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茶阿妹唱茶歌,唱得古茶抽新芽,咿呀嘿呀咿呀嘿,采好茶呐采好茶,富裕满茶乡,凌云白毫茶……”4月29日上午,在凌云县茶山金字塔景区的万亩茶园里,1000多名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群众一边采茶一边唱起了悠扬的采茶歌,壮观的场面,让前来参加凌云县第四届茶文化旅游节的嘉宾和客商们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每天晚上,大型水上实景歌舞《梦里茶乡》都会在凌云县水源洞口进行演出。这台晚会是凌云县以水源洞自然风光为背景的实景歌舞表演,晚会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为素材,以地方民俗茶文化为亮点,将凌云壮、汉、瑶各民族生产、生活、劳动、风俗、娱乐等原生态民族风情浓缩于一体,体现凌云“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的浓郁人文风情。  相似文献   

3.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6,(10):35-35
4月22日上午9时,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的茶乡凌云县,在茶山金字塔上拉开了2006年凌云白毫茶文化节活动的序幕,一批远道而来的游客和记者见证了这一重要的时刻。在当天的活动中,既有传统气息浓重的祭茶仪式,又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还有激动人心的采茶比赛······让到场的观众们大饱眼福,开心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凌云县发现和利用白毫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凌云县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规模化生产,打造世界名优茶品牌,做大做强凌云白毫茶产业,成为了中国白毫茶之乡,先后获得全…  相似文献   

4.
刘慧  杨通站 《当代广西》2012,(10):56-56
青翠的茶山,悠扬的茶歌,4月28-29日,2012年中国名茶之乡——广西凌云茶文化旅游节在凌云隆重举行。凌云,以茶显其大,诞生天下第一壶、天下第一锣,名茶之乡豪气让人顿生雄怀阳刚。作为全区40个旅游重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5.
程也 《今日上海》2008,(6):40-41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国际茶博会”是上海茶界两次重要的展览和贸易活动,从2008年起这两项活动开始战略合作。两大活动的携手使茶文化和茶经济完美和谐统一,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深化利用,向国际茶业的旗舰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凌云县是广西茶叶第一大县,是中国白毫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得广西卫生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誉,其中浪伏有机茶被欧盟认证为免检出口产品。2005年,凌云白毫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凌云白毫茶是凌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一大税源。据统计,2005年全县茶叶面积为10.5万亩,产量为2100吨,产值为6100万元,实现税收103万元;2006年茶叶面积跟上年一样不变,产量达到2620吨,产值7878万元,实现税收126万元。但纵观凌云茶叶结构和发展状况,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和税收收入的增长。一是落后的…  相似文献   

7.
王俊文  杨文 《人民论坛》2014,(9):216-218
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现实基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当前江西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凌云印象]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要塞,北靠乐业县,西与田林县毗邻,东接凤山、巴马两县,南和百色市右江区相连。凌云县既是边远山区,又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1984年,凌云县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特困县,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待遇,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辖3镇5乡110个村(社区),居住着壮、汉、瑶3个主体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为19.6万多人,其中60%人口居住在石山区。凌云县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晶、锑、铜、镁等10多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享有“山上水乡石头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喝一杯好茶     
陈云君 《天津人大》2009,(11):44-45
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就饮茶形式言,在中国大陆称为“茶文化”,台港澳地区称为“茶艺”,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虽似纷纭,其致一也。于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大江南北茶艺馆大兴,各省市纷纷成立各种茶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凌云白毫茶栽培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就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食品类二等奖。它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已经成为凌云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产业脱贫中,茶产业当仁不让成为"主战场"。凌春投资集团以茶叶发家,已成长为全县茶产业的"排头兵"。集团广泛吸纳贫困户,将2000多亩的茶园交由他们采摘。十几年来,集团托起了一个个贫困户的脱贫安居梦。  相似文献   

11.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12.
茶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是这一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茶文化相比,无论是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还是饮茶习俗和茶的功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是充满生机,极富个性的茶文化。一、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起源与传播1、起源据一些学者考证,我国首先利用和生产茶叶的,不是中原的华夏族,而是南方少数民族。陈祖梁、朱自报先生考证了神农氏发现茶叶的传说,认为“神农”是被称为“三苗”、“九黎”的一个生活在南方的氏族或部落,神农氏族或部落最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失。在汉民族中.关于茶,自古就有文人雅士托以情怀意绪,并赋予超然之气。其实,回到茶本身.茶所联系着的人群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绝不仅仅是一个“雅”字所能包含,它或许会更生动,更深厚,更广阔。就像德昂族,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是他们的“命脉”联系着德昂人的精神信仰和这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离开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单纯以文人“茶道”来看中国的茶文化,未免简单迂腐。清新、生动而丰富的少数民族茶饮内涵,也能不同于城市商业推动的“茶馆文化”,让我们来细加品味。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只是尚未开发利用,以产业化形态推向市场。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政府适当投入和大力支持下,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来,这不仅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政治上保持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  相似文献   

15.
曹琪 《今日上海》2012,(5):32-33
自1994年创办以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历经多年的磨练与打造,已逐渐成长为上海市著名的文化品牌与节庆活动。去年,该节更名为“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仍秉承“以节兴茶,传承文化精义;以节为媒,促进经济互动;以节兴区,扩大闸北影响;以茶载道,提升市民素质”为特质,在每年茶叶丰收之时为人们奉上一场美轮美奂的茶事盛典。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茶百戏,一个失传已久的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技艺,如今却在章志峰的努力下使之重现,中国的茶文化技艺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仅用茶水显现的文字和图腾 茶炉、茶瓶、茶筅、茶罐(合)、茶盏、盏托、茶巾、茶杓、水盂……这些点茶、分茶的道具着实让初次接触茶百戏的笔者有些眼花缭乱。而这些道具都分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的家里。 “点茶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饮用的饮茶方式。斗茶是评比茶叶品质和比试品饮技艺的一种活动。分茶是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茶百戏兴于宋朝,而出现的时间则更靠前。它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点就是仪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稀缺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渐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见详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7.
记者近日从温州市市委宣传部获悉,温州市刚出台的《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温州制造”走向“温州创造”。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7日,第八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首届中国·百色"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和全国攀岩锦标赛在凌云县落下帷幕。这项由乐业县单独举办了七届的赛事,此次联手凌云县共同举办,实现了旅游资源、体育文化和媒体等业态的多元融合,以户外运动来拓展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升级和突破。同为喀斯特地貌的乐业、凌云两县,相隔80多公里。随着前七届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乐业这个深处桂西一隅的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云南各地都在讲茶,讲“茶道”,讲“茶文化”。再后来,令人遐想的“茶马古道”也作为一种魅力文化现象被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百色市凌云县曾是百越古道上的重要支点,也是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有着近千年的州、府、县治历史,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但显赫的过往在现实面前却难以为继,由于全县90%以上的土地是山地,发展严重受阻,加上基础设施落后,2017年凌云县被确认为广西深度贫困县。"壮志凌云,永不言弃!"凌云正式向贫困宣战。在党建"引擎"的驱动下,全县聚焦"三张叶子一只鸡"(茶叶、油茶、桑叶、乌鸡)的生态农业,依托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和矿泉水的生态工业,擦亮凌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