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代? 雨打风吹,大浪淘沙,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从清晨到日暮,电子碎片像沙尘暴一样迷离着我们的双眼,听见和看见的越多越密集,就越让人迷茫和言不由衷。我们不敢确认,因为我们丧失了判断。究竟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虚幻的?只有心灵的激流冲破了宇宙的绝对控制,当自由无所不在,音乐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升腾为可以触摸、可以神游、可以感动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五种新肥源     
薛华 《农村青年》2010,(9):61-61
一、电肥 电肥和动物一样,植物也具有生物电。科学家们发现,作物体内的电位同大气间的电位差越大,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就越强,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用通有75伏电的稀盐酸溶液浸泡西瓜种子,结果用这些种子种出的西瓜的含糖量增加了4%,产量也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有一类特殊的人物,即隐士和逸民。他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不同的类型与特点,代表了孔子对政治和世事的另一种态度。孔子对讽刺自己的隐士们充满了敬意。实际上,孔子对隐逸也有自己的追求。孔子追求的是心灵上的隐逸。当今社会中,物欲横流,世间的纷繁令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孔子从一定意义上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在世俗中把握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组织承诺和组织发展关系密切,共青团干部组织承诺越强,其留存在这个组织中的意愿就越强,其对于组织的忠诚度也就越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医药类高校团干部组织承诺态度、行为以及影响组织承诺进行人口学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医药类高校共青团干部组织承诺诸因素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其内在条件是当事人对对方履行有关义务情况满意,换言之也是对自己有关权利实现情况的满意,这种满意程度越高,劳动关系就越和谐稳定.反之,在劳动关系中任何一方的利益不断遭受侵犯,必然失去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键是维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程度,决定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冰蓝 《工友》2010,(8):52-52
过这样一种生活:摆脱激情和欲望,心灵冷静而达观。痛苦和不安只从内心生发出来,也只从心灵深处消除。消除它们最初也许要一年,渐渐只用几天,甚至痛苦和不安一经生发即告消散,就像水滴落进炙热的火炭。  相似文献   

7.
其一,认为"工资高=成本大"。劳动作为企业的"四大要素"之一并且是关键的要素,其薪酬越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就越大,企业的利润当然就低。对此,应当从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实践来澄清。实际情况是:职工工资低,企业就很难招到工人,"企业就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职工工资低,企业也很难留住人,"企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因为企业留不住职工,越是熟练工就越容易"跳槽",企业就成了别的企业的"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8.
请你别出现     
童年时音乐课教的儿歌,要么唱高调,要么多少有点空洞的抒情,某天偶然听到一首清新有趣、贴近心灵的歌《童年》,不由分说深深喜欢上了它。青涩的成长期,最爱是《野百合也有春天》那支曲,它让失恋变得那么缠绵而柔美。  相似文献   

9.
Tatiana 《工友》2014,(4):50-50
正最近在王小波的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写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无中生有。遂合上书思考:这无中生"有"或许是作家无意识塑造的艺术对象,却在无形之中闯入读者心灵之域的某种突如其来之物。很早以前读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就有类似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2,(9):7
西安一家商户的四名员工未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被要求从百米开外的两个不同方向,跪行至店门口。该商户负责人称,"通过跪行方式可以让员工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升华"。(8月21日《华商报》)点评:"跪行惩罚"究竟是心灵升华,还是人格摧残,这显然已无争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知你发现没有,在你的周围悄然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勤奋工作,致力追求事业成就,但也重视心灵提升;他们喜欢开心享乐,却要求绝对的健康安全;他们每天工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会的高尚写字楼中,但一到假期就会出现在乡间森林;他们不排斥到世界名牌专卖店疯狂SHOPPING,但在城  相似文献   

12.
梦境与现实往往南辕北辙,心灵的创伤只能由自己涂抹平衡的止痛药,然后寻找解脱羁绊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陈萍教师是打开人类心扉的智者,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尽的职责。由于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和智力的发展具有深广的影响,教师必须以德育人,以行育人,以教育人,以学育人,无愧于“...  相似文献   

14.
走进街边的音像店,盲目地翻弄着各种“音乐“,你在选择——今天听什么?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多生活在繁忙与焦虑之中,在工作之余已不想承受任何压力与刺激,厌倦了情歌中千篇一律的爱与恨,也不愿再接受朋克、摇滚、重金属那放肆和纯粹是泻泄的表达,你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涤荡心灵的音乐。  相似文献   

15.
古典 《工友》2012,(9):54-54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法学家、企业家最终遁入宗教寻找安宁的原因:他们曾经努力创造一种公平,但是当他们努力到达一个很高的高度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依然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不公平。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精神沮丧,偶尔接触佛法,拍案惊奇,写到“社会既屡更丧乱,厌世思想不期而自发生;对于此恶浊世界,生种种烦懑悲哀,欲求一安心立命之所。稍有根器者,则必逃遁而入于佛。”世界是不公平的。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女性攻读MBA的比例要高于西方国家。这些女性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才智丰富人生、充实心灵。为更深入探究攻读MBA的求知女性,笔者走访了几位从MBA里走出来的出彩女人,她们的成长历程相信也能给女性同胞带来更深的反思,给男性同胞以一个新的视角观照女性内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梦圆金秋     
西门 《时代风采》2014,(17):1-1
又是一年金秋到,大批苦读多年的高考毕业生,收到了各大高校寄发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迎来美好的大学生活。然而对于那些收入较低、家境贫困的学子而言,圆梦大学并非易事,昂贵的学费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这对考生及其家长,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仅给贫困学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也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结婚是幸福的,单身是自在的,相依我所欲也,独立亦我所欲也,二者可否得兼?可以。过去,单身女子因为崇尚自由,而不得不怀着一颗孤寂的心,目睹身边一对对恋人走上红地毯。如今,在许多单身女子看来,结婚后也照样可以享受单身生活,这种更透明、更坦诚、更轻松、更自由的精神单身,让她们的心灵得到充分放松。所以,追求精神单身已成为时髦女子们的生活时尚表现。●自由享受娱乐——韦宁,女,27岁,外企职员。我大约是一个不停地往心里装东西因而活  相似文献   

19.
广羽 《工友》2011,(5):15-17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他们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相似文献   

20.
莫艳萍 《时代风采》2014,(19):49-49
一、画笔 你用一支神奇的画笔 稚嫩的点线 开启了与心灵的对话 太阳,月亮,小溪,高山 通天的电梯,会走路的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