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记者最近到西南、华北、东北、中南各地采访,所到之处,牢骚之声不绝于耳,发牢骚似乎成了一大时髦。 在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形势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牢骚?据记者调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涉及个人利益受到触动,有的涉及思想方法的片面性,有的涉及具体工作中的缺点,有的涉及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的矛盾和漏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干部群众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障碍。 对改革带来的近期利益期望过高 当前,群众牢骚比较集中的一个方面是物价。有  相似文献   

2.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人们熟悉的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当年毛泽东写下此句,当然有其特定含义。但在今天却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物价成了公众的热门话题。许多城市的副食品提高了价格,虽然国  相似文献   

3.
“看形势发牢骚,看政策有忧虑,看物价有怨气。”在怀化铁路分局娄底机务段,职工谈起物价问题,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牢骚、怨气、不满情绪交织在一起,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司机梁志贤因在行车中议论物价,思想开了小差,在娄底站冒进信号,造成险性  相似文献   

4.
牢骚诹议     
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免不了会听到一些牢骚,有些人往往把牢骚和落后联在一起,认为牢骚不屑一听。这样未免失之偏颇。牢骚,作为一些群众随意抒发的不平之感,的确有其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发牢骚者每每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观点偏激片面,语言尖酸刻薄等等。对此我们决不提倡。然而我们必须承认:  相似文献   

5.
牢骚     
牢骚,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屈原的《离骚》就是牢骚,是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牢骚;冯谖为食无鱼出无车居无屋而三弹铗,可算得上是个牢骚大王,但他在孟尝君的三千食客中堪称出类拔萃之辈,为孟尝君运筹帷幄立下奇功;司马迁受腐刑后也牢骚满腹,但牢骚和屈辱催促他完成了不朽名著《史记》。可见,牢骚不一定是消极情绪,颓废思想,发牢骚的也不一定是恨生不逢时、空嗟叹蹉跎的人。当然,牢骚要客观、适度。毛泽东在《答柳亚子先生》一诗中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发多了,也会影响身体,影响斗志,影响观察事物的眼光和心态,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的弊端,谁都能说出一二三,奇怪的是,从政府官员到社会舆论,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牢骚之后,慷慨陈词之后,痛心疾首之后,生活依旧,弊端依旧,应试依旧。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尽管发生过一些挫折和失误,成就毕竟巨大,举世瞩目,把它看作是我国社会发生的一次历史性转折,绝不为过。当前,由于通货膨胀、腐败现象滋长、收入不公,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和支持有所下降,亟需我们冷静思考,认真总结,纠正失误,防止悲观情绪的蔓延,使改革得以更加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有些人往往健忘,即使从改革中获得了利益,如果这种利益部分地暂时地丧失,也会引发“今不如昔”的牢骚。最近,有些人就说:“宁愿象过去那样工资不涨,物价也不涨。”这是对当前物价暴涨引起许多人实际收入下降的不满,从这一点来说,无可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改革大潮“落差势能”的冲击使社会牢骚现象日渐增多,军营青年官兵的牢骚之声也逐渐多了起来。正视和研究这种牢骚现象,贯彻疏导方针,因势利导,既是部队青年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目前青年官兵的牢骚涉及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反映军人地位、价值的。如“这涨钱、那涨钱,就是当兵不值钱”,“打起仗来是最可爱的人,抗震救灾是最可亲的人,找对象是可敬不可爱的人”。二是反映部队中不公正现象的。比如“生命在于运动,好事在于活动”;“两条烟,给几天(假);几瓶酒,放你走,要入党,叮叮响(酒瓶碰击声);想进步,送礼物”。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牢骚、埋怨,以至尖锐的批评时有所闻,而从事社会治安工作的人们则又有难言的苦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在我国这片长期呈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正>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牢骚现象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杜爽、赵红:当前牢骚现象在社会上比较常见。牢骚与人们心中积压的不满情绪有关,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1.
笼统用五十年代标准来判断今天的现实,是对当前形势产生模糊认识的一个原因。比如,前一时期,人们议论较多的是物价问题,有些人很留恋五十年代的物价政策,认为“物价冻结才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只要一听到物价要调整,就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好”。对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经济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也是不习惯、不顺眼。喜欢简单地对比,其结果,什么都“不如五十年代”。诚  相似文献   

12.
“牢骚”是人们发泄心中不满的一种情绪表现。人们之所以会发“牢骚”,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形,一种情况就是“牢骚”者缺乏纪律观念,存在自由主义思想,有意见、有想法不能够按照正常的组织渠道积极反映,而是在非正式场合散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第二种情况就是“牢骚”者思想认识有偏见,对某些影响到个人利益的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工作举措等主观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三年出现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全国人民对此议论、埋怨、责难甚多,经济理论界在这一、二年内对此问题的讨论也极为活跃,其中的热点主要是在对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与稳定物价的对策及价格改革的思路上. 一、我国物价大幅上涨的原因我国近三年的物价上涨,不是结构性价格变动引起的物价上涨,而是或主要是由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上涨.由于这几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的轮番上涨,包括工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原材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5,(13)
同比指数回落两个百分点 稳定化肥价格成当务之急 控制物价有信心本刊记者开年物价形势如何?物价呈上升还是回落状态?全年是否可以把通胀控制在15%左右,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带着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走访了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调控司有关人士。开年的物价总水平情...  相似文献   

15.
袁木 《瞭望》1985,(43)
价格改革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物价与价格改革,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价格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价格改革中的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些同志有发牢骚的习惯,往往对什么都不满意,什么时候都不满意,走到哪里都不满意。不少领导常常为此感到头痛。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总有之,不足为怪。牢骚,往往就是针对一些不如意的事物和不合理的现象所发;牢骚话,多是一些消极的言论,容易涣散人心,影响团结,不利大局。牢骚源于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有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人们对牢骚话都没有什么好感。可是,山西原平县石豹沟煤矿党委书记兼矿长田大成,对此却别有一番见解,他认为牢骚话往往是人的心里话,可以从中吸取“营养”。报载,他经常在早晨五点多钟去参加早班工人的班前会,听会前会后工人们对矿上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议论、品评、乃至发泄不满的牢骚话,然后反求诸己,改进工作。他的这种深入  相似文献   

18.
杨爱净 《学理论》2012,(5):130-131
"市司评物价"条是大清律例.市廛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通过该条对牙行人评估物价的行为予以规范,对"以贵贱为"或"以贱贵为"的不公估价行为予以严惩,并根据不公估价具体情形对牙行人予以定罪量刑,以规范物价评估制度,稳定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1993年,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需求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供求总量缺口出现并不断扩大,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开始形成并不断加剧,经济形势逼近了过热边缘;第二个阶段是1994—1995年,需求扩张速度被抑制,供求总量关系得到调整,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经济增长速度随之平稳回落。到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总量平衡情况较好,物价形势平稳,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在以上形势背景下,考察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周期性特点的一些变化,对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一个度量消费物价和房价的综合通胀指数,它所描述的通张压力已很可能超过2008年。当前通胀的风险大于增长减速的风险2011年的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大问题。经济学家多数预测中国GDP增长在9%左右或以上,这已经是达到甚至高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水平,足够创造保持社会所需要的就业机会。9%的GDP增长在中国劳动力供给正在明显减速(年度增长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