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为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概况、体育旅游资源特征、发展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树立"大西南"旅游圈的理念、全面综合开发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钱远坤 《政策》2011,(5):64-66
神农架位于北纬31—32度,是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被誉为全球中纬度的"绿色奇迹"。如何在践行保护第一职责的前提下破解发展难题,是摆在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神农架利用生态保护成果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24日,由中国新闻社和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世界华文传媒经济论坛在海南澄迈开幕。来自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中国及东南亚旅游城市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20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以"新战略、新机遇"为主题,共同研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这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逐步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之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的海南,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出的友好邀请,也是海南积极  相似文献   

4.
2016年以来,IP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企业和资本追逐的热点,民族旅游地区也不例外。通过"IP"与"旅游IP"概念的对比分析,总结旅游IP的特性和构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IP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资本方、资源方和旅游者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IP的认知分别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基于三方认知的民族地区旅游IP模式。  相似文献   

5.
黎瑾 《创造》2015,(Z1):52-53
<正>作为中国旅游业的排头兵,云南要继续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旅游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云南旅游资源天赋异禀,产业发展曾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在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中,云南旅游不再"首屈一指",反而在产业规模、实力和发展速度方面被许多省份迎头赶上。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形势,云南省开始认真谋划新起点、新形势下旅游业的未来。2013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民族文化的失真是民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价值观的蜕变、文化传承的断层、民族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和开发的模式化等方面。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生态博物馆和"前台、帷幕、后台"功能分区模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苏中苏北地区重视旅游基础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扬州的"双东"街区、淮安的河下古镇、宿迁的项王故里、连云港的花果山景区等就让去过的人感到惊喜、意外。苏中苏北地区旅游景点建设虽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旅游业一时还难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重要产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认识不足。旅游是绿色产业,其发展远景和潜能远远没有被认识到位。二是重"硬"轻"软"。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苏中苏北在发展旅游上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三大瑰宝之一,是本地区的旅游名片。在游客"凝视"下,大歌在旅游发展中经历了原初性凝视、大众凝视和原真性凝视三个发展阶段。在此结合游客凝视理论,总结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侗族大歌在"被看"之下的价值变化、"被看"之下的权利争取以及"被看"与"观看"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提出了侗族大歌应如何把握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的17个省级贫困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考察、走访、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张湾区的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扶贫的影响效应与美丽乡村目标之间具有"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扶贫在促进乡村地区旅游发展和减贫扶贫方面作用显著;(3)旅游扶贫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依赖,且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微山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湖富民、以工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四大战略之一来经营,提升了微山县外向度,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微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4亿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界定了"农家乐"的内涵及产生发展,并以龙胜县A村为例,提出了"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指出开发"农家乐"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白娇 《新东方》2011,(1):43-46
低碳经济是社会潮流,走低碳之路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不同的地区在低碳发展道路上模式选择应该是有区别的。在海南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低碳之路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节约型"低碳排放之路。海南低碳之路不具有代表性,却一定具有可行性,而且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强大的助推之力。  相似文献   

13.
吴广丽 《传承》2008,(22):112-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界定了"农家乐"的内涵及产生发展,并以龙胜县A村为例,提出了"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指出开发"农家乐"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5月9日,"江西好·赣西美"2013年赣西旅游推广周活动在南昌正式拉开帷幕,副省长朱虹出席开幕式。仪式上,朱虹按动开幕式彩球,并参观旅游推介展板。赣西是江西旅游极具发展前景的地区。为进一步推进赣西区域旅游产业深层合作,实现旅游区域化、一体化发展,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新余、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旅游业已跃为全球发展最迅猛、产值最高的产业。三亚市是一个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不能缺了民族文化这一块。天涯海角游览区是驰名海内外的旅游景区,如果将其与天涯镇的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在一块,实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那么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绿色文化和蓝色文化、山水风光和海滨风光互补性最强阵容的世界旅游圣地将出现在美丽的"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是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旅游模式,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民俗农家乐",对提高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必须将其与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得以长久而稳固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扶贫已成为长江上游广大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战略的实施及发展对于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重庆石柱旅游业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合理、保护与开发冲突较多、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诸多困难,必须立足于"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实现旅游业与农牧业的扶贫关联效应、提高贫困人口参与能力、扩展帮扶渠道等途径全面增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18.
张彤 《重庆行政》2022,(1):10-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规划纲要》的重要部分。《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合红色文化、巴文化资源,打造伟人故里、大巴山旅游环线和嘉陵江、涪江诗画长廊,贯通川东北渝东北生态文化旅游带。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与重庆文化同源,同属巴文化。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广安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广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地缘优势,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必然要用好天然联系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廊道和发展轴。  相似文献   

19.
张之亮 《创造》2013,(6):54-56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国际上俗称"无烟工厂",除了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之外,还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形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宜良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多年来紧紧围绕打造昆明最大的"花乡水城"和昆明东部最宜人宜居的"新客厅"以及立足昆明、辐射云南、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美食王国、休闲天堂"的目标,始终坚  相似文献   

20.
正武隆是渝东南乌江下流的一个山区小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七山两水一分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穷则思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武隆功能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