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9):109-111
有人说,在英国首相中,丘吉尔是最特别的一位。没错,论文采,丘吉尔的文笔不逊于很多英国作家;论幽默,他的“幽默指数”甚至领先于与他同时期的萧伯纳;论能力,他带领英国民众战胜了残暴的德国法西斯……不过,现在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他的幽默和机锋,下面就撷取一些丘吉尔的幽默对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群体或单位,真正要变强大,背后支撑的都是思想文化的力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他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偏好,而是他对思想文化的重视。不仅丘吉尔,英国许多社会精英都看到了思想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开始的勇气     
1915年,丘吉尔被撤销了英国海军大臣的职务,回到家乡调养散心。那天,他独自在花园里转悠。遇见弟媳琼纳夫人正在练习水彩写生,便在一旁驻足观看。几分钟后,一朵清秀的花跃然纸上,他忍不住夸赞起来。弟媳友好地将画笔递过来,示意丘吉尔也画几笔试试。毕竞从未接触过画笔,他便连忙摆手推脱,窘得满面通红。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政治家、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虽是在繁忙中度过的,但仍活了91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中最后一位离开这个世界的。归结丘吉尔成功的秘密,就是他终生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相似文献   

5.
丘吉尔相信,在面对面非正式交流中更容易了解对方并施展外交才能。他常说,他和别人边吃边谈更自在。他有本事喝杯茶就把事谈成。因此,谈重要事情时,他会煞费苦心安排宴请。  相似文献   

6.
1945年7月1日,丘吉尔原定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丘吉尔无疑是老资格的反苏派,早在柏林战场还处于激战之中的时候,丘吉尔就写道:“苏联是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  相似文献   

7.
丘吉尔落选     
丘吉尔在战争期间依靠民众浴血奋战,受到人民的爱戴。有一次,当丘吉尔视察一家被轰炸的工厂时,人们正在吃晚饭,一位女工发现了首相的汽车,便跑过来把一盒雪茄烟扔进车里。丘吉尔马上叫司机停下来,女工说道:"我这个星期因为生产成绩最好,得到了奖金。"这件礼物要花费两三个英镑,丘吉尔非常高兴地亲吻了这位女工。  相似文献   

8.
鲁先圣 《党课》2011,(16):70-70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演讲家,正是他无数次激昂慷慨的演讲,给当时徘徊、忧郁的英国民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整个英国树立起坚持不懈、战斗到底的民族气概。  相似文献   

9.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巧妙地运用手腕把英军与美军糅合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最终击败强敌,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英雄。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0.
在度过自己的第12个生日后,温斯顿·丘吉尔进入了考试这块冷冰冰的“阵地”。 对丘吉尔来说,主考官们感到颇为“亲切”的科目,几乎全是他不感兴趣的。他倒是很想接受历史、诗歌、作文方面的考核,而他们偏偏看重拉丁文和数学;他迫切地希望能讲一讲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可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问一些他不了解的东西……于是最终的结果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相似文献   

11.
李钢 《新湘评论》2012,(20):23-23
上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应邀在一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走上讲台,环视毕业生几十秒后,只说了一句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又重复了这句话之后,便走下了讲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毕业演讲,  相似文献   

12.
李钢 《学习导报》2012,(20):23-23
上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应邀在一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走上讲台,环视毕业生几十秒后,只说了一句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又重复了这句话之后,便走下了讲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毕业演讲,  相似文献   

13.
五、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危机时刻善于把自己的信心和决策传达给民众,从而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动员社会支持的作用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中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走了两步棋。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摆脱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于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便有了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唯一的恐惧是恐惧本身。”  相似文献   

14.
1948年春天,张治中将军作为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在西北师范学院大礼堂作报告。张将军演讲的题目是《世界需要太平,中国需要和平》。张治中将军从他在欧美等国的旅游观感,世界人民的生活,讲到世界不能再打大战了,并痛批英国丘吉尔首相执行的狡猾  相似文献   

15.
陈晋 《新湘评论》2007,(2):37-39
五、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危机时刻善于把自己的信心和决策传达给民众,从而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动员社会支持的作用 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中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走了两步棋。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摆脱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于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便有了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唯一的恐惧是恐惧本身。”一个叫罗伯特.内森的公民在听了这个演说后表示:“我并不了解他要做什么。我想别人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英国首相丘吉尔前往美国,向罗斯福总统请求军火援助,共同抗击法西斯德国,罗斯福却举  相似文献   

17.
陈甲取 《党课》2012,(24):63-64
丘吉尔为了庆贺自己的69岁诞辰,在英国驻德黑兰使馆举行宴会。出席德黑兰会议的罗斯福、斯大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时过境迁,1949年初,斯大林表示,如果中国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  相似文献   

20.
错位的背景     
近日从报端读到一篇文章,说是有3位不记名的候选人,第一位,曾经因违反规定被两次赶出办公室,读大学时还经常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公升左右的白兰地酒;第二位,他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长期嗜酒;第三位,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喜欢素食少荤,从不吸烟,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不曾违法,也无犯罪前科……请你根据他们的档案材料,从中选出一位最优秀者,让他担任一个国家的总统。选谁呢?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位。殊不知,上述三位候选人中第一位是丘吉尔,1940年开始出任英国首相;第二位是罗斯福,他不仅当选了美国总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