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有一位同龄的朋友,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下岗,一家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靠着大专毕业的他辛苦工作维持生计。马上30岁的他,因为无房无车,却因为有个病在床上的爸爸而一直没有找到女朋友。有一对偶然认识的夫妻,夫妻两个都是公务员,生活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有一个宝贝女儿,女儿高挑漂亮,愿望是做空姐。但是,一次车祸,让女儿失去双腿,姑娘从此一蹶不振,美好的青春就此逝去。小时候,老家有一位姓罗的奶奶,个矮,驼背,每天躲  相似文献   

2.
史英 《廉政瞭望》2013,(1):48-49
正工作岗位待价而沽7年前,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一度让湖南郴州资兴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廖培伟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但当他看到在外生意搞房地产开发的同学好友们一掷千金的派头时,羡慕之余是失落。如何才能发财呢?他觉得只有掌握了实权才能搞钱。一番思索后,廖培伟瞄上了民政局优抚安置股股长的位置,这个职务虽然连科级都不是,但"含金量"不小,因  相似文献   

3.
梁新 《学习月刊》2012,(18):1-1
有一种比,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知足者常乐”;有一种比,“工作向上比,生活向下比”,使自己总是保持奋斗进取状态;有一种比。“生活向好的比,工作向干得少的比”,越比越吃亏,越比越泄劲儿。于是,有人说: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心态。  相似文献   

4.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只有不断地否定、战胜自我,才能追赶、超越别人,实现人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比”的过程。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因与人“比”而气得要死。笔者有位朋友,身居县长之位,按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他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觉得生活已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不久前市委调到他县里的县委书记曾经是他以前多年的副职,下级变成了“上级”,因此便觉得没面子了,便嚷着没法干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凤城市赛马镇岔沟村的党支部书记。要唠起学习“三个代表”的事,我真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我们岔沟村共有965口人,4个村民组,前年大伙人均收入3000元。以前,我总认为这个收入在全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争不上龙头,当不了龙尾。是村级学教活动使我提高了认识。 要说通过学教活动到底长了啥见识?这还得从当初我  相似文献   

6.
正年过半百的父亲,有个形影不离的老朋友,那就是他钟爱的罐罐茶。一只杯子、几颗红枣、一个小小的电炉子、一只小茶罐、一个小水壶、些许茶叶,再加上一两个小时的慢火细熬,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享受。我曾经问过父亲:"您为何如此痴迷于罐罐茶呢?""因为这茶亲切,有属于我的一段美好的回忆,还记录着我人生路上的种种经历。"父亲淡淡地说道。  相似文献   

7.
“人比人,气死人。”这本是一句安慰人不要盲目与人攀比的老话,可它却应在了我的一位朋友身上。我这位朋友在某镇任镇长,按理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朋友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极点时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后来才知道起因是不久前县委调去一位党委书记,而这位书记曾经是镇长手下的一位助理级干部,而他就因此觉得很没面子,没法并驾齐驱。其实,由于个人素质、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一些与自己同时“起步”,甚至一些“起步”晚的同志,经过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正理想是造火车我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儿时印象中,父亲每天下班回家时身上的衣服都是油污,脸上也沾满了煤灰。周边的邻居凡是与火车打交道的,个个形象如此。父亲"跑车"时总带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随身工具和生活用品。每次从外地回来,他都会买几个烧饼,放在铁皮箱里。所以父亲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跑去翻他的铁皮箱子。  相似文献   

9.
正30公斤的父亲,却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儿子。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父亲,父亲是那般滑稽可笑,也许他不过是将父亲当成一个别人没有的会动、会笑的"毛毛熊玩具"而已。然而他很快懂事了,七八岁时,再与父亲说话,父亲需仰头才能与他对视。正是那时,他理解了"侏儒"的含义,也知道有一个侏儒父亲对他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仍然喜欢父亲,尊敬父亲,可是他会尽量避开与父亲同处,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  相似文献   

10.
绿荫浓情     
挑着家庭重担的父亲,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跋涉了大半辈子,日见苍老了。父亲的这些变化着实让人心疼,我就想让父亲到县城与我同住,让他享几天清福。父亲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老是牵挂农村老家的树,离开了他的树,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常常住不了几天,就急着要回去。说是回到乡下老家,坐在自己的树园子里,看日出日落,看云聚云散,听树儿和清风细语,心里才踏实,生活才有滋味。其实,父亲也不是不会享福,他是离不开他那绿色的事业。父亲的老屋在河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里,房前屋后绿树环绕。每到春天,梨花飞雪,杏花吐艳,绿林间花香…  相似文献   

11.
(一)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他很想帮助父亲,于是弄来了一只魔箱,魔箱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里放着1O个淘气包,并且只能露出一个淘气包的  相似文献   

12.
自小就知道父亲晕车。 晕车的父亲不喜欢坐车。 端午前夕,父亲来城里看我和弟弟,在我们的极力挽留下,他在城里小住了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念叨着要赶在节前回家,我和弟弟商量,利用双休日陪父亲回家。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6,(12)
正关于党章的记忆,最早是上小学时,我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的那本看不懂的红皮书。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那本红皮书是在他入党的时候,党支部书记送给他的。老书记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推荐父亲任党支部书记。父亲说,他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本党章,还有老书记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使命的传承。记忆中,父亲很忙,每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在家,基本上都在矿上值班。他常说:"井下有工人在采煤,不看着他们升井,我心里不踏实。老书记在的时候,也是这么守着我们升井的。"  相似文献   

14.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一根麻绳,一把弯刀,一张背垫,一壶水,5个土豆……43年来,从父亲手里接过护林"接力棒"开始,他就是用这些简单装备对抗山火、毒蛇和盗伐者,也对抗着难以言说的寂寞。小树听过他的歌,山泉吻过他的脸。他恋着山,山也恋着他。如今这满山苍翠就是对他最好的馈赠。"我为我父亲感到骄傲。"这是张有光的女儿张发秀面对记者反复在说的一句话。沿着一条铺满落叶的陡峭小路走  相似文献   

15.
深情藏沃土     
不知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陈喜山才决定接台河沿村这个烂摊子。说这是烂摊子一点都不冤枉,土地盐碱化严重,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活水平低,加之洪涝灾害后的第一个春耕到了,群众手里没种子、没化肥、更没现金……这不是烂摊子是什么?在这样的村当支部书记,放在谁身上,不得三思而后行呢?担任台河沿村的党支部书记,对于年近50岁的陈喜山来说,不是图当官儿,不是出风头,更不是想从中捞到什么好处,他家的日子不错,不操这份心,一样活得潇潇洒洒,滋滋润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全村人谁也不敢小看。但是,面对这里广袤的原野和在…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父亲高兴地告诉我,他已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了。听着父亲那激动的话语,想象着他兴奋的样子,我发自内心地笑了。这事说来有意思,与刚入党的父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纵览》2011,(5):37-41
鲁迅,中国的文化巨人,有"民族魂"之誉,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更是广为人知。然而,在儿子周海婴的心目中,父亲鲁迅并不"横眉冷对",而是那么的慈爱。周海婴面容清癯,两鬓微斑,颧骨凸出,特别是那嫡传的"周氏"之眉浓且黑,颇有其父神韵。他一出生就注定要因为父亲而受人关注。然而,周海婴一直试图走出自己的路,不希望被父辈的光环照射,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做着远离文学的工作,周海婴说:"别人就把我放在一个框  相似文献   

18.
保卫童年     
用最伟大的谎言和最凄美的微笑构筑的美丽童话。有一条街,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总要支个理由,悄悄绕开。原来,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一年到头,街边立满了栅笼,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充当活物广告,很多店前立着"现宰现吃"的牌子。那条街上有股怪味,是恐惧的味道,是挣扎的味道,是动物临终的味道……这是个高尚的父亲。他怕孩子的眼睛受伤,他怕幼小的心灵侵入毒素。他最怕的是,孩子在慢慢适应后变得坦  相似文献   

19.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党课》2008,(5):104-104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鼓捣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亩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只得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愤愤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一丝怨恨,甚至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于回报一个笑容。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抗大建校80周年,也正好是我们亲爱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诞辰110周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4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们身边,好像他并没有走远,只是静静地微笑着看着我们。忠孝难两全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成功人士大都是孝子。"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孝子。2004年秋,我前往四川省雅安市追寻父亲战斗和工作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