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2.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3.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5.
单声 《统一论坛》2005,(1):12-13
2004年“3·20”之后,台湾乱象频生,台湾当局无法无天制定“2006年制宪”及“2008年建国”在“正名”、“去中国化”、“篡改中国史”等等“台独”活动的推波助澜下,台湾情况变得特别严峻。我们全英华侨华人认为,在等不得又打不得的现况下,必须在和平架构下抑止“台独”膨胀,必须采取及时行动,化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当前,海峡两岸形势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由于台湾当局无意承认“九二共识”,执意坚持“一边一国”,肆无忌惮地加快“去中国化”的各种步伐,严重影响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与此同时,以李登辉为首的代表“急独”路线的“台联党”也趁机大肆鼓噪“公投制宪”、“台湾正名”等邪说。种种迹象表明:“台独”势力的各种分裂活动,已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台独”思想的抵御和肃清,我们有必要也应当从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积极入手。当前,在海峡两岸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在《反分裂国家法》制订之后,“法理台独”的路子已然走不通。台湾岛内少数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台独”分子,殚思竭虑地以“去中国化”为手段,搞所谓“公用事业正名”运动、篡改历史教科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自执政以来,为推行“台独”路线,大力推行“去中国化”政策,目前似已发展至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对“去中国化”的深化,到了“刨根”的阶段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阵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先行修改历史教科书,把“台独”教育变成了“台独”思想教育。除了将高中第二册历史原来的“本国史”改称为“中国史”,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正名的思想家,因而成为古代中国逻辑传统启蒙的先行者。本文从孔子关于“知”的论述中,探讨了其正名的逻辑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3):22-23
陈水扁上台后,为了“以武谋独”,不断采取种种方法和举措,加快台军“去中国化”,大搞“军事台独”。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7,(3):23-23
陈水扁当局“文武并重”的“去中国化”运动,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希望在政治上“以台代中”,推动“变相台独”。  相似文献   

14.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邰言 《黄埔》2008,(3):40-45
进入二、三月,陈水扁当局继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方面在“去中国化”手法上又出新招,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接着又抛出所谓“2005年共识”,以欺骗世人。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入联公投”终以失败收场;而台湾“大选”惨败后的民进党,更是内斗不断,民进党何去何从,已为岛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立 《黄埔》2007,(4):12-16
近期,民进党当局继续极力推进“台独”路线,炮制“正常国家决议文”,继续“台独”冒险;大搞“去蒋化”,将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引起蓝绿冲突。与此同时,民进党内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揭晓,谢长廷出人意外地胜出,苏贞昌无预警地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民进党权力之争的丑剧又开始上演,民进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7.
2月14日,台《联合报》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继推动“中正纪念堂”更名后,又准备在文字上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这是台当局推行“文化台独”的又一行径,引发岛内学者及媒体普遍质疑。  相似文献   

18.
台情扫描     
台当局持续以疫谋“独”,民进党再掀“去中国化”恶浪近期,新冠疫情威胁日渐加大,蔡英文当局主要精力不放在防疫上,却醉心于政治操作,极力将滞鄂台胞返乡过程波折归咎于大陆,并继续谋求利用疫情制造两岸“脱钩”,部分绿营“立委”借机鼓噪“正名”和“台独”。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7,(4):49-49
“正名”动作玩到了武器上 民进党当局的“正名”动作如今玩到了台军的武器上。3月25日台湾TVBS电视台报道.台湾空军的“经国号”战机在推出改进型“翔升“机时.遭陈水扁“正名”。“经国号”战机是以蒋经国的名字来命名。1992年,该机在台军服役。该机还未服役前.曾发生失控坠海,试飞官丧生的不幸事件,投入使用后又接连发生3起坠机意外.被戏称为“I DON'T FLY”(我不飞)。此次陈水扁决定用台湾本土保护动物“熊鹰”的谐音“雄鹰”来为新战机“正名”。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06-106
台湾当局近来动作频频,极力推动“去中国化”的分裂活动,为其图谋“台湾法理独立”营造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