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救灾工作不断走向社会化,不仅能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自然灾害管理的能力,改善自然灾害管理效果,也能弘扬人们在灾难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精神。一、救灾资源社会化充足的资源是实施救灾的基本前提。在救灾资源中,资金和储备物资是最主要的。资金和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到位,是左右救灾效果好坏的关键。1.救灾资金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5,(8)
<正>上海解放后,赵朴初担任华东局民政部、人事部领导,并负责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的工作,为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有游民60万,包括乞丐、吸毒者及娼妓等。赵朴初在解放军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觅地建棚安置,给予衣食,医治疾病,教授技艺,使这些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49年至1950年,全国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华东地区的皖北、皖南、苏北等地灾情尤为严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因经常受到空袭,灾情进一步加重。刚刚  相似文献   

3.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到了清代中后期,水灾爆发更加频繁,危害也更大。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水灾,清政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鉴古知今,目前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深入探讨清代中后期的水灾应对,对于当今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如下:不断提高灾害意识;加强防灾救灾的制度建设;加强救灾过程的监管;注重生态建设,重视灾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蒋积伟 《党政论坛》2014,(15):34-36
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救灾工作不断走向社会化,不仅能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自然灾害管理的能力,改善自然灾害管理效果,也能弘扬人们在灾难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遇灾后跨国救灾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态度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操作程序逐渐规范、有序,政策更加成熟、完善,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作出重要论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来川视察期间,多次就四川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四川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负有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等法定职责,涉及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上述工作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尤其是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2019年6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部双方签署了《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虽然其中的"灾"主要是指自然灾害,不包括疫情,但是自然灾害与疫情同属于突发事件,防灾减灾救灾与疫情应对同为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也同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汲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急管理》2011,(5):14-14
在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分析当前自然灾害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应急管理》2011,(1):11-12
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  相似文献   

11.
在本次印度洋海啸救灾过程中,中国对受灾国提供了快速、持续、全面而强有力的救援,并首次将应用于国内救灾的举国体制用于国际救灾。作为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的大国,中国推己及人,表现出同舟共济于"地球村"的诚挚善意和挺身承担国际责任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刘恩云 《学理论》2010,(29):34-35
建国初期湖北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保障灾区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各级人民政府围绕"生产救灾"这一中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赈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这一时期的农村赈灾工作,可为今天赈灾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贯彻党中央和应急管理部重大部署,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多灾种、全链条重特大自然灾害链防控理论和"天-空-地-海-井-网"综合观测技术融合集成、应用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全景模拟器平台等建设项目,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科研院。本刊记者采访到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救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和组织领导力的概念基础,本文分析了由“四梁八柱四地基”构成的中国共产党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和来源于性质宗旨、组织特征和国家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力的固有优势,以揭示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深层次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21年3月11日,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曾赴日参加救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应邀出席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地震遇难者。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援助物资并派出救援队等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灾区重建工作,希望两国传承在地震救援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应急管理部代表表示,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希望中日在抗御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造福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时事聚焦     
《瞭望》2005,(9)
中国(2月19日-2月25日) 我国将全面构建完善的灾害救助体系。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福州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在会上提出:各级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抗灾救灾协调能力,全面建设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国家灾害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1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1年,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进行围观,政府救灾不力、行为失当或者舆情应对失效,可能引发网络公共事件,造成社会风险。防范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转化为网络公共事件,要厘清其转化机制,掌握转化阶段特征;着力加强政府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进官媒灾难报道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同时完善网络监管,倡导网络自律。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的科学救灾和有效救援离不开良好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目前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不对称、缺乏交互性、信息传递滞后、信息发布不充分等方面,需要系统施策、多管齐下,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完善自然灾害灾情获取和处理机制、建立灾区信息沟通长效机制以及健全自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领域的工作制度建设情况以及风险与损失评估近年来的重要进展,认为决策需求和制度建设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针对评估工作发展的过程和暴麟出来的问题,从制度建设、评估成果应用、研究威果的业务化、国际先进经验的本土化以及推进减灾救灾工作需求、能力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