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为什么对资本主义要“再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要对资本主义“再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有500多年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算起,也有300多年了。二战后的50多年间,资本主义在重重矛盾中被迫进行调整改革,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和之前的资本主义历史有什么联系?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如何认识这些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再认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世界粮食危机的产生、发展和原因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缺陷作了深刻揭示。明确提出,世界粮食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制度性缺陷,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有再度激发并引起全球性冲突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直到现在,资本主义却始终“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有了新的发展。而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了最初的大发展之后,反而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前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演变。这是为什么呢?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起作用了,还是马克思的研究结论过时了?因此,在当前,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它在当代的新发展、新变化,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微观统治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寻找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的关键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期探索中,对资本主义微观统治的方式、后果以及如何化解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通过对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并对如何警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统治向我国的渗透以及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听父辈们讲故事,总是免不了在他们讲的过程中或讲完后问上一句:“某某是好人吗?某某是坏人吗?”走进校门后,又正好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整个十年与“文化大革命”相始终。读的书大多是掐头去尾、支离破碎的“语录”和一些极端的口号,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踢开党委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产权地域性形成的原因“严格的地域性”,这是学者们讨论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时言所必及的。在分析它的形成原因时,国内一些教科书曾指出,这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基本上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的。举例来说,一国承认根据外国法律而产生的著作权,该国便不能任意复制或翻印外国作品。这不仅有损于本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印刷、出版上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不利于吸收外国文化和科学成果。因此,有的学者指出,“这就是形成  相似文献   

7.
西方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霸权正在走向终结,曾经推动西方崛起的现代化革命,如今已惠及所有国家。因此,19世纪发展起来并为中心——边缘世界秩序(core-periphery international order)奠定了基础的国家间实力差距(power gap)正在缩小。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是世界由有中心的全球体系(centred globalism)向去中心的全球体系(decentred globalism)转变。与此同时,当权力变得越来越分散的同时,主要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程度也正在缩小。事实上,当代世界中所有大国在某种形式上走的都是资本主义道路,在兴起中的世界新秩序中,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比它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所呈现的要小得多。问题是:意识形态上的相对同质性是否将在四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类型(自由民主主义体制、社会民主主义体制、竞争性威权主义体制和国家官僚主义体制)中引起地缘经济或者地缘政治上的竞争?民主主义与威权主义类型的资本主义之间政治上的分歧是否会超越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消弭了彼此的分歧?当代世界会出现像20世纪初那种不同类型而互为冲突的资本主义模式吗?或者会产生某种形式的"协和资本主义"?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很有可能仍然会处在一个政治上分化的多种类型的资本主义世界。由此,对于决策者来说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地缘经济竞争将不会导致地缘政治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际经济生活凸现了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并且交互作用,织就了覆盖全球的一张经济密网。那么,它是资本主义独自固有的发展进程吗?它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相关联系是怎样的?它的最终发展趋势会造就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面貌?这是所有关心历史发展的人们不得不认真研究,认真把握的重大问题。一、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奠定物质基础。从经济现象看,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确实是由几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导控,异常活跃的跨国公司正在推行的也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也似乎正被资本主义压缩到了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风行千年的缠足习俗,在近代由最盛走向衰落,并被彻底根除。这一遽然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千年金莲“美”的观念,为什么会突然被鄙视了几个朝代的天足观念所取代?是什么因素促使近代放足观念的形成?本文主要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男性的倡导、服饰的变迁和女性的部分觉醒来分析、探求近代女性放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无疑是最为重大的政治主题。经过八十余年的长期较量,资本主义终于在世纪之未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这是一切社会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跨入二十一世纪,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依然令人困扰:青春年少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未老先衰”?其中的主要根源和基本教训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哪里?本文试图从总结历史、创新理论的角度作出回答。一、警钟长鸣:执政党的建设最关键。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横空出世,立即显示出较之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没有压迫,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与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明确指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如何实现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设想,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  相似文献   

13.
面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密切相关,全球化日益清晰地预示了社会主义的未来是资本主义日益衰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这是因为,全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日益成熟的条件,全球化为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超越资本主义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近期在谈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问题时讲到:“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能摆脱这一客观规律。但是,……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意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广泛结合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段话是我们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审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全面透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因,准确定位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揭示了的客观真理。进入新世纪,我们依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论述,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发展原因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通往那种状态的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都应当在这一语境中理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其外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设定了人性自私的原理,把其他人、其他民族视为竞争对手,从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发展;其内部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上缺乏西方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因此缺乏西方那种承担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历史主体。当代中国仍然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爬到高处后"撤掉了梯子"。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自己的赶超梦想。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与阶级冲突变得越来越隐蔽,工人阶级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淡化。其原因并不在于工人阶级的"消失",而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个人价值观的盛行以及苏东剧变的影响。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阶级关系以及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究竟走的是什么道路?有些人(包括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蒋介石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究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最近举行学术讨论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1.青年蒋介石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和“一战”时期,青年蒋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自1949年撤迁到台湾后,一直推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与此同时,大陆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完成对旧制度的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两种既有联系又存在根本区别的经济制度。在这两种制度下,国共两党是如何相处的?两种经济制度对于两党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笔者就所及资料,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要全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方方面面,把当代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加以研究。在当前的研究中,要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努力实现理论创新;进而将所取得的有关理论成果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重要理论支点,作为我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