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沈世纬在《新闻战线》上撰文说,一个创造性思维能力强的记者,往往是最善于在报道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一个记者,如果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感兴趣,对群众关注的问题冷漠无视,头脑中不装着问题,不研究问题,那是断然写不出创新报道的。对记者来说,如果没有问题意识,那就没有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实  相似文献   

2.
文章联系作者本人在党报记者站多年的工作实践,从驻地记者要有人格的魅力、采写的功力、协调关系的能力、通联工作的活力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当好驻地记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从老百姓  相似文献   

4.
县市工作性报道怎么做?地方新闻如何做出“厚重”?我认为,首先记者要有思想要有观点,只有记者具备了这一点,才能通过采访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有思想性、指导性、有个性化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
最近,记者就反对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问题,走访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肖院长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认真回答了有关问题。 记者:肖院长,当前司法腐败是广大人民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整治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也是中央特别强调的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点。请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0,(1):63-64
<正>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农业大省河南,走村串户,倾听民声。带着农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三农"问题专家、知名经济学家温铁军,从经济学角度回答普通农民的增收困惑。对话农民:农民刘大华,河南省上蔡县蔡沟乡东陈村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1995,(8)
狠抓薄弱环节控制物价上涨──访省物价局局长程文贵本刊记者物价问题是广大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最近,本刊记者就我省今年以来的物价形势、物价部门的工作及今后打算采访了省物价局局长程文贵同志。记者:今年以来我省的物价形势如何?程局长:今年上半年我省的...  相似文献   

8.
民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从老百姓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实事着手,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全省人民感到更多的温暖,得到更多的实惠,看到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短波快递     
《廉政瞭望》2007,(12):4-5
新闻出版总署四条措施打击假记者1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继续深入开展整治"四假"(即: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央媒体的集体采访。  相似文献   

10.
记者最近到湖南某地采访,当地一位乡长向记者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该乡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典型性,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真刀实枪反腐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左祥检察长访谈录本刊记者邢书良,郭玉奇本刊通讯员阎喜春雷建国近日,记者就我省反腐败、打击经济犯罪的有关问题,走访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左祥检察长。下面是左检察长与记者的谈话。记者:请您谈一谈今年我省反贪污贿赂工乍取得了哪...  相似文献   

12.
周玉明 《党建》2014,(3):43-44
正一张报纸的命运与新闻记者的素质生死相依。记者的素质决定新闻价值的判断,是把它放大还是缩小?是把它当宝还是垃圾?我将43年新闻采访实践中所悟出的新闻记者的素质归纳为五点: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喷泉般的激情;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平则鸣的正义感;过硬的写作能力。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精神,才会有创造性。记者对事物、人物的好奇心,让记者在采访中能提出问题。说白了,记者的采访就是永远在提问。记者的水平在  相似文献   

13.
木子 《实践》2005,(1):36-37
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春节将至,就如何安排我区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庞启。记者: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践行  相似文献   

14.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后,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就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厦门市的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栽进一个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对这名摄影记者的做法,网民们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传播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也困惑着许多媒体工作者,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水坑,记者是只管报道新闻,还是去提醒路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记者的身份谈起。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一个公民,这是自然身份;许多记者还是党员,这是政治身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是他的职业身份。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设想: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合格的记者?党报党刊的光荣使命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首都新闻单位100多名党员记者来到党的新闻事业的摇篮——延安,参加北京市记者协会开展的主题为"重温延安精神,提高政治素质"的党日活动,通过探寻中国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郭超人认为:记者应能同需要采访的任何人打交道,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这不一定是什么思想品质问题,而  相似文献   

18.
内参的创办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专门开会讨论。在谈及记者与省市委的关系,稿件是不是一定要送审等问题时,毛泽东强调说:“中央给记者的任务就是如实反映情况,记者反映情况就是执行自己的职责,不论是省市委喜欢的不喜欢的,他都要反映。中央怎样判断,这是中央的事。省市委书记不是记者,不能到处去采访,如果让他任意扣压记者的稿件,中央还要派记者下去干什么?”1957年上半年之前,内参基本能够正常地反映问题。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新闻普遍“报喜不报忧”,对群众意见极大、后果极坏的问题,内参却未…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而言,“情绪”有时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把握、对舆论导向的正确把关,这是十分有害的。但另一方面,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没有“情绪”,也不是件好事,因为长期接触“负面”问题,有可能将记者本应有的“热情”之心,“磨”得“冷冰冰”,从而对侵犯人民权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漠然处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15,(8):48-50
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农工委、市委社会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