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初,知名小麦育种专家蔡旭出任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他为人低调,忠于职守,长年出没在小麦试验田里。北京市高校党委会1953年4月的一份内部工作报告中,曾客观评价他“埋头苦干,踏踏实实。”  相似文献   

2.
推倒“老店”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城晚报》3月8日载一短文,标题为《40年“老店”亟待重修》,说的是北大经济系某教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读过此文甚感震惊,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这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已有40年”(短文标题中“40年‘老店”’之说源于此)的教授先生(以下均称其为教授先生)认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应该推倒重来,重新编写一本与中国改革实践一致的教材。”教授先生的“苦衷”“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共鸣”。为什么“推倒重来”呢?因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与现实接不上口”。为此,教授先…  相似文献   

3.
佐人 《现代领导》2008,(10):33-33
宋代的邵伯温写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谈到司马光,司马光曾问康节道:“某,何如人?”答曰:“君实(司马光的号)脚踏实地人也。”后来宋朝有个宝谟阁学士刘甲,也常对人说:“吾无他长,唯脚踏实地。”由此看来,古人是把脚踏实地看做一条事业成功的很重要的长处。  相似文献   

4.
该书《译者序》介绍说:“弗兰克·富里迪1948年出生于匈牙利,1956年随家人移居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后移居英国,是英国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曾用弗兰克·理查兹这个名字成立了大不列颠革命共产党(Revolutionary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并任该党的主席。……富里迪至今依然是‘活着的马克思主义’团体中的领军人物。”“富里迪的学术研究主要围绕帝国主义问题和发展问题,有《神秘的过去,难测的未来》(1991)、《帝国主义的新意识形态}(1994)、《殖民战争与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政治》(1994)、《人口与发展}(1997)、《无声的战争:帝国主义与变化的种族观》(1998)。”该书著者在《前言》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切感受到知识分子的迷失,并为此烦恼不安,这种感觉似乎困扰着我们文化机构、大学和专科学校中的许多人。公众有权听到来自我们文化机构的高质量的学术讨论,而且,作为有着无限潜力的听众,  相似文献   

5.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6.
董天策 《同舟共进》2012,(10):83-84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第9期不少文章很精彩。王凤超《关于香港问题的几个重要提法》一文,不仅对规范有关“主权”、“殖民地”、“境外”、“政制”的规范表述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增进人们的政治认识很有帮助。朱征夫在《政府应放手发展专业服务》中,通过对乌坎事件的分析,指出“政府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车辐现年八十有五,还活着,而且活得很自在,很自得。又活得从子夜到昧旦时分还在笔耕,历经沧桑,还未“盖棺”,却有不少人为文对他“论定”。如陈道谟先生的《老友车辐散记》,刘传辉先生的《一杯黄土缕缕情深》,陈隈先生的《美食家车幅》,王大壮先生的《记“老顽童”车辐先生》,香港《广角镜》刘木子写地还赠地一个外号“开心果”等等。这些文章中还同时表述了世人(多为大名人)对车辐的封号,观照抄一段如下:“解放前,有人说地是‘成都通’吴祖光向陈若监介绍地时说‘地是成都的土地爷。’小说家何法赠地一个封号‘监斋菩萨’,…  相似文献   

8.
《同舟共进》2011,(3):79-79
广东广州李昭淳(政协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我对《同舟共进》的评价是“很满意”,一句话:你们很有朝气,很有锐气,很有勇气!2010年的封面、版式设计和印刷质量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新近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联斌教授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华武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崭新的领域,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武德文化内涵。我很同意张岱年先生在“序言”中的评价:“这是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崭新的贡献”。通览全书,其新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系统地整理、开掘了中华武德文化资源,展现…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14,(3):88-88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读《同舟共进》2014年第2期,感觉这一期杂志各栏目都很有看头。从内容上概括其特点,一是对现实问题的剖析,二是文史文章的“理趣”。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14,(4):91-91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4年第3期的“议政论坛”与“政声粤情”做得很不错。《改革不容迟疑》短小精悍,直斥政府部门因利益关涉而对中央深化改革的举措迟疑拖延的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廖迪娜、罗必良两位政协委员的文章,谈如何做好提案、办理协商的经验,彰显出广东省政协重视协商民主建设的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在抓落实     
“他很平凡,很平常。说好,他就比一般人好那么一点点;说差,一般人也就比他差那么一点点。他所做的事情,大家只要愿意去做,都能做得到”。读《英雄震撼心灵一王庆平烈士追思》的文章(6月14日《解放军报》),就会被王庆平的事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13.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汤镇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受“信骚扰”和“信诈骗”之苦。他说:“虽然我没有受短信的骗,但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受骗。”因此他提出《手机实名制可治“信骚扰”》的提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买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6月4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5.
韩康:经济学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曾主编《“十二五”中国发展大战略》和《中国市场经济模式重新思考一一韩康经济文选》等,并主持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部分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上古时有一位高洁之士叫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亦名许由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又据《太平御览》引《西征记》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这说明许由曾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活动。《急就篇·注》说许姓就是“许由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伯夷,《吕氏春秋》说…  相似文献   

17.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发展、成功,需要有客观与主观的、各个方面的条件。无数实践证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即鲁迅提倡的韧性战斗精神,犹如他在1933年10月7日的一封信中讲的:“……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  相似文献   

18.
前些目子,单位请曹锦清教授来讲课。他的一本《黄河边的中国》,在社科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天他讲的是人文概论。花甲之年的曹先生讲课激情四射,“气场”把话筒振动得数次“啸叫”。他还十分关注听课者的反应,后来我告诉他,那天听课的同志是很有感悟的。譬如,我就对先生关于“权”一字的今古解析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9.
明代张居正曾说过一句颇有辩证思想的话: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近读晏子治阿的故事.恰好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据《晏子春秋》记载:当时尚未成名的晏子被齐景公任命为东阿的地方官,三年以后,晏子的坏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齐国(“毁闻于国”),齐景公很不高兴,决定免去晏子的职务,晏子请求再干三年,并保证一定会得到国人同时称赞(“誉闻于国”)。景公答应了他,三年以后,果如晏子所言。景公非常高兴,决定大大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并明确指出:过去治理东阿,因为修筑道路、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11,(2):79-80
广东广州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0年下半年,《同舟共进》不少文史类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譬如,第8期的《朱、毛为何没有做“第二个石达开”》、《赫鲁晓夫有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第9期的《1950: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第10期的《陈独秀:龙性岂易驯》、《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在1964》、《丁文江:一位值得注意的民国人物》,第11期的《阅尽风霜君已残——曹禺之憾》,第12期的《国共关系的一段往事》,还有第11、12两期连载的《“上海王”柯庆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