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也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本文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特征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更突出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伟大任务的重要意义。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核心价值观应有本有源,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之上。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应当弘扬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优秀传统,吸纳外域文明精华,创造灿烂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指出,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广大海外侨胞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不断推进两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交流越来越全面深入地今天,中华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凸显,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台湾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两岸经贸关系日趋成熟化客观地要求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共识。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强大的凝聚力把海峡两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两岸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全面伟大复兴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教育界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学院应积极倡导统一战线大协作的文化理念,充分依靠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中华文化学院的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者要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成长和完善。假设只追求器物形态的发展和拥有,繁华的都市里行走的尽是丧失精神家园的"游魂",那么,这样的发展再光鲜也是没有意义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现代发展和人的精神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重新找回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温情、敬意和自信。中华文化的前景是灿烂的,两岸人民的福祉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是摆在现今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受人文主义的影响而发生的起伏和中华文化目前面临的危机,以及中华文化复兴可能的路径,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人文主义范畴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论述了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文化学院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华文化学院在复兴中华文化方面具有诸多先天优势,并呼吁让更多的中华文化相关课程走进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总和.统一战线作为一种策略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人生智慧是统一战线策略原则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是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指导原则;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就是要激励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团结凝聚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和政治力量,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上来,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华文化现代发展的唯一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决不是简单恢复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一家哪一派,而是一种崭新的艰苦卓绝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根基,也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始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以张晓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推出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中华文化在凝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团结海内外各种力量、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精神家园是图书馆发展的内驱力。构建图书馆精神家园应以图书馆为主导,通过充满人文关怀的各方面工作和积极的努力,让图书馆员工及读者热爱图书馆,让他们对图书馆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让图书馆成为他们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表达。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必须重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存在和主动性意识。中华文化拥有吸收、消化、提炼、概括世界上先进文化的强大能力和文明品质。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认识和主动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逻辑。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最终成为中国唯一的、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其理论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文化逻辑在于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主动结合,一方面应该夯实中华文化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民工的物质利益,已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相比之下,对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则显得有些不足。今后应动员各界力量,加大对农民工文化生活方面的投入,努力建设好农民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中国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了特定的生存系统,孕育了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探讨中华文化的类型,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