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国良 《美国研究》2004,18(3):30-44
"防扩散安全倡议"是布什政府推行反扩散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它的由来及其宗旨与原则,并对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评估.作者认为,"防扩散安全倡议"的进攻性、强制性及其与国际法的抵触性使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中国不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外交总方针与原则,也符合我国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日本国内政治舞台上一直存在着一股极右势力,这股势力不断扩充力量,制造事端,干扰日本国内政治走向,影响日本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入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者日本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日本所处的内外环境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变化客观上减少了对日本极右势力的束缚,拓宽了它们的活动空间,助长了它们力量的发展,扩大了它们的影响,从而推动日本政治向总体右倾,总体保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军 《当代亚太》2007,20(9):24-31
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随着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转变,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进行描述,并指出建构主义视角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巴马政府就职后逐步实施了巧实力外交政策。巧实力外交政策既是出于对布什政府饱受争议的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基于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局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情况看,修补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创伤、提升美国软实力、倚重多边主义,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维持美国霸权地位成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巴尼特的"核心-裂缝"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05,19(1):125-138
冷战的结束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外交也进入一个微妙而深刻的转折时期。自 1990年代初以来,就美国外交现状及未来问题,许多对现实有着深刻关怀的学者努力思考并规划一种可付诸实践的外交理论及与此理论相伴随的国防战略。在众多观点中,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托马斯·巴尼特提出的“核心-裂缝”思想 (Core Gapthesis)在美国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①以至于被认为是“在指导美国未来 5年到 10年美国军事战略的思想领域内,完全史无前例的视角。”②本文尝试概括巴尼特的“核心 -裂缝”思想并对其加以分析。一 “核心-裂缝”区域的界定及…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合作降低威胁"项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2年正式启动以来,美国的"合作降低威胁"项目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从一种旨在降低前苏联核武器失控所构成的即时威胁的应急措施逐渐演变成为美国全球不扩散战略的重要工具.在对项目的主要内容、演变过程及美国的动机进行考察后,本文认为,美国实施"合作降低威胁"项目主要出于其自身安全利益和为外交战略服务的,项目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美国这一努力在客观上为促进国际安全和一种新型国际不扩散机制的创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的剧变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出乎人们的预料,简直使许多苏东问题的学者瞪目结舌。他们中有些人认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太复杂,以致无法给予严谨的科学分析。甚至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社会和政治的研究不能算作科学,只能算作一种艺术。但更多的人则开始从多方面寻找预测不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由欧洲电台广播公司成立于1950年,后在1976年同自由电台广播公司合并,改称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广播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该公司所属的自由欧洲电台,总部设在西德的慕尼黑,每天向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这五个东欧国家进行广播,拥有3100万经常性的听众,每周约有2500万东欧人士收听它的广播。从表面上看,这家电台是由美国私人经营的企业,但它的幕后却是美国国会,它的经费来源也主要由美国政府提供。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特征与东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东亚区域内持续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既是21世纪国际.安全研究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东亚安全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有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中国学者在东亚安全领域内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借用已有的以"欧洲经验"或者"北美经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理论,而是在以这些已有的理论为分析工具和参照物的同时,建立新的"研究计划",利用东亚安全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特点",测试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唯如此,才能真正在东亚安全研究中创新,才能有效地发展出既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实政策、又能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自东欧骤变、苏联解体以来,西方研究苏东问题的学者一直在探索对苏东问题的研究。笔者曾就此发表过西方学者对苏东研究的反思(见《今日前苏联东欧》92年第2期上的拙作),谈了西方学者为什么对苏东局势大走向预测不准的原因。最近,西方学者就今后如何研究前苏联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首先,他们总结了过去对苏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试图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计划不但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也引起激烈争论.这场争论分成三派,即战略防御派、国际军控派以及政府.它们主要围绕<反弹道导弹条约>(ABM)的有效性、部署NMD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与美国国家安全展开争论,这些争论将直接影响布什政府的NMD政策以及NMD本身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29日~31日,由内蒙古大学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安全与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单位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5.
印尼问题国内外近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尼是受亚洲金融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 ,国内外印尼研究学者作出各种不同的论述和评价 :政治上是处于转型时期还是混乱 ?政局逐渐稳定还是前途暗淡 ?经济上正在缓慢复苏还是危机可能再度出现 ?华人社会变化有多大 ?华人经济和企业集团的出路何在 ?现把各种主要观点展现出来 ,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我国亚太研究工作者2000年对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部门,除了政府自身的研究机构和一些大的智库,如兰德公司(RAND)、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对外关系委员会(CFR)、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之外,②大学中的国际战略研究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洋洲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随着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大洋洲华人史的演进脉络与华人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二次大战前为第一阶段;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70年代末以来为第三阶段。纵观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经过深入研究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较少;(3)对大洋洲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研究程度明显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This special issue explores how one particular regional organisation,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 has defined certain transnational issues as security threats and how it has addressed them. In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we begin by providing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facing West Africa.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some of the problems raised by cross-border insurgencies, health challenges, organised criminal activities, terrorism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e then examine the different levels at which actors have responded to these challenges. The section ‘Security culture: shaping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 response?’ sets out our approach to think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culture and asks whether it might be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how and why ECOWAS has focused on responding to certain trans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not to others. The final section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other articles in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20.
The Ukrainian conflict – as all post-Soviet conflicts – has three interrelated dimensions – global, regional and local – with deep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cluding the Black Sea region. The 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Russiaand Wes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ecame not only anaemic but antagonistic. The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that can be compared to the boomerang effect: problems at the strategic level affec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return to the originators. Generally speaking,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onflicts can be view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Soviet legacy and the patchy collapse of the USSR as well as the ill-conceived policies and mistakes of the involved parties, Russia and external actors – USA, NATO and 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