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地处鄂西北的枣阳市吴店镇,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确定了“融山青水秀花香为一体、集工多商活贸兴于一身”的发展思路。在建设自来水厂、变电站、程控电话站、高微波塔等现代化的市政建设工程的同时,还将位于城镇中心的护城河,改造成为具有江南小镇特色的千米荷花池,沿池兴建了两条树茂花香的荷花大道。并结合开发荒坡新建了文化、游览和新型住宅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古镇、山镇、江南小镇风貌。“镇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特色小城镇的崛起,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提供了“粘合剂”。在该镇举办的庙会等活动中,有时一天经贸成交总额即达800多万…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琼海已经撤县设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有计划地抓好小城镇建设,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琼海作为海南东部的商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琼海市作为海南东部中心经济区参与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20个集镇(不含加积镇)建成区面积已从1980年的9…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重点,积极推进从重庆市小城镇发展的实践看,过去对小城镇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小城镇就是县以下的建制镇,不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镇。因此,1998年—2000年发展小城镇的着力点始终在县以下试点镇。忽略了区、县(市)政府驻地镇的规划、建设。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城镇发展规律的,也是不符合重庆的实际情况的,更不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第一,区、县(市)政府驻地镇是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县政府驻地镇是一个县或一个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它是历史上形成的当地的经济社会、文教卫生区域中心,具有承上启下、左右传递的  相似文献   

4.
着力引导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力载体。小城镇是构建全市城镇体系,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的战略空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据调研分析,全市共有182个乡镇,其中74个已全部或部分纳入中心城区或新城规划范围,108个规划为独立发展的小城镇。根据新型城镇化集聚趋势测算,现已列入建制乡镇中心规划区的行政村有1400余个,中心外围能够向乡镇中心聚集的还有750个村。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1,(10)
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之初确定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省委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形成和完善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宜昌、黄石、荆州、十堰等五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骨干,一批中心城市为依托,一大批县级  相似文献   

6.
当涂县博望镇地处皖苏两省边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5公里,与马鞍山相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是我省面向经济发达邻省的窗口。博望镇被省政府明确定为中心镇后,认真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把小城镇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来抓。为使小城镇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省、市、县建设部门的指导下,他们请具备中心镇规划编制资质的高等院校调整完善了镇的总体规划,根据方便生活、有利生产、节约土地、集中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的原则,把老镇区的商贸中心、新镇区的工贸中心重新布局。住宅区向东延伸,工业区向西发展,南…  相似文献   

7.
省政府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通知豫政〔1994〕22号(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80%以上,全省现有县城以下的建制镇和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2142个。这些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服务中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加快牧区小城镇建设 繁荣牧区经济王玉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加速牧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具有牧区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城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载体,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大灾之后的辉煌崛起──寿县做好小城镇这篇大文章章立奇,啸风1992年以来,安徽省寿县抓住大灾之后的重建家园机遇,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初步构筑了以县城为中心,以17个建制镇为骨干,以47个小集镇为基础,以中心村为补充的城乡...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统一与分裂、斗争与联合的辩证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最终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自然”到“人民—自然—人民”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思想,倡导重塑生态劳动、生态生产力和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生态正义的现实伟力。  相似文献   

11.
一、建设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现代大工业、高科技和信息为特征,以提供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及绿色产品,并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种养加、供产销、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乡镇企业的崛起,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使农业产业化成为可能。农业产业化需要有市场,而小城镇作为周边农村经济、文化、交通的区域性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农副产品外运和工业品下乡的集散地,成为沟通城乡商品流通和城乡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12.
袁栋 《今日浙江》2003,(21):37-38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宁波市小城镇建设按照“一大五中十五小”(1个中心城市、5个副中心城市、15个中心镇)的规划,以13个试点镇为样板,以15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上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点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推动城市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一、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小城镇列入城币系列,并成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不高。至1998年底,全国近70%以上人口为乡村人口,总量达8.6868亿人。从就业情况看,1996年我国乡村劳动力共有4528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人口和经济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聚集组合,构成了城市化的前提.而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割裂了人口和经济要素的流动、聚集过程,使得城市化成为“急待过河的蹩腿马”。因此加快小城镇改革势在必然。(-)建立小城镇多元化投资体制。目前,乡镇一级财政普遍困难,仅以乡镇财政为支持的建设投资体制是十分脆弱的。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原则,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培育统一开放的建设市场体系,改变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单一形式,使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化、商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l、以政府资金为主体,成立建设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特色。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为例,通过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认识,探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其对策。一、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条件比较好和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城镇住宅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古人对“方宅十余亩,茅舍八九间”的描述,让我们体会到文人雅士幽居乡村,享受着悠然自乐的田园情趣。江苏华西村落的建设成就,为一天天富裕起来的农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家园;而近几年出现的广州番禺大石镇“丽江花园”以优美的环境和高雅的品位,获得了广州白领人士和中高收入阶层的青睐,体现出小城镇住宅建设随时代进步的特征。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小城镇住宅建设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城市建设的延伸呢一、小城镇住宅建设大发展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7.
正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南阳市卧龙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全区小城镇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小城镇建设的成效与做法卧龙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个街道和1个风景区办事处,总人口92万,其中,城区人口35万、农村人口57万。2012年,蒲山镇、石桥镇、陆营镇、安皋镇被南阳市政府确定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作为区域中心,使得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资源配置都在中心完成。自1995年以来,北安市有计划地加快四个小城镇的建设,每年实现社会商品消费总额1.5亿元以上,有力地拉动市场消费的增长。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农民大部分都集中在小城镇,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温州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正存逐步加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小城镇已经成为温州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温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小城镇的发展受传统体制和政策的制约,存在一些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小城镇在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城镇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周围农村地区的“大脑”和“心脏”,起着辐射作用;(2)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