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通过民主政治的扩展,充分体现广大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作用,进而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达到人尽其用,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建设和谐企业,必须保证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共建共享,并要以科学的理论和经济政治文化措施来保证。  相似文献   

3.
岳金顺 《工会论坛》2011,17(1):49-50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只有企业的每个职工家庭都和谐了,和谐企业的创建才有望实现。首先要提高社会成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和谐家庭建设,形成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机制和环境;企业要发挥职工个人在创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职工心态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家庭友爱是家庭和谐的关键;企业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和谐家庭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企业发展为职工“送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送亲情”活动。企业与职工家庭齐努力,实现和谐企业与和谐家庭的共建共享、共同和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当今,"为谁建设、靠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中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论断是我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理念和实践的新的指导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共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公正"是执政党保障人民实现"共事"的基础条件;公正与共享互为依存,本文从共享实现的条件,探索实现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四、共建共享和谐企业的文化构建 共建共享和谐和企业既需要科学合理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还必须有相关的文化价值共识的支撑。制度和文化是辩证互动的。从观念的角度看,和谐企业的构建根本在于企业成员对彼此的追求、行为的社会价值认同。企业是个社会存在体,其文化内涵应包括正确把握处理企业内外两方面的价值关系。因此,共建共享和谐企业的文化构建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眼着手进行,即企业文化、劳资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和重要追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对社会主义具有极端重要性。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问题的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出来,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文章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图书馆应加强联合开发,建立共享的基础。同时,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妇女事业开辟了新的境界,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尺度.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内在活力与发展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化管理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社会管理体制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培育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自治组织,发挥社会自治功能。本文通过论述社会自治的历史渊源和理念支撑,阐释了社会自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自治的三个逻辑建构支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厘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就要以党的十六大文件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以归纳。(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表现为利益诉求的不同,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基于这样的认识,对社会各阶层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合法权益都要保护,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必须革新执法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必须公正执法,合理运用行政和刑罚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确保不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运行机制问题。社会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不断进步。当然,伴随在它左右的正是社会整合机制提供的稳定与和谐的发展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利益协调、制度整合和文化促进“三大机制”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社会活力的丰富与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协调、和谐的条件,是人类得以生生日新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和基本途径。要有效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创造热情;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生活运行环境的活力,努力维护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自然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社会环境;必须激发社会生活运行方式的活力,包括经济生活的活力,政治、文化生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人民军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胡主席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对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的科学概括,也是我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体现。我军要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从严治军和依法治军、信息化战争和培育战斗精神等多方面的关系,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宗教应当而且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好务。为了切实做好宗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重要性;必须正确运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尽力化解宗教的消极作用,努力促使宗教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充分发挥宗教教义教规和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