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再见 《求实》2001,2(3):55-58
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行动基础上的组织管理体制,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技术最优性".然而,正是这种"技术最优性"导致了科层组织中非理性因素的出现,诸如官僚主义的滋生、人性的压抑以及创新精神的窒息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科层制的合理性.在我国组织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弘扬科层制的理性精神,避免其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科层制和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都产生于工业时代,是大型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适应大机器生产方式而产生的标准化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科层制和科学管理思想从产生之初就是一个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存、优点与缺点共生的矛盾统一体.对处于信息时代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局限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却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科层制和科学管理的优点,尽可能避免其不足,解决好大型组织固有的"生产体系和组织结构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层制在中国除了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外,其本身原有的优越性也难以发挥,根本原因在于“关系社会”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与现代科层制所遵循的按统一规章制度行事的原则相违背,因而,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现代科层制所面临的困境并不能否认它在组织管理中的优越性,构建现代科层制以克服人情大于法理的社会问题是必要的,应复兴我们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用高尚的伦理道德来抵制现代科层制对人造成的异化,不断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博芬 《理论文萃》2004,(1):21-26
官僚制(bureaucracy),也被译为科层制。有学者认为译为“官僚制”,易和官僚主义联系在一起,带有贬义的意味,而译为“科层制”表明这是一个中性的科学用语。但实际上官僚制或科层制都是指在大型组织中对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的组织原则,而官僚主  相似文献   

5.
西方世界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的改造、置换甚至彻底摒弃.通过对西方行政改革的反思和对中国科层制传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行政所处的基本阶段是科层制不足;在这一阶段科层制有其适用范围;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内需完善科层制以实现行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现代国家与其他政治组织形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对合法使用暴力权利的垄断将国家和其他的政治组织区分开来,而科层制可以使统治团体在其统治区域内卓有成效地垄断这一权利。作为理性化权威的载体,现代国家正是"那种借助科层制的行政管理班子进行的统治。"作为"现代性"在国家建设中最集中的体现,常备军、征税机构和法院及警察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分别反映了军事制度、财政制度与司法制度的科层化。正确理解现代国家的涵义,对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党建以组织社会为基本手段,强调利用组织资源和政治资源的整合机制,本文将其称之为科层制党建。科层制与生俱来的弊病影响了基层党建的有效性。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把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建立在(白领)社会群体当中,这原本是一种现实性的选择,却也是对扁平化党建的一种有益探索。如何在党建扁平化后实现价值引领,要探索三大机制:一是非权力性基层领袖的培养机制(发挥人的作用);二是虚拟网络社区的建设机制(发挥网络的作用);三是满足白领需求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科层制,而不是超越科层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选择一条直接超越科层制的道路。本文分析了科层制本身的制度缺陷,指出以科层制为导向的改革,难以解决中国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中国应该超越科层制的束缚,努力创新,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模式,这种模式是服务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明  许珂 《求实》2023,(2):94-108+112
乡村自治组织振兴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在乡村自治组织振兴中,乡镇政府的应然角色是乡村自治秩序的维护者、乡村“剩余事务”的吸纳者和基层群众参与的组织者。调研发现,乡镇政府角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被动缺位”和“主动越位”的错位现象,且这两种错位具有同源性,即都是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下乡镇政府的策略式选择,其背后的制度逻辑包括国家逻辑的复归和科层制逻辑的式微,乡村逻辑和社会逻辑互促机制的缺失,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乡村逻辑和社会逻辑的错配等。这亟需从村民、乡村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三个层面“增能”与“赋能”相结合,推动乡村自治组织振兴中的乡镇政府角色正位,进而形成和谐健康的乡村关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谢倩  高红 《唯实》2002,(9):93-95
在新公共行政学看来,效率有机械性效率和社会性效率之分.传统公共行政下的效率至上观,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效率观,它把效率与民主等社会价值对立起来,科层制组织就是上述理念的产物.社会性效率则主张效率与社会公平、民主等社会价值统合起来.应该说,前者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层制日益显示其弊端.这说明公共行政中由于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质,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不能为效率而效率,效率必须与民主、公平、质量等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中民主与效率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倩  高红 《唯实》2002,(Z1)
在新公共行政学看来 ,效率有机械性效率和社会性效率之分。传统公共行政下的效率至上观 ,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效率观 ,它把效率与民主等社会价值对立起来 ,科层制组织就是上述理念的产物。社会性效率则主张效率与社会公平、民主等社会价值统合起来。应该说 ,前者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 ,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层制日益显示其弊端。这说明公共行政中由于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质 ,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不能为效率而效率 ,效率必须与民主、公平、质量等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谢倩  高红 《唯实》2002,(8):93-95
在新公共行政学看来,效率有机械性效率和社会性效率之分.传统公共行政下的效率至上观,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效率观,它把效率与民主等社会价值对立起来,科层制组织就是上述理念的产物.社会性效率则主张效率与社会公平、民主等社会价值统合起来.应该说,前者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层制日益显示其弊端.这说明公共行政中由于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质,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不能为效率而效率,效率必须与民主、公平、质量等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政党治党模式之所以曾取得显著绩效,除了得益于其内在的以科层制结构为组织支撑、以实际效益为价值取向、以自上而下为运行向度等特点外,也同样蕴含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的时用性价值,同时传统治党模式的成功,与其特殊的外部因素即外部因子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了一套有别于西方的国家治理结构,在探索对传统科层制运用、改造与超越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以构建党对国家治理结构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实现治党逻辑与治国逻辑高度互洽,进而超越传统科层制国家治理模式,充分激发出蕴含于中国制度中的现代化治理能量。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新型国家治理结构,正是实现政治与行政辩证统一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进程的组织依托,通过“政治”领导优势有效抑制“行政”的“负功能”,为消弭与科层制相伴而生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开辟了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发生,对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协调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了传统官僚科层制的弊端,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的治理结构,摈弃了过时的"霸权"思维模式,以主体平等、信息分享为平台,展现了主权国家治理、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及其限度,重塑了全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08,(10):24-24
银川市深化党政机关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目标明确,行政服务高效。面对原有的科层制组织模式暴露出应变能力弱、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取消或减少部门内部组织结构,简化行政事务处理环节,增加管理幅度,提高行政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科学设置,运行机制顺畅。  相似文献   

17.
外部环境的迅速变迁提出了超越传统科层制组织形态、建设学习型党政组织的必要性。运用组织学习深度的诊断工具,对浙江省部分党政组织129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党政组织已为其成员创造了较好的心理安全环境,也表现出对更好工作方法的持久关注,具备了一定的应对变革能力。但与此同时,对异见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不足、开展自我反思和从组织已有实践中学习的自觉性缺失,以及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不畅等构成了党政组织的学习障碍。为此,党政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共同学习机制、制度化的反思机制和组织内信息传递机制等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依托于现代社会出现的传统科层制存在着先天设计不足和无法及时回应社会发展等问题,而广泛设立在各级党和政府中的工作专班,正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为促进部门间合作、应对治理环境不确定性的新型议事协调机构。该新型议事协调机构通过将责任和治理目标分解到人,促进政策执行,推进注意力分配更加聚焦,从而完成各类治理任务。本文基于对学术概念的辨析,对工作专班进行了界定,对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类型进行了整理;从比较视野分析了工作专班的特征,总结了其运行的主要机制,并重点探讨了关于工作专班研究的相关争论。最后,基于科层制的理论视角,本文分析了工作专班对科层制优化方案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工作专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治理环境与多元化的治理需求,传统以等级化、专业化、理性化为主要特征的科层制日益显现出结构固化、信息阻塞、自运转、创新乏力等内生性弊端,引发诸多理论反思与实践突破。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践案例为蓝本,聚焦作为新型治理机制的工作专班制议题,通过基于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挖掘工作专班制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分析其反科层制后果,是对于治理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与重构。研究发现,工作专班制以事务解决为任务导向,且在实际运作中呈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及多主体参与的特征。工作专班制的组织结构一般采取领导中枢决策模式或牵头部门决策模式,并下设专题推进组等单元,构成执行层,同时以定位与组建、下沉与联动、班组解散为运作机制,将问责与调节贯通事务处置全过程,进而实现了对传统科层制的创新性突破之目标。未来有必要对工作专班制实行定责确权、改革考核机制、强化技术赋能,以治理机制的创新推动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社会组织之间的科层制关系逐渐被打破,要求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随着其职能范围、组织形态以及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对各利益相关人的权益进行有效分配,在实践推进中可借鉴国外公务法人制度的相关经验,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和重构事业单位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大众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建构事业单位法人分类标准、分类指标体系等,构建事业单位组织形式选择连续谱,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