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2.
雷景     
青藤茶 《新青年》2005,(9):50-51
雷景的童年是在云南边陲一个小村落的敬老院里和姥姥一起度过的。敬老院窗外小小的天空,房后一片荒了的草场,姥姥干枯没有温度却攥紧的双手,是童年的全部。姥姥过世,雷景的童年结束。全部的纪念,是姥姥年轻时的一张相片,站在一片桂花树下,一身素白。妈妈当年是什么样子,也像姥姥这样美丽过吗?遇到什么样的男子,生下雷景。来不及问,一切已不在。  相似文献   

3.
张文英 《新青年》2004,(12):12-13
女的幽默感时常让我和先生捧腹之后睁大了眼睛:不会吧,她只有三岁半?愚人节那天,女儿作为神秘大礼包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我们家。所以我相信后来那种性情还是事先有所安排的。女儿的趣事很多,时不时想起几则,总是能让我忍俊不禁。女儿一岁多时,有一次在姥姥家,姥姥喊姥爷:老伴儿!女儿也跟着姥姥喊姥爷为老伴儿。姥姥就说:宝宝不叫老伴儿,叫姥爷。过了一会儿,姥姥又喊姥爷为老伴儿,女儿马上上前说:姥姥不叫老伴儿,叫姥爷。也还是那会儿,走路刚稳,但是主意已经很多了。有天早晨,我和女儿都起床了,女儿的爸爸却还在睡懒觉。我说,宝宝,去喊爸…  相似文献   

4.
那年杭州     
姥姥不识字。她幼年时体弱多病,多方求医诊治,家人娇宠着就没让她上学堂,可这丝毫没影响她的聪慧娴雅。十六岁时,她就和门当户对的姥爷定亲成婚。出身中医世家的姥爷是小城的名医,每天要去药房坐诊。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繁杂的家务和亲友礼仪往来,让不识字的姥姥料理得井井有条。姥姥心闲气静,做事周到笃定。她每天买菜下  相似文献   

5.
女儿的法则     
早听说现在的小孩儿都是“小人精”,一直不以为然,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觉得这话还真是不假。4岁的女儿一直是姥姥带着的,每个周末,我们带她去看奶奶。上周在奶奶家表姐问她:“阳阳,奶奶好还是姥姥好?”“都好。”“不行,只能选一个。”“奶奶好。”说得奶奶大乐。我不平,回到家,姥姥把她抱在怀里时,我问“阳阳,奶奶好还是姥姥好?”“都好。”“不行,只能选一个。”“姥姥好。”我大脑飞速思考,实在想不出哪个动画片里教过这招见风使舵。因为搬家,女儿转了幼儿园,仍是中班,环境却是新的。第一天回到家,她仰着小脸很认真地说:“妈妈,明天你…  相似文献   

6.
每当早上九点钟,在花繁草茂、流英缤纷的北师大红楼前,总会有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悠闲自在地踱着脚步。老人满头银丝,两鬓斑白,但面色红润,神采奕奕。那神采,遮住了岁月磨蚀留在脸上的点点斑痕。如果不了解,你绝对不会想到这位脚步稳健、身体安康的老人已经是98岁高龄。熟悉者经过他的身边,总会向他恭敬地致以问候。而先生也会停下来,和蔼地跟他们打招呼,互致问候。他说话总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7.
我与栾姐因翡翠珠宝而结缘,相识在一次珠宝论坛上。那次,她带了许多珠宝:翡翠、星光红宝石、猫眼儿石等等。她快人快语,一边给我看,一边讲如何鉴定它们的价值。她还带了两块原石,拿着手电筒,一边照,一边教我看里面翡翠的品质,"水头"怎么样,质地是发干的,还是润的?我第一次见到翡翠原石,很开眼。这是我在那次会议上,除了分享经济界同仁真知灼见的一个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8.
怀念姥姥     
东北人习惯把外婆叫成姥姥,并且认为这样叫更亲切.我也如此认为,"姥姥"两个字还未写出,一种既温润又痛苦的感情就又如冰山浮向海面一样涌上心头,因为我亲爱的姥姥刚刚辞世.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相似文献   

9.
优优的眸子     
正优优是我退休后结识的第一个小朋友。他是早市卖菜女的孩子,剪一个盖儿头,穿一身泛白的牛仔服。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好奇;黑葡萄一样的眸子天真无邪,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能让你的心沉进去。算是机缘巧合,那天我在家门口的街心公园散步,见一个小男孩儿在前面走,天性喜欢孩子的我赶上去拍了一下他后脑勺。男孩儿回眸一笑,目光纯净如水。我问你叫什么?优优。几岁了?五岁。给我当孙子吧?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他停住脚步,很认真  相似文献   

10.
姥姥     
放假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姥姥还在不在。妈妈说你去照顾姥姥吧。姥姥已经不认识我了,尽管我重复了几十次我是小双,她依旧不认识。舅舅说医生已经给姥姥把过脉,脉已经散  相似文献   

11.
肖琳 《新青年》2006,(5):64
书名《: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出版:文汇出版社这是一本如此温情的书,让没有做妈妈的人,都会冲动地想,嫁个好男人,生个漂亮宝宝吧。就像一条穿行而过的溪水,无声安然,像鲜花开落,自然美丽。龙应台,想来不用介绍了,这个读了博士的女子,在行走中不停地写作的女子。这个今年54岁的女子,仍如春风中的木棉,所有的风情都淡尽,无形无色无味,却淡淡香,淡淡远,历久弥在。“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看了这段…  相似文献   

12.
嫁给他时,他38岁,离异.她小他40岁,在他们那个地方,一个女人28岁了还不结婚是不正常的,的确有些不正常,因为18岁那年,她在一场车祸中瘫痪了双腿.  相似文献   

13.
17岁那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放我学后已是4点多钟了。我的同学刘常红找到我,说她母亲去她姥姥家已十多天了,还不回来,她想去她姥姥家里,把她母亲叫回来。她求我跟她一起去她姥姥家,她姥姥家在城东南30华里的王家庄。常红说,我们快点骑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她姥姥家,天黑我们就可  相似文献   

14.
共进晚餐的有四人,姥爷、姥姥,他们的六岁小外孙小宝。还有我,这个家庭的常客。餐桌上有一盘肉丝炒黄豆芽。姥爷尝了一筷,说“很好吃”。并告诉我,这些黄豆芽,都是小宝方才随姥  相似文献   

15.
姥爷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一个很高大的形象,颌下留着一缕长长的胡子,手中拿着一个烟斗,腰间挂着烟口袋。缕缕的烟雾朦胧着那段岁月,夏夜里院子中姥爷烟斗上那点火光常常在不经意间点燃我所有的记忆。姥爷是个木匠,十里八村的谁家盖房子打家具什么的都找他,他打出来的家具结实美观,深受人们的喜爱。姥爷偶尔也给别人打寿材,那时还没推行火葬,因此有老人的人家一般都提前打一副寿材预备着。姥爷曾早早地为自己打了一付寿材,就放在我家的仓房里,后来同村的一个老太太去世,由于家穷买不起寿材,姥爷便将自己的那付送给了人家。姥姥在我还没记事的…  相似文献   

16.
母语     
小杨迈进朝北大厝的石门槛,白白的灯光照向他稚嫩秀气的脸,两道光从镜片上反射出去,他的心头一震--一个词经由他的胸腔滚了出来--连他自己也吃了一惊。飞机从新加坡斜插蓝天,半小时后。  相似文献   

17.
父亲节的那个晚上,夜凉如水,与父亲并肩坐在休闲广场的长椅上,淡淡的音乐在人渐散去后悠扬起来。三十岁该是而立的年龄了,我的生活却一步也离不开父亲。我的脚步已不如十几岁的少女那样轻盈,父亲的脚步也一天比一天更加沉重,这时方知,岁月已越走越远,灯火在多年之前早已阑珊。  相似文献   

18.
500棵爱情树     
《新青年》2003,(3)
她嫁给他的时候,他已经50岁了,一个50岁的男人还不结婚是不正常的。她比他小20岁。  相似文献   

19.
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会面是一次难忘的经历。1978年11月。这位高龄74岁,矮小精悍、敏捷硬朗,不到五英尺高的长者,身穿米色毛装,从巴耶利峇机场的一架波音707客机上走下来。他脚步轻快,检阅了仪仗队之后。同我一起乘车到总统府的宾馆去。那是我们总统府里的迎宾别墅。当天下午,我们在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  相似文献   

20.
无言的鸽子无言地飞走了,在每一个欢乐明媚的春秋冬夏。鸽子是朋友送的一份生日礼物。一对美丽的小鸽子,怡然走在阳光下,欢乐漫步和风里,就像朋友的关心和爱围绕在身边。看着它们慢慢长大相依相偎一鸣一和,在庭院里昂着精致的小脑袋、迈着细巧的脚步,清亮的眼神轻轻闪烁,我心中的喜悦像照耀着它们的朝霞夕阳一般流光溢彩。可是——我怎么如此疏忽大意,在夏日暴雨倾盆狂风大作的子夜,忘了大场院里有兽影徘徊。清晨如洗的阳光照在床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