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达保是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之一,是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与歌舞为伴,与快乐相随。走进老达保,总是能听到他们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生活的美妙歌声。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是全国闻名的拉祜族歌舞之村,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全村102户419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歌善舞,保留的拉祜族传统芦笙舞有64套、摆舞99套、古歌100余首。  相似文献   

2.
民族歌舞助脱贫 今年4月中旬,笔者来到了老达保村,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村子中央有木头搭建的具有长长回廊的舞台和观众席,分布在广场周边的拉祜族民居整洁而舒适,却不失民族特色.民间歌手李娜倮和他父亲弹着吉他,唱着《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欢迎着远方的客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这个村寨带入了文化脱贫的轨道上,把民...  相似文献   

3.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该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历史上把拉祜族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他们大多依山而居,青山秀水造就了拉祜人像山一样淳朴忠厚的品格,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4.
吴平 《今日民族》2005,(5):21-24
五百多年前,青海湖畔的一支游猎民族南下澜沧江河谷,辗转迁徙到今天云南省临沧市的南美一带,住在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自称“拉祜”,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拉祜族”,1987年,这里正式成立了南美拉祜族乡,从此,南美拉祜族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定居下来,南美拉祜族山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翔区西部的高寒山区,距离县城48公里,全乡有28个村寨,4万多人。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南美拉祜族的住房是原始吊脚楼,称为“木掌楼”。按习俗,盖一间木掌房的木料要由一棵树改锯出来,其中包括长3、5米左一棵树撑起的“土掌楼…  相似文献   

5.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拉祜文化的荟萃之地;县境与缅甸接壤,是中国云南内陆通向缅甸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被誉为"拉祜山乡,边陲宝地".  相似文献   

6.
黄回村在一天天变美,拉祜族同胞在一天天变富,拉祜族同胞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一天比一天坚定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岭乡有一个小村庄,名叫黄回村。黄回村共辖25个村民小组,753户农户,3344名村民,主要为拉祜族。"拉祜"源于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作出的《关于拉祜族自治区若干问题的报告》,"‘拉’即大家拉起手来,代表团结,‘祜’代表幸福。"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汉时期,就扎根在了沧澜地区,黄回村是养育他们的地方,是割不断的乡愁。  相似文献   

7.
沧海桑田,云南省许多少数民族也随共和国一起走过了50余年,他们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以不同方式共同感受时代脉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抒写的。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反映了拉祜族、佤族、傣族、摩梭人的生活今昔,从中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追求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编者在拉祜族语言中,“拉祜”是“用特殊方法烤吃虎肉”的意思,拉祜族因之被称为“猎虎的民族”。这个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猎游耕生活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迅速跨入了现代社会。“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这是史籍…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族名各异.其由来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 一、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如西北的柯尔克孜族,族名是四十个姑娘的意思,传说他们的民族源于四十个姑娘;而哈萨克族的族名是白天鹅的意思,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始祖. 二、反映他们所从事的生产事业.如拉祜族曾经以狩猎为生,拉祜就是火烤虎肉之意.生活在东北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鄂伦春意思是使用驯鹿的人;而同一地区的达斡尔族,族名意为耕耘者,反映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悠久传统.羌族的羌,意为牧羊人.  相似文献   

10.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新时代,一个民族要谋求新发展、适应新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民族的认同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都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灿烂的拉祜文化,是拉祜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拉祜族群众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金平苦聪人】 新中国建立前,苦聪人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各民族中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分布于中越边境高寒山区的原始老林,其社会经济尚处原始游耕的状态。1957年,苦聪人才走出原始森林,逐步过上定耕定居的生活。 苦聪人现有6000多人,主要居住在勐拉镇、金水河镇和者米乡,以者米乡为最多,有30个村寨。1985年 10月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苦聪人恢复拉祜族的族称,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三种自称,以白、李、杨普姓较为常见,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相似文献   

13.
正视现实的澜沧,按照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澜沧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实力相对不足,赶超发展压力大,任务繁重,任重道远。2010年11月5日,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剧院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开幕式暨"天下普洱"2010文艺晚会。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来自澜沧老达保的演出队一首《快乐拉祜》亮相,掀起了晚会的高潮,听到这些非专业演员们淳朴、自然的歌声,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  相似文献   

14.
澜沧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住于云南西南边疆的拉祜族,有三个支系,自称为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这三个支系之间及各支系内部,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已进入封建社会,有的仍保存着较多的原始社会残迹,在家庭婚姻方面保留着的母系大家庭就是这种残迹的一种表现。现据调查材料,运用民族学的历史文化残余分析方法,将澜沧县糯福区拉祜西人的母系大家庭情况复元介绍给读者。一解放前夕,澜沧县糯福区的巴卡乃、南段、南波底、完糯几个乡都不同程度保存着大家庭,这些大家庭,有的是妇女当家,女娶男嫁的共产制母系大家庭;有的已是既有男子上门,又有男婚女嫁的母系和父系并存的大家庭;也有少数大家庭已过渡到父系。这几个乡的抽样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龙年牛日,我出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缅边境的一个叫南段的拉祜山寨。按拉祜族的习俗,我有了第一个名字:扎努。读书那年,老师给我取了一个学名后就有了两个名字。从1971年六岁半父亲带我走进小学校门至今,转眼间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来,拉祜山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了公路,昔日的黄牛运输队永远成了历史,人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穿过的那种自己织染的土布衣服,草房渐渐减少,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学校也由低矮的草房成为那里最漂亮的房子,读书的拉祜族子女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和培养下,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祜儿子。我为生长、生活和工作在日益发展的国度而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11年1月27日至2月12日,为完成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节日志·春节》之“扩塔”(拉祜年)子课题,我们选择了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澜沧县富邦乡赛罕大寨作为调查点,在调查期间,我得以近距离接触了神秘的赛罕村,亲历拉祜族“扩塔”节。  相似文献   

17.
绚动澜沧     
在澜沧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不仅居住着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而且居住着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它们汇聚在一起,是多么壮观,多么绚丽,多么迷人。拉祜背包拉祜族具有悠久的民间工艺生产历史,男女都喜欢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黑或蓝色土布的传  相似文献   

18.
闲云 《创造》2017,(8):62-67
正从普洱市澜沧县城出发,沿214国道往西双版纳州方向南行约42公里,绿树掩映下,一个杆栏式建筑村寨映入眼帘,下车入寨缓坡前行20余米,两棵5-6米高的葫芦图腾柱矗立道旁,两棵柱子之间由多彩五线谱线条环绕相连,点缀着彩云般音符的五线谱上镶嵌着"老达保,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几个大字,整个造型既大  相似文献   

19.
崔明明 《传承》2014,(5):110-111
家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承场,家族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优秀传统方式。在云南文化的发展中,家族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持续发展的纽带,对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牡帕密帕》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蕴含着丰富的拉祜族文化,在它的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以其优势占有一席之地,对《牡帕密帕》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笔者驱车穿山越岭,行驶在临沧市临翔区曲折回环的山路里,绿荫葱葱的核桃林、茶园从河边蔓延到山腰。群山叠岭之中,连片矗立的幢幢拉祜"别墅"替代了昔日茅草房;通村连户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车辆出进。眼前的变化彰显出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拉祜山,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强音中,正迎来发展新时代。在临翔区莽莽群山中,1.93万名拉祜族群众生活在高山深箐中,分布在全区10个乡(镇、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