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应当将关于讨债信托与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从我国《信托法》中删除。基本理由:该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适用将致使已成为政策工具的公司债信托与金融不良债权信托成为无效信托,故该规定在目前已成为“推动公司债券发行”与“刊离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不良债权”这两项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金融改革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法律障碍,甚至关于该规定已成为后面一项政策目标实现的法律障碍已有司法判例佐证;该法关于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于其中,因为在我国并不存在从国家有效规制金钱债权代替行使行为角度看需要该规定的法律背景与社会背景,况且将该规定保留在该法中对债权人明显不利。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国际反恐公约和安理会决议,从而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全球反恐法律框架。由联合国主导国际反恐合作有利于保持各国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引领各国反恐立法的完善与衔接,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标本兼治。因此,各国应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反恐斗争,并通过国内立法贯彻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信托法律关系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信托制度始于英伦 ,兴于美、日 ,目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而又极具广阔前景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信托法律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新型动态的财产权关系 ,是财产权内部各种权利形式和其各自所包含的权能相互间运动和转换的形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不仅不能缺少信托制度 ,而且更亟待通过健全信托立法来完善我国的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璇 《法制与社会》2010,(35):114-115
表决权信托是表决权与信托制度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信托制度。表决权信托的客体是表决权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但关于其客体为股权抑或表决权在学界还存在着争议。本文从学界两种不同的学说入手,分析两者的分歧点,从独立性和财产性质论证了表决权信托的客体为表决权,并分析了承认表决权信托的客体为表决权在维护委托股东和善意第三人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托法》的颁布可以说在我国真正确立了这一制度。然而,纵观这一部法律,其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有关信托的法律适用,只是在第3条规定了“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下统称信托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民事、营业、公益信托活动,适用本法。”且这一条款能否看成是对信托法律适用规定的冲突规范,仍需探讨。 一、对《信托法》第3条法律性质之分析 首先,冲突规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它又叫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①。根据系属的不同规定,它可分为四种类型:单…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我国投票信托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建立我国投票信托机制的法律思考黄红武股东投票权,亦称表决权,在股东的众多权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股东可通过行使投票权,将内心的需要和愿望转化为法律上的意思表示,而多数股东的意思表示依资本多数表决原则又可上升为公司的意思表示即股东大会决议,从而...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投票信托机制的法律思考投票信托是指股东将其投票权,在一定期限内委托给投票受托人,以谋求统一行使投票权的信托制度。它是英美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作用在于使投票受托人拥有投票权。而持有股票信托证的信托人则有权继续享受股票应分配的股息和红利...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的投资基金从组织形态上主要有两种类型,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是依公司法组建的投资基金,法律基础是公司法;契约型投资基金是依据基金契约组建的投资基金。采用契约型投资基金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基金立法,一般都是以信托法为基础,构架契约型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将投资基金契约定义为信托契约,基金资产定义为信托财产。 信托的原意是信托委托和受托,即受托人接受他人的信托与委托,按契确定的委托人的意志,以受托人的名义代为管理或处理财产和经济事务,为受益人谋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基金正是…  相似文献   

9.
1989年8月25日至26日,以柴松林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台湾的台湾教授访问团一行9人,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了“两岸法律关系与未来发展”研讨会。这是来自台湾的法律学者同大陆法律学者就海峡两岸关系中的法律问题首次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10.
姜昭 《法学论坛》2015,(2):91-100
集合资金信托符合商事法律关系主体所要求的营利性、营业性、公开性及专业性特征,兼有资产隔离与内部治理的商事组织基本属性,具备成为商事主体的条件。一旦集合资金信托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信托财产归属、受托人义务及责任承担等问题将顺利解决,自然人委托人与信托公司间地位趋向平衡,投资者利益因此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信托收据制度源自英美商人的天才创造.随着现代信用证交易方式的日益普及,信托收据已发展成为信用证进口“押汇”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担保制度.但司法实践中对此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认知,这主要在于对信托收据法律关系认识不清.本文立足于我国法律制度,提出建立两个法律关系层次的信托收据制度,第一层是信托担保制度,第二层是让与担保制度,两个制度之间相互衔接与配合,从而在信托收据交易各方之间实现权利义务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张良 《行政与法》2009,(8):116-119
信托关系的定位应以合同为基础,通过信托财产的独立化与一定的公示机制相结合,使基于合同的信托内部机制得以外部化,为信托关系的对世效力提供法理依据.如此,信托制度才能够既满足信托当事人的各种需要,又能发挥保护第三人和交易安全的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彭涛 《政法论丛》2006,1(6):80-87
自1992年在英国正式问世以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实现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之一。尽管PPP在中国实践中遭遇到某些制度性困惑,但其在中国的发展正当其时,前景广阔,是中国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必选的制度安排之一。PPP法律框架的建立必须遵守透明、公正和长期承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4年3月将信托法确定为其在今后一年内“要抓紧制定”的一部法律(1)。可以想见.这部法律目前已进入起草阶段。从立法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要制定这部法律,首先需要对它作一宏观筹划、笔者对此进行过一定的思考;现将思虑所得成文,以供立法机关参考。一、关于我国信托法的立法模式制定我国信托法,在指导思想上所应当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立法模式的选择。目前世界上制定有信托法的国家已为数不少。关于这一法律.已形成了两种立法模式:(一)英国模式。这一模式表现为;属于信托法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英国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作为信托制度的起源国在信托的法律适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由于英国代表团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上的努力,海牙公约在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法律选择方法方面都遵从了英国法的一些做法,譬如对信托关系适用自体法以及区别信托关系的不同方面适用不同准据法的观念对后来的海牙公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过来,英国通过批准该公约发展本国在信托法律适用方面的实践,也避免了理论上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处理民事案件,解决纠纷过程中发生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并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一种诉讼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多种原因开始而以一种根据结束,而且无论有多少主体参与诉讼,也都只与人民法院才形成诉讼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之间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推定信托是信托在衡平法中的扩张运用中出现的,其能促进当事人之间财产分配的衡平效果,同时还为当事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权利救济。本文试对推定信托的性质及成因进行分析,重点从当前的不当得利,善意取得、无因管理等法律规定与推定信托作比较,论证分析当前制度在解决现实问题之不足,以证实引入推定信托之必要性,以及其与我国现有的相关制度的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18.
受托人违反信托的赔偿责任是由责任主体向信托财产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实为与债务不履行责任与侵权责任相并列存在的第三种民事责任类型。在各国各地区信托法中,只有一些使存在于其中的过失责任原则,将抽象轻过失也确定为过失的一种,然而这一做法合理。在这些信托法中只有一些规定由违反信托所生间接损失也应当由受托人赔偿,然而这一规定合理。  相似文献   

19.
由华东政法学院与上海高院联合举办的知识产权争议处理法律问题研讨会于2 0 0 4年2月召开,来自高校、司法部门、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2 0余人出席研讨会,现将有关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滥用就知识产权滥用的种类与对策问题,有专家认为,目前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权利滥用现象。首先是诉前禁令的滥用,其次是诉讼拖延,再次是滥用诉权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专家们的分析与对策是:(1)关于诉前禁令的限制。要求在侵权行为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并引入赔偿机制,不构成侵权的,应责令申请人承担赔偿责…  相似文献   

20.
岳树梅 《政治与法律》2008,1(2):114-1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缺乏全球能源合作统一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法律机制的情况下,无论是现存的全球性的能源合作组织、区域性的合作组织都仅仅从自己成员的利益出发进行多边或者双边合作,存在着相应的一些法律问题.急需构建全球能源合作的法律框架,以适应国际能源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