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风俗,一般人想到的不过是过年过节的小吃、庙会上的杂耍之类,其实不然。风俗是某一地区的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沉淀、累积而成的风气和习俗的总称。风俗扎根于社会底层,基础深厚,惯性强大,往往可以左右社会的走向。风俗的核心是当地文教正邪与盛衰,若是各地卖淫嫖娼成习,行贿受贿成风,聚赌殴打成癖,则社会发生动乱已经为期不远。因而风俗问题历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3.
人祭是一种原始生育巫术风俗,从《摆手歌》以及民族民间传说资料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地区历史上存在着杀子祭神风俗:杀长子祭祀和杀王子祭祀。  相似文献   

4.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仪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仪改革李纳森丧葬礼仪是经世代传承、积淀而成的社会风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俗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但是,由于丧葬礼仪与其它社会风俗一样,具有很强的惰性,使得这种适应又绝非自然而然的过程。胡适说过:“当一种社会上...  相似文献   

5.
彝族“拖小姑娘”的社会现象在彝族地区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引发村民械斗杀人、伤害等刑事犯罪。有人说是民族风俗,受法律保护;有人说是借民族风俗行“流氓”之实,应当予以打击。本文略作分析,供处理相关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朋 《今日民族》2010,(1):31-32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的礼仪。 傣族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其佛教文化很丰富,佛教风俗与佛教礼俗十分多彩。很多礼仪是从佛教风俗、佛教礼俗中流传下来的。在佛教教义里有教为人处世的、与邻里相处的、夫妻之间相处的、小辈与晚辈之间相处的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内涵。现在,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入室必脱鞋的风俗,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傣民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09,(8):95-95
侯松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观察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视角下,改革开放体现为社会风俗变迁动力机制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谋求各动力要素在相互平衡、相互配合中保证整个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健康发展,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素与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8.
婚俗掠影     
《今日广西》2010,(5):61-63
世界上各民族关于求婚和结婚的习俗和规定各不相同,从订婚、下聘礼到迎亲,即使最不起眼的细节可能也会显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礼风俗正是我们了解不同越南民族风俗的乐趣所在。  相似文献   

9.
遥言 《今日广西》2007,(3):56-57
广西有个风俗:老公不能给老婆买鞋。买了鞋后老婆会跑掉。宁宁的老公蔡腾第一次送她鞋的时候,宁宁把广西老家的风俗告诉了他。蔡腾轻松地说:“没事儿,我比你跑得快,你跑了我能把你抓回来。”  相似文献   

10.
胡迌 《台声》2008,(9):82-85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风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风俗。远古时代,人们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月亮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1.
王耀 《湖北社会科学》2023,(10):111-119
清前中期,作为沟通东南、连接南北商贸往来的重要商路——汉江商路逐渐复兴。伴随着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汉江沿岸城市商业日渐繁荣。受城市中商人、商帮、会馆活动的影响,城市社会风俗呈现出浓重的奢靡化趋向,无论是饮食、服饰、住宅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岁时节令的特殊时刻,市民阶层都表现出显著的奢华追求。在呈现整体奢靡化的同时,汉江沿岸城市的社会风俗亦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一是日常生活的奢靡化进程存在由南向北、自东往西,由中下游向上游逐步发展的空间差异;二是清初期的城市社会风俗相对质朴,自康熙朝晚期逐渐走向奢侈,至乾隆嘉庆年间达至全域。岁时节令的奢靡狂欢反映的是市民阶层对娱乐活动的渴求及城市娱乐功能的扩张,城市社会风俗的奢靡化与商业经济的发展亦息息相关,其呈现出的时空差异性与清前中期汉江沿岸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进程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12.
说年节饮食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间风俗中,莫过于年节文化。年节风俗与年节饮食文化是一对孪生姊妹,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年节饮食与祭祀祖先神灵、祈福纳吉、避邪免灾相关连,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求。透过那层神密的薄纱,人们寻找一种藉口来改变一下生活,献媚神鬼不...  相似文献   

13.
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建中 《思想战线》2003,29(1):72-76
隋唐时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风气的开放 ,致使当时汉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胡汉风俗的融合给了汉族风俗重构和更新的机遇 ;大一统的皇权促使风俗向着更为规范、一致的方向演进 ,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仪并逐渐固定了下来 ;富足的物产提供了时人充分享受生活的条件 ,享乐、挥霍的风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罗效贞 《今日民族》2011,(12):50-52
《云南志》共有十卷,记录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六赕、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等。较为全面准确地展现了唐代中晚期南诏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物产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内容翔实丰富、全面客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楚风俗漫议     
楚风俗漫议屈景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楚人立于东南西北之中,介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由此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乡风民俗,其风俗习惯与华夏和蛮夷都有同有异。楚人的风俗与华夏和蛮夷的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就是崇拜凤凰、太阳和火;崇尚红色、东方和...  相似文献   

16.
征引《竹枝词》丰富风土研究─—《上海风俗古迹考》出版《上海风俗古迹考》日前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书采用历史掌故与《竹枝词》相结合的方式,分门别类地记述上海的历史,其中征引的《竹枝词》近160O首,既是风土杂考之书,又是上海《竹枝词》的选本。该书作...  相似文献   

17.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日,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临了。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l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  相似文献   

18.
法学研究常常忽视风俗的存在及其意义,与此同时,人类学研究常常又会夸大风俗在法律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客观分析和理解风俗与法律的关系,有利于消解法学和人类学研究在对待风俗之态度上的紧张关系.一方面,透过结构-行动、文化阐释、行动以及法律信仰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风俗理解法律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通过对法律的外延、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法律在多样化社会情境下运作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风俗理解法律同样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局限.从实践层面上来看,法律治理向风俗的适度开放,是促进法律治理从主观化向客观化迈进的必要路径;同时,在法律发展的问题上,风俗只是一个具体的变量,法律发展必须以社会变迁为立足点,以此促进法治与社会变迁的有效适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19日晚上,江苏省东台人刘某的外甥结婚。按照当地的风俗,舅舅参加外甥的喜宴,身份最显贵,应当坐上宴席中最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方秋梅 《理论月刊》2005,(3):129-131
本文简述了解析当代武汉乡村社会风俗变迁的基本思路和变迁的概况,分析了促使当代武汉乡村社会风俗变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