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探索都建丘在以实践为基石的科学认识之上。列宁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现从全盘接受到推陈出新,邓小平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继承发展到不断升华的过程说明,在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的探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它启示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无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都具有极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说,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把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全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左"和右两种倾向、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模式五方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结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明确地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谋划更加全面、协调、均衡,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结合,系统地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本源,以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总体上紧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关注民族复兴的价值支撑,始终关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境界,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李大钊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与北京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有着密切关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源自对唯物史观的全面把握,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是解放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是对中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规律,特色理论彻底革除了传统社会主义观,提出了诸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等崭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硕果,更是给我们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思考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时提供了一个根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这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论著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列宁由于时代的局限也未能提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命题直到80年代才由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同志率先提出,近年来又被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所肯定。本文拟探讨这一命题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的有关问题。一、非适应不能存在一种宗教,无论是外来的,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还是本土的道教,在历史的长河中要想求得生存,都必须不断调整、改革自身,从而达到与社会的协调。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讲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宗教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适应中国的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需要运 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手 段,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和文化力量的配合。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呼唤精神文明建 设。 首先,这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项成果一起要。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点,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大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朱小玲 《求实》2003,9(9):17-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党的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深入探讨并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学俭  张智 《理论学刊》2012,(8):4-8,1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应对价值渗透、维护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诉求,也是应对价值多元、解决文化困境、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现实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实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互惠战略,文化人才强国、产业强国战略,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创新、魅力、人才和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直接指导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并提供了强有力的道义支持、道德动力和道德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又直接规定着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关系的确立及其性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发展状况和顺利实践.因此,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握"两手抓"的方针,更好地推进二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丹君 《党史文苑》2007,3(3):54-5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强调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理论仅仅着眼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忽视了生产力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并导致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系列误区。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效性 ;第二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民主性 ;第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深入探讨并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搞好改革、开放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遵循商品交换的最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人们开拓进取、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人们在自由竞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中如何遵循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道德准则,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