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6,(4):116-117
鸟与茶楼   我对鸟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那个月,我们全班同学到金华的一个厂去实习,下班后觉得无聊就猛看小说.印象很深的一个小说叫<绝唱>,这可不是日本的那个电视连续剧,写的是一段梨园故事,里面最感人的是那只叫百灵十三的鸟,学新口非常倔强,在终于学会第十五口的时候从横梁上栽下来,翻个滚,死了!之痛快,之悲壮,叫我至今难忘.我那段时间总是沉没在这故事中,遇到什么鸟都会多看两眼,尽管只是小说,却真切地感到另一类生命的生动与不凡.   ……  相似文献   

2.
鸟与茶楼 我对鸟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那个月,我们全班同学到金华的一个厂去实习,下班后觉得无聊就猛看小说.印象很深的一个小说叫<绝唱>,这可不是日本的那个电视连续剧,写的是一段梨园故事,里面最感人的是那只叫百灵十三的鸟,学新口非常倔强,在终于学会第十五口的时候从横梁上栽下来,翻个滚,死了!之痛快,之悲壮,叫我至今难忘.我那段时间总是沉没在这故事中,遇到什么鸟都会多看两眼,尽管只是小说,却真切地感到另一类生命的生动与不凡.  相似文献   

3.
最远的夜城     
《小康》2017,(15)
<正>在古代,大量如平武般天地钟神秀之地,因"蜀道难"成为人文的荒漠之地,而今,很多曾经的"边疆之地",因航线开通,已经归属在两三个小时的"行动圈"内了,但平武仍是最远的夜城"我家住在平通镇益泉村半山腰,在我家旁边有一座很大的山,叫莹华山。这座山很特别,它有一个李白的头像,还有一个印章。在我们家门前看李白头像,近而不远,看得还清楚。"这是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的一位绣娘向我讲述的关于李白与当地之间的故事。平武县也有其他人说,那个印章是李白自己留下的。莹华山,我没有爬上去。但我却上了两趟益泉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0,(6):93-93
《小康》:《苏珊的微笑》是个很“文艺”的书名.听说有人建议你把小说改叫《婚无力》?叶兆言:改名我是无法接受的。我在写的时候,就老觉得有一张美丽的面孔在那儿微笑。小说写的是一个死亡的故事,而微笑和死亡的对比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5.
我本人是学经济学的,在学校教的也是经济学,但我实际上一直在关注教育. 大概从两年前开始,我关注贵州省威宁县一个叫石门坎的地方,是云南和贵州交界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山区.那个地方有一个100年前的马小平,那个人是1904年到石门坎去的英国传教士,叫伯格理.在整个基督教对华传教史上,这位伯格理牧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到了石门坎以后,通过办教育,通过传播基督教的文明,使整个乌蒙山区的大花苗族,整个族群皈依了基督教,从而使这个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非常感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迪,就是:知识、文化、信仰、精神是可以改变人类,改交社区的.石门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林演 《今日海南》2008,(2):44-44
我没有去看李安的《色戒》,虽然很多朋友都向我鼓动去看看,但我还是没有去。我知道虽然电影是改自言情高手张爱玲的小说,而且故事还是有原型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在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史海里,曾有过这段沉浮的一叶,而在当代大导演的全面的改编下,一定已经不是那个充满悲壮的真实。所以没有去看。  相似文献   

7.
故·事     
小时候,听朋友爷爷讲过一个据老爷子说是他青年时候的真实的故事:说是在他们那个叫河沿庄的村落,很多财主是亦农亦商的,这倒有点像现代的农村提倡的多种经营模式。那  相似文献   

8.
网开三面     
<正>《史记·殷本纪》中,有一个小“段子”:“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巡视天下,看见有人在野外四面都张上网,还祈祷说:“让来自四方八方的鸟,全部进入我的网中。”商汤说:“唉,这样就会把鸟捉尽了!”于是,商汤叫他将网撤掉三面。唐太宗李世民的《班师诏》中有一句:“王者之师曰义,是以网开三面。”这就是古语“网开三面”的来历,现在我们却习惯叫“网开一面”。  相似文献   

9.
故事     
小时候.听朋友爷爷讲过一个据老爷子说是他青年时候的真实的故事:说是在他们那个叫河沿庄的村落,很多财主是亦农亦商的,这倒有点像现代的农村提倡的多种经营模式。那些财主所雇用的人就自然兼具有长工、脚夫、机灵点的成为店伙计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0.
王书春 《新东方》2000,(6):50-51
46岁的阎福兴与鸟结缘已经36年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了渤海之滨兴城市南关的一座平房,主人阎福兴知道我的采访意图后,非常爽快地说:“我先给你演示一下,在你眼见耳听后,我再给你讲我和鸟的故事。”听从主人的安排,我闭上眼睛,只听见清脆的鸟呜声在耳边响起,有画眉的歌唱、有喜鹊的问候、有鹦鹉的对呜、有山雀的叽喳……  相似文献   

11.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7,(19):22-25
<正>爱情与婚姻,也许是世上最难解之物。"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乌想飞进来"——半个多世纪前,小说《围城》在上海出版。钱先生的笔像一把刻刀,捎带出现实的人情世故,让人看了不觉一把冷汗。一时间,钱氏的这句比喻,也成了无数人挂在嘴边的经典,被不断地复制抄写并拿来一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06,(3):116-117
鸟与茶楼 我对鸟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想看看重庆渣滓洞,早年在看了《红岩》小说以后,特别是又读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后更是希望亲眼目睹这个著名的“魔窟”。这一愿望直到新世纪才得以实现。江姐、小萝卜头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了,我这里要感叹的是一个烈士和他的母亲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我想,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5.
沈哥:七月流火,在盛夏之际与朋友们聊这个话题,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清凉之风,且听我慢慢道来。 凡是接到过《沈哥聊斋》回信的朋友都会有一种感觉,沈哥不像是斋中那个已过中年的人,好像很年轻。这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曾是中央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花静静地开──一个小屯女人的故事文/符玉芹图/唐树伟没有名山,没有大川,这是关东腹地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这是吉林省产粮大县─-榆树市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屯─-前二号电。故事就是在小屯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身上发生的。女人叫陈云莲......天蓝蓝。和...  相似文献   

17.
男说 ■青年作家:狗子 我以前判断一个女人是否美更多的是看外表,随着经历的增多更多的是看她的内心,我想这和那个时代没有关系。内心明慧的女人最聪明。 ■摄影师:郭平衡 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表面看来像一个传统的小女人,但  相似文献   

18.
正三月的一天晚上看非诚勿扰,忽然发现在24位女嘉宾中站着的雷庆瑶——那个永远笑吟吟的雷庆瑶,那个没有双臂、演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四川女孩儿。她也来相亲?这个疑惑在脑中一闪,接着便是自问:什么叫"也"?她为什么就不能来?因为她不完整吗?难道你就完整?当然,与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19.
难忘那村人     
翻开记忆,那上面始终记录着一个边远山村的名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了。当时我在一个叫资丘的区委工作,妻子在一个叫中溪的乡里工作一那个边远的小山村就属于妻子工作的那个乡。那个村子里的物事就是妻子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20.
黄忠富 《世纪行》2012,(4):12-14
沧浪听歌的故事 孔子沧浪听歌是一个流传很久远,传播很广的故事。最早记载孔子沧浪听歌的是孟子,《孟子·离娄》中记载:“有孺子歌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这说明沧浪之歌早已有之,孔子不会是第一个听到的人,只不过他是名人。所以他在沧浪听歌的故事就被人们记载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