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上海》2011,(11):10-11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启动。 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试点省(市)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2011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  相似文献   

2.
赵晓雷 《传承》2011,(5):35-35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将继续完善中央政府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并研究探索由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的可行性;还有报道称,部分东部发达省市将试验介于中央政府代理发行和地方政府自主发行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由中央政府规定发债规模和利率区间,让部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此后,一些媒体就此发表了一些观点,主要讨论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地方政府发债的信用担保和偿付能力、地方政府债券的效应及风险等。其中有些论述对地方政府债券的性质、作用、偿付机制、信用风险等要素的理解不甚准确,容易引起误解。有必要从金融知识普及角度对这一论题进行通俗、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赵晓雷 《传承》2011,(13):35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将继续完善中央政府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并研究探索由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的可行性;还有报道称,部分东部发达省市将试验介于中央政府代理发行和地方政府自主发行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由中央政府规定发债规模和利率区间,让部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此后,一些媒体就此发表了一些观点,主要讨论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地方政府发债的信用担保和偿付能力、地方政府债券的效应及风险等。其中有些论述对地方政府债券的性质、作用、偿付机制、信用风险等要素的理解不甚准确,容易引起误解。有必要从金融知识普及角度对这一论题进行通俗、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20日,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在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两年后,中央政府终于开始让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并有可能由四个试点省市过渡到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5.
时隔将近20年,预算法修改牵动人心。在地方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是否放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表面上是一个立法问题,背后则是如何化解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难题。预算法修改除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发债之外,更核心的问  相似文献   

6.
王越平 《求索》2012,(4):63-65
研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现象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对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绝不仅为一个单纯的政府职能调整问题,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需要受制度的约束。为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制度约束以及行为模式内在机制和逻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鉴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在对待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行为转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变迁主要受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的权力结构、地方利益结构等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7.
贾宝林 《前沿》2008,(4):127-129
在市场转型中,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及其行为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即从扮演生产领域的"企业家"转变为非生产领域的"经营者"角色.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是改革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地方政府间竞争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具有成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动机和能力;并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模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特征,认为虽然存在不规范的经济现象,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事实上为市场取向改革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使改革呈现渐进过渡特征;并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奕过程客观上推进了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并必然伴随地方政府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田丹 《学习与实践》2022,(10):78-86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是地方财政的重要职责。基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选择的视角,文章利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地区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不同。机制分析表明,面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大税收征管、偏向特定行业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渠道影响就业质量。稳就业的财政政策,应高度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引导地方政府的收入汲取行为,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出调整行为,因地制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楠 《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13-115
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中,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严重的地方利己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他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地方政府利己行为的原因有思想、经济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协调能力,才能制止这种地方利己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字来宏 《思想战线》2013,39(1):145-146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通过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以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激励,并由此造就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国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调整,不同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同,经济增长实现途径存在差别,最终经济绩效也大不一样。另外,当前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已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而它们的产生又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运行有莫大关系。因此,辨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可以为我们启动新一轮兼顾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分权改革提供借鉴依据。一、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回顾现代财政分权理论开始于著名的"用脚投  相似文献   

13.
赵建峰  黄棕燕 《群众》2012,(11):60-61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从全国选取上海、广东、浙江、深圳作为试点,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由地方自行组织发行本地区2011年政府债券,实行市场定价,并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债务...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之所以难以转变,主要是因为职能定位不明确、行为不规范、考核指标不健全,以及行政干预规范制度与惩戒制度不完善。要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施加适度限制,并协调推进相关的体制、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15.
项目制可谓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国家治理形式,然而目前对项目制的讨论均忽视了服务型政府转型,而这也就无法清晰看到政府行为逻辑在制度演化中的异化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1995-2006年转型因子的实证研究发现,官僚自利主导了服务型政府转型,具体而言则包括政治晋升、财政激励和权力扩张。官僚自利导致了政府转型的异化,由服务型政府物化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导的整体性政府变革逐渐为技术性治理所替代,这是项目制兴起的根源,也是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体制变革所遵循的"双轨制"逻辑的根源。因而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项目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就本文研究结论而言,项目制运作应当慎用。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强政治架构中的常规性制度治理对于促进国家转型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发债中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纪瑜  陈静 《求索》2010,(3):29-31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部门能否树立其权威、明确职责,政府会计报告能否提供全面而真实的债务信息以及政府信用评估机构能否保证其独立性,是增强地方政府发债效益,降低财政风险的关键。基于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规范地方债务管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郁刚 《求索》2008,(2):23-25
中国的行政分权改革给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一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政府分权改革后的地方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在地方政府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发现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压力,扭曲了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因此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此相对照的是:私人控股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却较少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激励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利用其地方优势和资源等进行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和规避发展成本的激烈竞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以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