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因其涉及的文本特点,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这个再创造者无疑就是译者,他是文学文本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实现者。在这一转换中,他的主体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译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文本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的研究逐渐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集中论及的问题,诸如对文本进行学理上的深层解读、文本解读的长期性、文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等.同时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研究思路与模式的拓展、文本内容研究的深化以及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等,都还需要学界同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变译能力带进高校翻译课堂,是当代社会发展对翻译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传统翻译教学的重要补充.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翻译目的、目的语读者特征选择恰当的变译方式,并在一定变译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传达原作的内容,是翻译教学中变译能力培养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伦理的角度而言,传统的翻译“忠实”论是一种体现文本关系的翻译标准,而随着解构主义思潮的出现,基于人际间“忠诚”的概念能够更加全面地阐释翻译,因为翻译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为因素干预和影响.译者在表达作者意图的过程中,体现了“忠实”的原则,同时,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周旋,例如考虑译本读者的感受,关注客户或者委托人的利益以及自己个人和职业伦理操守的过程,体现了“忠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回顾语言顺应论应用于翻译方面的研究,前人的研究确有不足之处。从语言顺应论的动态观,可以审视译文对各种语境的顺应程度。不同的文本顺应各种语境的程度有强弱之分,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前,应该先对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境差异程度进行权衡,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作出适当的顺应。  相似文献   

7.
邓艳  张映先 《求索》2011,(6):134-136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为跨文化文本阐释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三大原则向我们表明了文本阐释的现实:译者和原文本都是历史性的存在,任何理解、阐释活动都是在历史语境之内进行的,都必然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文本阐释过程其实也就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但这种融合是相对的,是差异基础上的融合;受"效果历史"的影响,文本的真正意义和阐释者一起处于不断运动生成之中。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对其终极意义的把握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进的过程。不存在理想的、绝对客观、忠实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道安关于"五失本"的论述及其在佛经翻译中的质派立场,都说明其"五失本"之本意是要告诫译者不要"失本"。但是,不少学者错误地认为道安"五失本"是指导译者如何"失本"的原则,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合理解读两段对"五失本"持不同主张的史料。这两段史料说明了当时人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发生这种演变一方面是因为道安"五失本"很好地总结了梵汉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翻译的本质属性使然,这体现了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楚霞 《理论月刊》2002,(11):80-81
作者、文本、读者分别是文学批评不同时期及不同流派考虑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各主要批评理论观点的概述,论述了每一批评理论出现的必然,指出只注重作者,文本或读者中任何一个对象,而忽视其它的批评方法都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0.
否定与中性: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阐述散见于不同的文本之中,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研究意识形态的著作,没有对意识形态进行系统的、详尽的论述,也没有对意识形态给出一个统一的、完满的、永恒不变的定义。这给后人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也给后人们理解、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留下了空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从二维的视角探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从马克思的多个经典文本中寻求意识形态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张晒 《理论月刊》2013,(5):46-50
历史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学术界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一个新范式。它站在文本中心主义(历史观念史学派与政治哲学史学派)的对立面,认为人类并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思想主题",人类的一切思想都只不过是"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回应";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主张为了理解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必须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寻找答案;而要在历史语境中寻找答案,就必须选择分析"概念"而不是分析"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作为文论核心范畴的文本被赋予了不同内涵:结构主义将文学文本视为封闭、静态的与主体无关的审美客体;解构主义将文学文本看作开放的、生成流变的和互文性的非物质存在;建构主义将文学文本作为主体生命的呈现符号和意识形态话语交织的空域。可以说,文艺理论中的文本内涵似乎处于钟摆效应中,无论是向内的文本封闭性和文本间性,还是向外的文本主体性和社会文化性,均被不同流派的论者所强调并阐发。新文本主义则抛弃文本和“世界”的二元划分,以“语境文本”范畴统合二者。追溯文本的原初意义可以发现,文本具有的物性和事性在深层维度上都浸透着语境性。文本天生具有语境依赖性,没有超语境的文本存在。文本并不是以自身作为一种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文本的互动和关联之中生成的。文本并非对具体语境的描述,它本身就是构成具体语境的要素。以语境文本作为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起点,可以重拾文学理论的审美价值维度、媒介多样性维度和社会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3.
不规范的英译公示语既不能方便境外游客参观游览,有效地发挥公示语的各种功能,甚至有损于景区乃至国家的形象.行政监督管理需要完善和加强,译者需要用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结合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文本特点,应用功能以及英语公示语的文体特点,采用"照搬""借鉴""谨慎创译"等一系列翻译手段和措施,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的英译公示语.  相似文献   

14.
邵子华 《求索》2007,(2):170-172
文学文本阐释中的三重超越是指文本超越、时代超越和心灵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追求主体精神的建设从而再造另一世界。这三重超越是实现文本价值必须经过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在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时,存在某种程度的"文本崇拜"现象.将西方政治思想家的文本"放之四海而皆准".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应弄清楚文本作者的"情境",同时还要熟悉世界文明史的基本走向和脉络,更应该将中国的"情境"存放于心中.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文明社会最常见的经验对象之一。有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向来深知文本关乎解释、作者、读者(受众)在决断文化意义和功能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监狱知识精英们在文本建构上提供了《南粤监狱面面观》等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范本,在全国监狱和监狱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表征了监狱文化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中国监狱与西方监狱的文本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终将引起中、西方监狱知识分子的共同关注。在达此境况之前,中国监狱知识分子还是需要广泛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学术理论.在互文性语境中潜心把自身的文本建构好。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文本理论的形态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文本理论资源十分丰富,但从其理论存在形态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以作品为核心概念的语言论形式主义文本理论、以文本为核心概念的接受论主观主义文本理论以及以话语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论意识形态文本理论。这三种文本理论之间不简单的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丰富复杂的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弗莱与解构主义一样对文本的固定意义产生了怀疑,主张从多重角度、多个层面对文本的意义进行阐速;解构主义对文本的阐释走向了玄而又玄的虚无主义,与之相比,弗莱通过"语境"论来阐释文学文本的一系列意义,强调这一系列意义最终会指向普遍意义;解构主义文本观对读者权力意志的强化,与之相比,弗莱强调文本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关系,因此不可能过分地夸大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作用,并始终关注"人"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瑛 《前沿》2002,(12):159-162
五四运动以来 ,我国人文科学成果主要是以现代汉语的文本形式体现的。阐释现代汉语文本意义是我国当代人文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当代的文本释义理论在哲学释义观念的确立和现代汉语言语理论的研究两个方面比较薄弱。而哲学释义理念与言语释义理论是文本释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首先反思中国文化中忽视对文本释义理论进行哲学论证的学术弱点 ,认识自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以后轻视现代汉语文本释义研究所造成的汉语言语理论空白。目前 ,我国理论界应该注意扭转对西方文本释义理论叙述、介绍较多 ,而分析、认定较少的倾向 ,应该在引进、整合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中国当代的文本释义哲学理念。另外 ,我国的语言学界也应该加快现代汉语书面言语理论的研究 ,改变我国应用语言学以英语为语料的学术倾向。唯此 ,我们方能完善中国当代的文本释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