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政府的经济性及其法律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下,政府作为政治角色的同时也扮演着经济角色,政府的经济属性中的权力性决定它不应当像一般的经济人或组织那样在社会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缺乏约束机制的政府机构却很难尽如人意.本文力图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做出框定,以防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政府、市场的权力生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复杂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的治理主体,大学、政府和市场不仅是一个"关系共同体",而且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以此为基准构建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分配与平衡彼此之间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组织内部存在多重的利益博弈关系.面对有限的学术资源,在“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下,首先运用米切尔评分法,有效识别首要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属性.而后结合“权力-利益矩阵”,展示大学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功能表现和其对资源占有程度的影响,包括不同利益群体在学术资源配置中所拥有权力和地位.最后,为实现大学组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应引入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甚至是冲突,建立一个有效率、法治和责任的学术资源治理体系,从而达到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激励和互动.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根本属性,腐败的实质是公权私用,腐败严重削弱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引发政府的公共性危机。政府、市场和社会是治理的三大主体,公共性在政府中表现为依法用权,在市场中表现为公私分明,在社会中表现为民主开放。反腐败要体现公共性要求,坚持公共权力行使的合法性、有限性和民主性,做到以法律约束权力,以市场限制权力,以权利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指一国的统治权,即一国的统治者统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碍“自我扩张”的东西的意志.它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正常运行的工具.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的所有权和行使权必须分开,国家权力在法律上属于人民,国家权力的行使则由公民通过选举行为委托给他们选出的国家机关.作为国家权力行使者即领导人及其公职人员,他们是执行权力的少数代表者,他们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和委托的.大至国家主席,小至县、乡长,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应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但事实上,国家权力的行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力的行使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制约.往往使公共权力与私利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一个国家无论民主与法制怎样完善,社会怎样变革,都不等于人们的观念变革就随之跟上.社会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主的完善受国民综合素质的制约.但如果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执掌权力的人民主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不能正确行使公共权力.就会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导致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对一国政治经济影响十分巨大.首先,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活动不满,  相似文献   

6.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变革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分配和制衡,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分配的发展历史、探索不同时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规律,将为构建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制度瓶颈集中表现为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失衡,比如政府与高校、行政与学术、决策与监督等.为此,需从大学章程建设、均衡权力配置、教授治学等角度构建权力制衡机制,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7.
政府利益是政府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而获取的利益,是政府额外追求的利益。正当的政府利益可能会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而非正当的政府利益则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实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政府利益问题,而对于非正当利益则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坚决遏制。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银行业监管的的缺失。银行业作为准公共品,应该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利益共同体。政府作为银行业利益相关者之一,应当将外部监管与银行业内部治理融为一体,转变传统的单边监管的模式,逐步搭建网络型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腐败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和客观现实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总体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各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是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的,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是由许多具体的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去承担和运行的,而少数人由于经受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加之权力本身的易腐性以及法制机制的不健全,出现一些与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10.
宪法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研究宪法,必须从宪法的实质入手,还其以本来面目。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利益,利益则体现为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并最终抽象为权利和权力。宪法从古代到现代的演进,说明从国家这个共同体出现后,就必然出现一个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分配的规则或观念。国家内的利益主体的变迁导致利益分配的规则也随之变更,这便是宪法的运动模式。在宪法关系中,国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的地位是恒定的,宪法的实质也就是在确立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同时,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及其他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的采购方一般是以公有产权代理人身份来行使职权的,特别是国家机关作为采购人。由于行政权力的作用使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行政垄断行为,严重阻碍了政府采购的功能发挥。因此,应完善相关制度以规制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12.
依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互动理论,经济法是为了约束市场私权与国家公权的过度膨胀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整和两者的矛盾运动,使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法律路径。依此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是连接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公私性质兼容的法律,这也决定了经济法的程序法必须和它的这种本性相适应,否则难以实现经济法的本质功效。经济公益诉讼的建立正是顺应这种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尝试,这一制度的建立也将极大地促进法治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私部门合作社会治理的有益制度尝试,民营化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公共行政改革现象。我国行政法学者业已对民营化的基本理论、部门民营化的改革实践及后续政府规制革新展开初步研究,对这些成果的全面梳理与客观评述不仅有助于民营化课题的深入展开,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民营化立法及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意识土壤中存在公权力偏好,在公权力和私权利关系上存在倒置、虚化和随意化现象。这种意识在制度层面导致宪政政体中政府和社会关系界分和设置的混乱,在机制层面上导致司法不能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中立裁判者,从而导致法治之"法"的权力依附性和法治之"治"的落空。作者认为对于后发性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来讲,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权力和权利观,在宪政体制中界定好政府和社会的制度关系,进而确立符合法治目的和运作特点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系”如何、缘何影响基层官员晋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桔镇干部晋升过程的考察,我们发现,镶嵌于差序格局社会关系中的基层政府无法将公共规则抽象化、一般化,从而产生了乡镇干部晋升中的关系运作。但关系运作的持续后果会使官员对关系的认同胜于对公共规则、公共理念的认同,进而使制度运作丧失其道德信念层面上的“基础秩序”,显现出权宜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场潜规则干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权力场域的角度来看,公共权力场潜规则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原因,应通过廉政建设、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等途径来消除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伴随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标准作为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日益成为经营者实施垄断的重要工具.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上技术标准垄断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华跨国公司技术标准垄断危害严重,推进并强化中国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技术标准垄断的实质是经营者凭借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控制市场、危害竞争这一基本点出发,系统构建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同等对待、分类规制、合理分析、利弊权衡等规制原则,状态规制与行为规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及技术标准垄断中具体行为反竞争性审查的方法等,则构成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制度的核心内容,对有效规制中国的技术标准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各国反垄断立法中均得以确立。美国、德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比较完善,且各具特色。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形成根源于垄断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两面性。适用除外制度与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基础,比较国外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内容,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因垄断行为引起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中,由于垄断行为实施主体较强经济力及垄断行为扩张性等特点,使得受垄断行为侵害的消费者权益纠纷已不单纯体现为一种私权性,还呈现出权益主体广泛性、所涉利益社会公益性、纠纷主体不对等性等特点。反垄断法若要真正承担起通过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任,则应当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消费者集团诉讼、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及消费者个人诉讼等多种有效、特殊的诉讼模式,并通过创设特殊的诉讼保障机制保证消费者在反垄断法中权益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行政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其进行治理根除,已经迫在眉睫.行政垄断存在双重违法性,其本质特征是行政权的膨胀和对私权的干预.行政垄断规制悖论的产生,理论根源在于经济法、行政法部门法划分理论上的内在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法律调整范围上的重叠.因此在对行政垄断进行规制时要坚持法律规制为主,系统监督和党纪监督辅助结合、反垄断法与行政法互相配合以及坚持结构、行为与结果认定行政垄断三原则,在具体的法律规制中通过调整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范围的界定、调整行政诉讼法和宪法时抽象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以及建立行政垄断的责任制度来逐步根除行政垄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