供了伦理警策;马克斯·韦伯著名的“统治类型”人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理论参照;马克思革命领袖人格理论为领导者人格建设提供了正义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对三种经典的历史人格理论的解析和比较,为当今领导者人格建设和行政技术,提供了伦理性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人类的政治理想或实践总是关注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在西方,柏拉图关注过"哲学王"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关注过城邦治理中"最大的善"的问题,马基雅维里关注过"君主如何谋取权力"的问题,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也把人的解放、自由作为一种问题诉求;在中国,古代执政者长期关注如何协调好为民谋利之"利"与执政者之"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常远佳 《求索》2014,(10):67-71
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广泛流行,其影响远超过马基雅维利思想本身。但16世纪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邪恶、欺骗、为目的不择手段等一切恶行,是对其思想的直接误用或者极端片面化的理解。马基雅维利以现实主义态度看待政体和君主行为,以能否实现其统治目标而非道德上的善为其首要目标,提出了能动的政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德行观;同时,提出国家起源于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并发展出极有创见的权力制衡观。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与马基雅维利思想有密切关系,因为其言论大胆叛逆,观念新颖,直接挑战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价值观,难以被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康德道德哲学为现实生活提供了难以企及的道德理想,为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作为范本的纯粹先验原理,但正因为如此,康德道德哲学陷入了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治疗形式主义的方法就在于区分道德和伦理,并使道德向伦理过渡,赋予道德以社会、政治、经济内涵,从而使道德充满具体内容。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直接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将道德问题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关系这一广阔的背景中,道德哲学转变成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