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09,(18):68-69
尽管《劳动合同法》已施行近两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实施了一年有余,但在法律、法规、政策的解读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尤其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存在诸多“疑难杂症”。比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大学生落户口的问题、内部业务承包中的雇工问题,6天工作制下的加班费问题,等等。针对这些细节问题,笔者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帮助企业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2.
信息一箩筐     
《时事报告》2011,(1):82-83
八部门要求各地保证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 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8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到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春节前基本办结,因拖欠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0,(4):63-63
据人民网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劳动争议多发期,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冲突性增强,且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主要包括农民工、女职工等.处理难度大,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5.
徐伟  朱伯玉 《求索》2011,(2):171-172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矛盾。基于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等调查统计资料,分别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侵害农民工休息权、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对《劳动合同法》视野下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正视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劳动者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冲突,具有群体性、无预期性、程式失序、争议内容混杂等特点。对于这些冲突和纠纷,不能简单等同于群体性事件,当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集体劳动争议,可概括称之为“群体劳动争议”。群体劳动争议本质上属于经济纠纷,而非具有政治目的或者社会目的的群体性事件,不能以维稳思维和手段予以应对,而应通过法律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三低”和“三多”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的被忽视状态。城市需要农民工,但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现象。而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筑领域用工特点,泉港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同各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一是加强管理。印发《关于协助做好炼化一体化项目工地园区农民工工作的函》,要求各施工单位主动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处理好劳动争议,及时调解消除隐患。今年来,共协调解决一体化劳动争议案件10起,处理突发事件1起,涉及人数80人,涉案金额373455元。二是加大劳动监督力度。把园区内建筑、设备安装、装修等容易引起拖欠工资领域的单位列入监察重点。三是落实保障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5年,四川省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已为数千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80多万元,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100%。2005年,洪雅县成立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专项检查组,对全县所有使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和建设工地逐个进行检查,有效防止了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发生。2月,乐山市峨边县的廖德方带领30多个民工到洪雅县某工地干活3个多月。工程完工后,廖德方多次向老板催讨工资无果,遂向洪雅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监察大队调查取证后,让老板兑现了所欠民工工资款。四川洪雅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80万@姚永亮 @葛仲洪…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一时间举国上下传为佳话,同时也引发出“讨工钱何需总理亲自出马”等时下热门话题。往往到岁末年初,农民工工资问题便成为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权益及其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琦 《湖湘论坛》2004,17(2):76-77
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实践中 ,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 ,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 ,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现象十分突出 :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 ,随意克扣拖欠工资 ,超时劳动无报酬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 ,劳动安全无保障 ,发生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处理 ,随意搜查身体、监视居所 ,劳保福利待遇差等等。如何保护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系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法学、法学诸多领域 ,笔者试从法…  相似文献   

12.
春回大地,又是农民工返城务工的时候了。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但是,由于农民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了解相对较少,加之部分用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主利欲熏心,不讲诚信,漠视农民工权益,致使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屡屡发生,不仅使农民工受到伤害,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工作场所的主力,他们的新特点也给劳动关系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冲突及对策的研究在内容上,还不够细致深入,缺少理论化和系统化,没有形成体系;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而欠缺实证研究和案例结果的有力支撑,也缺少理论基础和高度.因此,未来的研究还应该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冲突的方法,以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促进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云翔 《人权》2006,(6):9-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那么,今年以来,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我们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可改善的空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劳动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叶静漪。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他们在总体上仍处于“不体面”或“欠体面”的劳动状态中。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让每个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价值目标,它既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正对待劳动者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使得“实现体面劳动”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肖楠 《思想工作》2005,(3):26-27
又是岁末年初,农民工能否顺利拿到工钱,是倍受社会关注的事情;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2004年11月12—25日,自治区政府组成5个检查组分赴全区12个盟市检查清欠情况,包头市、兴安盟等5盟市2003年清欠比例达到100%,呼和浩特市、乌海市等也达到了80%以上,农民工朋友可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了,大国总理不必再亲自为农妇讨薪了。今天,让我们换个视觉,去看看那些为农民工朋友讨薪的“政府的人”,他们在清欠路上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8.
刘恒 《新疆人大》2010,(4):38-39
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之后,配套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先后出台。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长,尤其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劳资双方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虽然针对劳动合同争议中的有关问题法律条款都有比较明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5,(8):46-48
一、农民工有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要逐步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根据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特点和医疗需求,合理确定缴费率和保障方式,解决他们在务工期间的大病医疗保障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06〕86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省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