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洛克政治思想从经验主义哲学出发,贯彻机械唯物主义信仰,把经验中观察到的关于人性原则加以推理,期冀国家这种人造物能够增进人的利益,得出关于国家的结论,并上升为理论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洛克认为具有政治权力的社会状态起源于没有公共权力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存在的种种不便如何化解是政治权力起源所在,包括政治权力的目的、范围、手段、类型划分,以及与教会权力的区分所在.  相似文献   

2.
徐峰 《青年论坛》2010,(3):6-10
从现代社会政治的视角来看,洛克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与不足,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正是为回应他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而作出的新思考。他提出了一种与霍布斯迥然不同的自然状态,在他的自然状态中人们拥有着“天赋权利”,并论证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状态是建基于人民的“同意”基础之上,在国家状态中也需要实行“分权”以便对权力进行必要性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洛克的《政府论》,力图重新展现洛克的政治哲学图景。  相似文献   

3.
洛克认为司法权的产生是政治社会区别于自然状态的主要标志;司法职能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司法权具有被动性的特点,其功能在于实施法律,解决纠纷,保障人权;司法权由法官独立行使;法官裁判纠纷的依据是议会通过的法律;司法权应是一种独立的权力.论文最后指出,洛克司法权理论具有英国特色,符合英国国情;它与孟德斯鸠的司法权思想并无轩轾之别.  相似文献   

4.
洛克《政府论》宪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在《政府论》中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政府最利于保障人权,核心又是保护私有财产。 为此,洛克以自然状态为“历史”前提,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 基础,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的来源,精心设计了一种理想的 政府模式,即君主立宪制下,议会享有最高权力但又受到限 制的、国家权力分立的有限政府模式。在他看来,这种有限 政府模式最有利于保障人权。洛克强调,政府是保障人权 的工具,政府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政府分权是建立有限政府 的制度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享有最终的决断权。此外,洛 克还积极倡导民主和法治。丰富而深刻的宪政思想奠定了 洛克在世界宪政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5.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理论渊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学派.他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衍生出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其核心财产权的论述中主要论证了资产阶级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正"权力,也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性爱的起源最早的社会现象。"~([1])在霍布斯、洛克等古典思想家看来,对权力的追逐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公民政治社会的推动力。国家及其政治权力的出现,使人类可以过上更富足、更完善的生活。然而,在促进人类走向幸福的同时,权力也蕴含巨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不受监督或监督不足的权力,都有可能异化而遭到滥用,从而背离最初授权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从严治  相似文献   

7.
《湖北社会科学》2016,(4):40-45
关于财产与政治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与人直接互动的世界,并不需要将财产问题带入政治世界。盖尤斯则将世界划分成人、事物与行动的世界,人通过与事物的关系进而与他人发生法律意义上的互动。而在洛克的观念中,自然理性赋予人发展与事物的关系的权利进而与世界发生互动,当自然状态下的发展导致不便时,人们便同意进入政治的与法律的社会以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一方面可以说,政治变得次要于财产的社会史,但另一方面正是政治社会的存在才使得财产更有保障。洛克的这一思想开启了近代以来众多争论的端绪。  相似文献   

8.
朱煜 《求索》2013,(1):61-64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洛克在其名著《政府论》一书中,通过对菲尔麦"君权神授"理论的批判,指出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人类存在的首要前提。他从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出发,指出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理性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由于自然状态的不稳定性,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而进入政治社会,通过制定法律来保护自身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权。洛克敏锐地意识到绝对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从而提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初步的三权分立思想,力图建立有限政府,通过制定经常有效的法律来实现法治下的自由,为近现代自由主义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值得继承反思。  相似文献   

9.
论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鹤 《人权》2002,(5):44-46
约翰·洛克(1632-1704),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政府论》下篇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阐述了他的自然权利学说,其核心是论证资产阶级的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本文拟对此加以分析。 洛克首先通过设定一个人类文明社会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来伸张人的自然权利。洛克认为,人性中并没有天生的道德准则,只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趋乐避苦的倾向或欲望。人的这种欲望需要由以奖励和惩罚为手段的法律来制约,否则它就会使人类的行为失去规范,使社会陷入混乱。从这一点上看,洛克与霍布斯的观点是相同的。然而,在洛克看来,以满足自己的欲求为第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许丽莹 《传承》2010,(18):146-147
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个提出权力分立理论的启蒙思想家,通过阅读《政府论》下篇,并结合洛克的政治思想,尝试探析洛克权力理论的内涵,主要从洛克的立法权至上、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执行权与对外权联结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权利到正义规则:洛克与休谟财产权利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铭 《求索》2011,(1):81-83
在财产权利问题上,古典自由主义有洛克的权利论和休谟的规则论两种理论路径。虽然两者都认为财产权利是社会秩序的来源,并都将财产权利视作政治权力的出发点,但是,二者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洛克的权利论建立在权利哲学之上,而休谟的规则论建立在功利哲学的基础之上。洛克认为,人类的生命权等自然权利是社会财产权利的逻辑前提;休谟批判了洛克的自然权利观,认为最初的占有并不能成为排他性占有权利的起源,因此,在休谟看来,财产权利不可能是一种自然权利,它应该是一种以稳定财产占有为目的的人为协议的正义规则之结果,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洛克、休谟关于财产权利理论的分歧,凸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内在张力,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将为我们探求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提供新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2.
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个提出权力分立理论的启蒙思想家,通过阅读<政府论>下篇,并结合洛克的政治思想,尝试探析洛克权力理论的内涵,主要从洛克的立法权至上、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执行权与对外权联结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确定中国政府应当秉持的社会管理理念,必须首先搞清当前国际上对需要政府管理的“社会”的基本定位,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当前国际上对需要政府管理的“社会”的基本定位的界定,主要取决于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理解。在这方面,最原始的看法立足于三个基本的理论,即洛克学派、孟德斯鸠学派和黑格尔学派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其中,洛克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先于政府而存在”,即“社会首先源自于严格把个人从自然状态解救出来的契约,然后整个新形成的社会接着才建立了政府。政府尽管可被视为至高无上,但它与社会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信托关系。如果它违背了自己的信用,社会就可以回复其行动的自由”。孟德斯鸠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一个自由社会总是和一定的政治构成相符台的”,“社会是中央权力与一系列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4.
王刚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95-196
洛克,自由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有限政府等学说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古典自然法学流派的经典理论,从政治法学的角度来看是一套建国理论。仅从权利优先、分权制衡、民主宪政等角度来研究洛克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思考洛克理论的另一个面向——建国问题。本文以信托为视角,在重新梳理和表述了作为英国大地之法的洛克的建国理论后,笼罩其上的神秘光环和环绕其后的抽象哲学隐退了,散发出英格兰的独特气息。建国理论的构建,也是中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洛克的理论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具体的答案,但却启示我们,在建国问题上需要发明既能够接续和传递本土政治特色、又能够与其他文明体的政法理论进行对话和博弈的大地之法。  相似文献   

15.
邵大祥 《现代领导》2001,(12):34-34
权力的本质是一种政治上的支配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位上的权限。这里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的权力,或以国家、政府、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个人政治权力等。就国家行政机关来讲,权力是国家为工作人员或各级领导者顺利完成所在职位上的工作任务,而依法给予其做出行为的必要条件和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就是职务规定的权力。个人权力,  相似文献   

16.
理解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布斯将人的自我保存视为其最高目的,建构了以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论,而洛克则以财产权理论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改造,二者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卢梭意识到财产权所引发的不平等问题,黑格尔进一步在概念发展的辩证逻辑的意义上把握财产权概念与市民社会,并将卢梭的“公意”上升为自在自为的理性国家,从而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批判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马克思对两条思路的关系都是双重的,他既吸纳了霍布斯、洛克思路中对人的欲望、需要和感性活动的肯定,超越其对私有财产的保障而走向财产权批判,同时也批判性地超越了财产权批判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表现,开显了政治哲学研究的新的路向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对资本集团之间利益与意志的相互制衡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史上,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他的《政治论》一书中,就明确提出分权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三权。洛克的这种分权学,实际只是两权分立,即把制定与执行法律的权力分开。他主张把立法权交给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占多数的议会来行使,因为这样既能限制当时英国君主的权力,又能使资产阶级掌握权力的核心,从而使君主派与自由资产阶级的权力得到暂时的平衡,实现资产阶级与君主派之间的权力再分配。到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学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中都有关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自觉意识和观念形态,都并存有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两种传统观念:以亚里士多德、老子为代表的绝对自由观念和以毕达哥拉斯、西塞罗、洛克、孔子为代表的相对自由观念;都有关于民为国本和执政为民的政治思想。在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政体观念,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治理观念;都把人权理解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生存权,西方近现代文化则强调人的自由权。生存权可理解为"天赋人权",自由则不能简单纳入"天赋人权"范畴。人权是一种自然历史权利,在现实性上就是人的劳动权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一种人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社会制度,是人权赖以充分实现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9.
洛克的立法权理论源于其分权理论,而且是分权理论的精髓所在。“立法至上”主义包括立法权性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处理原则等。洛克的立法权本身是有缺憾的,他没有指出分权中对立法的相对制衡标准,法国的孟德斯鸠继承和发展洛克的理论,弥补了这一缺憾,并提出了立法权也应受到行政与司法权力的制约,美国宪法便在此基础上产生。于是,17、18世纪的英美宪法出现了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20.
洛克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政府论》和《自然法论文集》当中。在洛克看来,人类只有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才能洞悉自然法的奥秘,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逻各斯寓于人的共同理性当中。人类只有效法神圣的自然律法才能获得自我救赎,避免走向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