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20,(4)
正他和他的平和林语堂先生曾在40岁时写下这样的诗句:"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正是他一生写照。一点童心犹未灭——他的生命,始终是"诗"的。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移居他乡;无论是少年苦读还是晚来著作等身,赤子之心,从未丢失。天生的诗人。你听,他这样吟唱:"在晚秋的落叶之歌里含着青春的催眠曲""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有句座右铭:“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 有一次某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邀请林语堂出席,他听着一些头面人物长篇大论的发言,有些不耐烦。好不容易轮到他演讲了,他劈头就说:“讲演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瞭望》17期所载《关于林语堂其人》的文章使大陆中青年读者对这位曾在中国文坛活跃过数十年的“陌生”作家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和张资平生前一些著作之际,这篇文章对林语堂作了较公允客观的介绍,无疑是实事求是之举,因为不论他走过多么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足迹是不应抹去的。  相似文献   

4.
伏琛 《瞭望》1988,(17)
林语堂早已于一九七六年长眠于台湾省阳明山故居。台湾文化界人士一再建议把这所故居改建为林语堂纪念馆,却一直并无动静。尽管林氏方死之时,台湾报刊把他誉为‘一代哲人’,也有人认为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只有林语堂一人’,但是,他去世后显得比较寂寞,这是事实。 在大陆,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已经于近年印了出来,他的《翦拂集》也已由上海书店影印,而被海外人士视为宣扬中华文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杰出的文学成就,在海峡两岸仍至世界文化舞台久负盛名,他曾四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最终未能获此殊荣。第一次在1944年,提名人是赛珍珠,赛珍珠以她对林语堂的了解和友谊,凭藉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份,向瑞典文学院推荐。在选拔过程中,林语堂被淘汰。根据规定,只有各国文学院博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一概不予接受。林语堂旅居海外,自从他与赛珍珠绝交后,这件事便再无人提起。直到1972年,才由国际笔会台湾分会重新…  相似文献   

6.
流苏 《各界》2009,(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思想教育下的一些文人通常耻于言钱,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当时的鲁迅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稿费打过官司.无独有偶,同时代的另一文豪--林语堂也曾为版权问题与书局对簿公堂. 1927年夏天,林语堂初次来到上海,潜心写作,并且常常是"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后来有人赞叹其中文好到难以翻译成英文,英文好到难以翻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反思中国民族形象的建构,我们倍感林语堂的睿智,他立足于中西文化之上,反身建构起连续的的民族形象,从先秦的哲人写到宋明的文化艺术、生活艺术再写到民国,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讲述并完成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所以介绍推广林语堂的作品,正确评价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幽默(Humour)到底是什么?我国现代"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曾对此作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健全的嬉笑,会心的微笑,是一种美学的思维方式。他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刻,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是智慧之刀的一幌",而且具有"化学作用",可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这确是将"幽默美"的潜移默化力量揭示得一清二楚了。  相似文献   

9.
1967年7月9日,位于台北阳明山麓的一座雅致白屋的客厅里,喜烛高燃,一对年逾七旬的老夫妻,正在欢庆他们携手跨过结婚50周年的"金玉良缘".这对老夫妻就是闻名于世的幽默大师、散文家林语堂及其夫人廖翠凤女士. 这对同甘共苦50年的新郎新娘,原来想"悄悄"地欢庆第50个蜜月的,可是,林语堂名大招风,同时,天下又没有不透风的墙,结果他们两个人的蜜月,还是让至爱亲朋们欢愉地包围了聚会.  相似文献   

10.
张光茫 《各界》2013,(12):42-43
林语堂看重钱,会赚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人所共知.这与中国文人讲求的“君子固穷”背道而驰,成了很多人诟病林语堂的原因.不过,林语堂仍是该要的钱一分不少,该花的钱也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11.
刘世河 《各界》2014,(1):90-91
林语堂与廖翠风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晚年的他们那种琴瑟和鸣唇齿相依的的“夕阳美景”,更是让世人艳羡。林语堂是一位名声赫赫的大文豪,而廖翠风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他们的结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林语堂对廖翠凤从不爱到离不开乃至相濡以沫,廖翠凤是怎样一步一步征服林语堂的心呢?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0,(2)
正中国的茶人,应该看看冈仓先生所著的《茶之书》。正如林语堂先生致力于向西方展示《吾国与吾民》,《茶之书》是冈仓先生用英文写就,1906年面市于美国纽约,致力于向西方展示东方的文化魅力。其中不可磨灭的意义在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一个东方知识分子重新发现与探索东方的价值:亚洲文明的"爱与和平"。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的10月,作为中国籍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终于治愈了国人的诺奖焦虑症。他让中国作家站在世界文学之巅。从鲁迅到老舍,从沈从文到林语堂,当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时,  相似文献   

14.
胡昌方 《民主》2013,(7):57-57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作为为官者,更应有颗"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乃亲民爱民的生动体现。电视剧《焦裕禄》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逃亡"。此情此景,使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  相似文献   

15.
市井人语     
《侨园》2012,(7):65
"假装没感觉"一高中同学,学习成绩优异,老师言其有九成九希望上大学,但他却意外落榜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击不可谓不重,然而,他没气馁,更没自弃。他说:人在逆境中要学会"假装没感觉"。有压力才能勃发,于是,他发奋读书,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先生,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要做到内心和谐,就得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就是因为想得开。""想得开",是"哲学素养"高的表现。它需要辩证思维,在任何时候,都能于无中见有,死中见生,下处见上,逆中见顺。"处一隅而知全局,在一时而想长远",不因一时一地之境况而局限了自己。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有个女士是这样看待丈夫的:"如果他懒惰,他就会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6)
正"老公你回来了!你是先洗澡还是先吃饭呢……"在众多的日本电况剧里,日本女人给观众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美丽温存又恭顺体贴,娇小妩媚又不失落落大方,简直满足了天下男人的所有幻想。日本女人的优雅、端庄、贤淑令不少男子垂涎三尺,不少事业成功且腰缠万贯的宅男,均以娶一个日本妻子为人生目标。文学家林语堂曾说过,"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的三大快乐。那么日本女人过得幸福吗?日本政府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24%的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者两者皆有。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19.
裴春锦  大光 《侨园》2009,(5):42
41岁的白云鹏,已经是沈阳军区小有名气的年轻书法家.他的正式身份是沈阳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干事.他从12岁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历经20年有余.回顾他所走过的追求书艺之路,有艰辛,也有欣慰.民间有俗语说:"要问收获,先问耕耘".他说,他今天的收获同"耕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