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欧洲在历史和文化渊源上与拉丁美洲关系较深,对拉丁美洲的研究有雄厚基础。本文就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研究工作的近期情况,作一简单介绍。早在殖民地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就已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同时,英、法、德、荷  相似文献   

2.
一、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特点东盟各国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商业资本时期、工业资本时期直到垄断资本时期,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期间内一直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对象和相互争夺的场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金融资本开  相似文献   

3.
1500年卡布拉尔“发现”巴西30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向巴西移民。1530年马丁·阿丰索·德索萨到达巴西和1534年唐·若昂三世下令在巴西实行分封制,标志着葡萄牙开始对巴西实行土地占领。随着葡萄牙人永久居住地的建立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伊比利亚葡萄牙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相继进入,这片原属印第安人的巴西大地,从此开始了新、旧大陆不同文化相遇的历程。本文仅就巴西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从战前开始,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资本就与欧美殖民地资本主义并存,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华侨资本仍然十分关注,这说明它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东南亚地区先有中世纪的阿拉伯商人势力,其后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封建性的殖民地资本主义势力,再后又有英国、荷兰、美国等近代资本主义的统治交替消长,直到战后荷兰、英国资本退出东南亚。其中,只有华侨资本与近代资本  相似文献   

5.
殖民地时期危地马拉是拉丁美洲以印第安人为主的国家之一。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这里的玛雅--基切人正处在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从十六世纪二十年代起,危地马拉沦为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把欧洲的封建制度“大授地制”和“分派劳役制”等移植到这  相似文献   

6.
海盗和走私是拉美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插曲,它对新、旧大陆的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笔者拟对拉美殖民地时期海盗劫掠和走私贸易兴起的原因、具体内容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的贸易垄断政策  从“发现”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对殖民地采取了贸易垄断政策,这种政策的指导思想基于当时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重金主义,即认为“财富就是货币”,积累的金银等贵金属越多越富有。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金属,国家应该禁止贵金属外流,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垄断政策,而殖民地必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考察了近代几个主要欧洲殖民强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与英国在东南亚扩张活动的宗教政策与传教活动,比较了早期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特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宏明 《西亚非洲》2008,5(1):18-28
16世纪初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起开启了非洲近代史的帷幕.奴隶贸易、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近代史上的这三种罪恶构成了非洲与资本主义世界关系的特征.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派生物,也是当时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个关键部分;而种族主义,特别是反黑人的种族主义则是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的伴生物,也是留给非洲人最可怕的精神遗产.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种族主义却充当了唤醒和催生黑人种族意识的"酵母",近代非洲思想也正是从种族主义的污秽中诞生的.从功能上说,种族主义对近代非洲思想的孕生所起的是一种反作用.大西洋奴隶贸易、美洲殖民地奴隶制,以及欧洲学者的推波助澜都在反黑人的种族主义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了2 0 0多人遇难、千余人受伤的惨剧,被称作是欧洲的“9·11”。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撼,激起了欧洲各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重新评估,加速了欧盟内部的反恐合作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欧美关系的微妙变化。“3·11”爆炸发生后,欧洲人开始重新定位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得出对全球恐怖主义特征的新判断。首先,欧洲人已将马德里“3·11事件”看作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意味着欧洲大陆呈现出了“全新的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图景”①,国际恐怖主义已…  相似文献   

10.
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是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由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倡议、并得到了拉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家及葡萄牙的热烈响应而召开的。自1991年以来每年召开一届,迄今为止已举行了9届。它正逐渐成为各成员国之间展开对话、协调政治和磋商重大问题的固定机制,并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随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者先后进入东南亚,东南亚传统海上贸易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东南亚关键海域的制海权被欧洲殖民者所掌控;香料贸易基本为欧洲殖民者垄断;东南亚本土商人、印度商人和中国商人等传统商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欧洲殖民者也逐渐参与或垄断了东南亚与其他地区的诸多主要贸易。实际上,欧洲殖民者已成为了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2.
1810-1826年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是拉丁美洲近代史的起点。拉美人民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这场独立战争是十七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大搏斗。虽然独立战争本身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殖民地的封建制和奴隶制,但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拉美的发展毕竟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对拉美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资  相似文献   

13.
西欧国家和拉丁美洲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欧国家与拉丁美洲有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西欧列强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曾统治拉美三百多年,其中有些国家至今在拉美还有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国家在拉美的政治、经济势力大为减弱,后起强国美国取而代之,并开始称霸拉美。战后到五十年代末,随着西欧经济复苏,西欧势力又重返拉美,与美国势力展开了激烈角逐。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拉美的关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6年3月1—2日,第一届亚欧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由泰国总理班汉·西巴阿差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等10个亚洲国家和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卢森堡、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士、芬兰、希腊等15个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欧洲委员  相似文献   

15.
西属美洲王权与教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历史上,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特殊关系及其演变,涉及到殖民地内外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本文拟就王权与教权关系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背景、西班牙王室在政教关系方面所坚持的原则和政策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历史背景西属美洲王权与教权关系特点的形成,是同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经济及宗教问题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美洲的政教关系是欧洲的王权与教权关系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拉丁美洲文化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出强烈的继承性特点。历史表明,在漫长的殖民地时代形成的拉美社会经济结构不可能从其内部孕育和产生出巨大的独创精神。新大陆文化主要依靠直接输入或借用外部的文化科学成果来填补因自身结构造成的严重不足;因这种文化的输入或借用而形成的杂交文化基本上是一种进口文化,而不是从内部发育起来的。传统结构造成了拉美文化科学的外  相似文献   

17.
叶健辉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67-84,156,157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中心的经验基础之上,具有浓烈的欧洲色彩。马克思本人在1857年的文章中将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视为拿破仑三世滑稽的模仿者。马克思、恩格斯一般只在涉及欧洲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关心欧洲之外的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各社会主义政党也聚焦于欧洲自身的问题,很少关心欧洲之外的世界。但由于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影响到了第二国际各社会主义政党的选举,第二国际不得不讨论殖民地问题。为应对资产阶级的殖民政策,荷兰社会民主党代表提出了“社会主义殖民政策”问题。1907年第二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与会代表就殖民地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作为阿根廷社会党代表的曼努埃尔·乌加特参与了这次会议,随后形成的将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与拉丁美洲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基本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拉丁美洲化的开端,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可以脱去其诞生时所具有的欧洲色彩。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是个开放的大陆。这种开放局面早在殖民地时期,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完成之后就开始形成了。当时拉美地区被迫作为工业国家的原料产地,加入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各殖民地相继形成了单一产品经济。这种单一产品经济就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因为其主要产品的绝大部分要销往外部市场,而其所需要的许多产品又必须从外部进口,这与崇尚自给自足的“内向型经济”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3·11"后的欧洲及欧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的恐怖袭击事件,可谓同“9·11事件”一样令世界震惊。这种震惊不仅仅在于它是二战后西班牙乃至欧洲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次恐怖血案,还在于“9·11”后令欧洲担心因而力图加以防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作为欧洲大家庭重要一员的西班牙,其发生的这次恐怖血案自然会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作为伊战中美国在欧洲的“铁杆”之一却因大选换届导致与美“分道扬镳”的西班牙,由之产生的影响显然不会仅仅局限于欧洲。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次恐怖血案就欧洲而言意味着什么?是痛定思痛后的从长计议?还是走美国式的“以暴制暴”路线?就欧美关系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是嫌隙尽消一致对外?还是分歧依旧同调不同路?北约、欧盟“双扩”无疑令人对这些问题更为关注。为此,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六位专家举行对谈,试图找寻出答案。当然,一次对谈很难让您完全释惑,但果真能给您些许的启发,就是我们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地区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咽喉地带,新航路开辟以来一直是大国必争之地.二次大战前夕,该地区除泰国为形式上的独立国以外,其他各国均为欧美各国的殖民地,其中英国占领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美国占领菲律宾;法国占领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占领帝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