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改大争论     
《辽宁人大》2006,(6):8-8
近日,记者对几个著名大医院进行了采访。真切体会到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艰难与无奈,这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缩影。其实,一个看病难,一个看病贵,焦点都在大医院。医疗体制存在能弊端,包括无处方、高设备依赖、过度医疗等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相似文献   

2.
“是公费还是自费?”到医院看病,我们经常听到大夫这样的提问。问的用意不言而喻──若是公费便要多花钱:同一种病,自费和公费的身份不同,大夫一定会开出不同的处方,自费的只要花几十、几百元,公费的则需耗资数百、数千元以上。近年来,“大锅药”的弊端日益显露,医疗费用缺乏有效的控制,增长过快,从1990年到1997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开支由270亿元增加到77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2%,大大超过了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能力,也没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而在一些困难的地区和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又难以保证。有人说,大锅饭没有了…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0,(4):67-70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改革的文件,其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攀升,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4.
吴瑶君 《今日浙江》2010,(24):44-45
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如何破解这一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富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高水平小康的必要考核标准,而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是建设“健康江苏”,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时间变化为纵向维度,以不同地域对比为横向维度,从政府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系统衡量江苏医改的实际成效。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省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高,正向高水平小康目标迈进;同时,各地区医疗资源均等化趋势持续加强,苏中、苏南医疗建设投入大,苏北地区追赶势头足,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了惠民、富民。近年来,财政投入持续加码,江苏省医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如今一说起医改,人们想到的都是近十几年的事,焦点依然放在“看病难,看病贵”等顽疾上。其实,中国的医疗问题从长时段看,已延续百余年了,从西方现代医疗传人与中医争夺主导权开始,经历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等,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医疗体制改革。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地方,对我们当下的医疗改革,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凯 《现代领导》2014,(2):47-47
北宋末年,蔡京主政中央政府,继承了王安石的改革新政。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救助新政.建造具有医疗救助功能的“安济院”,推行全国,几近建立起救助网络。作为配套政策,他更是大力增建由政府直接经营的药店,政府买单,低价向平民供应药材。可是,为何改革最终被推翻?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设定全民医疗福利的制度预期: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0,(5):13-14
“谁能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去购买医疗服务。还没有成功案例。”4月13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和实施”国际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萧庆伦教授表示,“买办分离”尽管是世界各国医改的普遍实践,但实际上并非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5年中,顺应医改的大潮,闵行区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地区的医疗改革的模式和举措,希望通过一系列接地气、可操作的“组合拳”,努力让闵行的不同人群都能切实感受到医改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提上日程。“医改”新政能否“医治”好过去遗留下来的伤痛?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能否建立?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政府操心,百姓关注。  相似文献   

12.
4月6日公开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卫服务”为目标,设定全民医疗福利路线图: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改新政把国民带进了全民医保时代,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以来,医改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其中最关键、最艰难的部分——公立医院的改革刚刚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不同的医疗保险体制会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生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市场一直是以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市场化后因补偿机制不同使得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得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大多数二、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4.
“会诊”中国医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13,(4):51-51
日前,海淀区政协针对“2013-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专题研究。参会委员fi.]就提升高校学生和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健康预防机制建设、将全民健康预防体系放在首位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希望人家持续关注和支持海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7.
卿思敏  孙津 《中国发展》2013,13(4):43-47
古巴的公共医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以及相应的三级医疗网体系,另一个是教育体制以培养合格实用的全科医生为目标.虽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但是从普遍性来讲,古巴这些做法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于,必须在公共医疗事业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导向、建立合理的结构设置、实行有效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大》2006,(6):11-11
美国:在美国,医疗卫生费用不断上升,据专家们估计,2002年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大约10%,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医院的服务价格在2001年提高了12%,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为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毫不奇怪,医疗保险公司将大幅度提高保险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高昂的治病费用感到失望,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国人无法承受之痛。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不少人开始置疑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取向,其理由是大部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卫生医疗看作是公共产品,由政府公款支付其主要费用。笔者认为不能遇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医疗改革已经20多年。并且又一次站在了节点上。回顾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对于中国医改这一“疑难杂症”而言。只怕都过于轻率,它需要更大的耐心、勇气和智慧去反思问题找到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