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剧变,捷克与斯洛伐克两大民族间长期潜伏的矛盾逐渐暴露,并最终导致捷联邦解体,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后,在继续前联邦时期转轨进程、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国情作出一定调整。目前斯各方面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真正走上民族腾飞之路尚待时日。 一、政 治 (一)西方式的“民主”议会制度初步形成,三权分立框架初定。斯党派斗争及各政治力量的较量基本能在议会进行,立法、执法、行政三大部门大体能按照国家权力分置原则各司其职,总统、政府和议会的关系既独立又相互制约。长期以来,斯政坛以梅恰尔为首的中左力量与右翼势力严重对立,斗争不止,梅恰尔政权的“三起三落”即是各政治派别以议会作战场进行角逐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中的中东欧:回归欧洲●黄振民中东欧发生突变后,各国新政权上台伊始便确定了回归欧洲、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在政治上,各国实行议会多党制,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建立市场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努力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所有这些...  相似文献   

3.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东欧国家10年政治体制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至今,整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变革已走过10个年头.在政治转轨方面,虽然各国发展极不平衡,但它们的政治体制已一改日貌.可以说,所有东欧国家都基本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千差万别,东欧国家的现行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政体方面,东欧国家都实行内阁制,但各国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及其权限,立法机关组成的类型及其权限,以及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限等都各不相同.另外,虽然大多数东欧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已开始正常运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治转轨方面,特别是要使现行政治体制完全成为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整个东欧国家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5.
波兰转轨10年间,逐步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与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踏上了“回归欧洲”之路,成为西方眼中的中东欧转轨国家样板。 一、政治 1989年,波团结工会向执政的统一工人党夺权,揭开了波兰乃至整个中东欧剧变的序幕。波多党议会民主制政治体制历经10年动荡不安的转轨进程,已具雏形。 (一)多党政治体制基本建立。(1)主要政治力量形成。以民主左派联盟(简称“民主左联”)和团结选举运动联盟(简称“团选运”)为代表的左、右翼两大核心力量已经形成,成为左右波政  相似文献   

6.
波兰当前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孙建蓉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右派力量上台执政。1993年9月,左派力量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组成中左派联合政府,与右派分权掌政。迄今,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在波兰已基本确立,"三权分立"初见轮廓,但制衡机制尚不健全,上层斗争...  相似文献   

7.
波兰当前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孙建蓉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右派力量上台执政。1993年9月,左派力量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组成中左派联合政府,与右派分权掌政。迄今,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在波兰已基本确立,"三权分立"初见轮廓,但制衡机制尚不健全,上层斗争...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1989年剧变后,开始实施政治、经济、外交全方位转轨。10年来,匈初步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框架,但尚不健全,“回归欧洲”的外交战略取得一定突破,但仍任重道远。 一、政 治 匈牙利剧变中曾被称为中东欧国家中的“和平之岛”,迄今,匈仍是该地区唯一能够每任政府维持届满、政权平稳交接的国家,其政治转轨进程呈“稳中有变”的特点。 (一)多党政治体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后,东欧国家同时进行的经济和政治转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经济转轨的沉重代价不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政治转轨期内的动荡局面妨碍、甚至延缓了经济转轨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双重转轨的推进,经济和政治转轨间又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私有化为多党议会民主制提供了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制度的改变则强化了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选择,多少缓冲了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因此,总的来看,经济转轨与政治转轨进程间往往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回顾表明,处于经济转轨危机中的俄罗斯仍注意加强高新技术、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新经济在经济转轨中得到了初步发展。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俄罗斯新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是笔者认为,新经济将作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的必然选择,俄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进入经济转轨新时期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并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发展举措。对转轨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展新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现状、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俄罗斯新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的深化的关系及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内缘式”社会政治转型引起世人关注,传统的权威主义逐渐淡出东亚政治舞台,代之以特殊的议会民主制,其中韩国的政治转型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其特点是政治转型的动力来源于市民社会强大的民主压力。东亚国家(地区)在经济起飞之后,日渐成熟的市民社会与权威主义统治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市场机制和法制力量的强大已无需军人权威继续承担社会整合的功能。另外该地区均处于儒家文化圈内,其议会型民主政治必然与西方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韩国政治转型的背景及其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面向21世纪的东亚社会政治变动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肯尼亚多党政治能走多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肯尼亚90年代初转向多党制主要是为西方所迫。反对党多半以部族和地区为基础,很难形成联合阵线,未来联合前景也很渺茫。8年来宪法改革艰难曲折,但有所进展,尤其是1997年议会根据党际议会集团(IPPG)的建议通过的一些议案扩大了民主,推进了宪法改革;“市民社会”团体起过积极作用。但1998年以后宪法改革进程陷于僵局,表面上是因为执政党和主要反对党在分配宪法审查委员会代表名额上有分歧,而实质是双方都想控制宪改进程。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天鹅绒革命”至今已近10年,捷克共和国在这10年中(1993年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尽快完全融入西方社会,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重大历史性转轨。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以色列提前举行第15届议会和总理的选举,大选的结果是:工党主席巴拉克当选为第二任直选总理;有15个党进入议会,分享120个席位;以工党为主的"一个以色列"集团获得27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本文搁置以色列国内的经济问题、居民群体(东方犹太人、西方犹太人等)之间的矛盾、宗教与世俗的矛盾,以中东和平进程为着眼点,对大选作一个评析。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一样 ,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 ,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与中国不同的是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 ,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议会民主制 ,这使印度的传统文明、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西方烙印”①。在议会民主制之下 ,政府拥有议会制度 ,其核心是承诺举行定期、自由和公正选举的选举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决定政府的组成、议会两院的席位、邦立法会和联邦议会 ,以及总统和副总统。因此 ,了解印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于理解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47年8月,以英国殖民者和平移交政权的方式使印度获得了民族独立。作为第一届印度政府总理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建立印度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制定兼收东西方肯定成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推行中立外交政策等等大政方针方面,不愧为是印度共和国的缔造者。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0月8日举办“东欧经济转轨研讨会”,邀请在京有关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就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与会者普遍认为,东欧国家实行经济转轨3—4年以来,虽进展的情况不一,但各国(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原南斯拉夫四国不包括在内)大体上已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取得初步成果。 (一)经济短缺现象得到缓解,市场供应开始改观。计划经济时期,所有东欧国家几乎  相似文献   

20.
经济效益已成为转轨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中俄两国政府都已认识到: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短期适应性调整必须和长期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产业政策中的产业技术政策将成为转轨国家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