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法制》2008,(3):29-31
医药费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价格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通知》; 医用设备配置,《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卫生应急,《2008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疾病预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农村卫生,((2008年农村卫生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通过车辆、船舶及其乘运人员、货物传播流行,保障旅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及时运输,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4.
《决定》共14条,主要包括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等内容,旨在为为疫情防控穿上法治"防护服";布好法治"隔离带"。3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法治支撑。《决定》草案起草工作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领导下。  相似文献   

5.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5月1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依法惩治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防治期间发生的各种犯罪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件司法解释,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因国务院没有将非典明…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令)号]第48号令[公布日期]2006.7.6[类别]行政法·卫生[施行日期]2006.9.1[同时废止法规]200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  相似文献   

7.
关键词: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卫生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气象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制定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印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卫应急发[2006]355号)。  相似文献   

8.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9.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10.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5月12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6章54条,包括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原则和各项制度、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明确了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1.卫生部出台方案鼓励暗娼接受性病诊疗6月6日,卫生部为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重点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公布《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方案》要求,各地应根据本地目标人群分布及特点,分类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暗娼,开展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为性病病人免费  相似文献   

13.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5月1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在本市的传播,防止“非典”的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在控制“非典”传播期间,作如下应急决定: 一、本市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对审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详加阐释,其中涉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本文拟就《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 0 0 3年 1 1月 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5 7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保障出入境人员和国境口岸公众身体健康 ,维护国境口岸正常的社会秩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可能造成出入境人员和国境口岸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H7N9型禽流感防控措施的设定与实施,不宜以"逸脱"于法律规范之外的形式展开。应尽量恪守《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的规定,视疫情进展,及时将H7N9型禽流感界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类别传染病,并依法设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依法防控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国务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前一阶段全国防非典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5月12日正式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条例的紧急出台,可以说是因非典而起,为抗击非典而量身定做,它从酝酿之日起便备受世人瞩目。一、《应急条例》的指导思想和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