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南阳人把吃晚饭说成“喝汤”。傍晚时分,亲友邻居见面打招呼,不是问“吃了没有?”而是问:“喝汤了没有?”称吃饭为“喝汤”,据传起源于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柽,被封为唐王,就藩南阳。  相似文献   

2.
GDP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人未狂喜。 GDP没让中国人膨胀,人均GDP时刻提醒我们自身的处境,中国成了这个世界“最穷的老二”。  相似文献   

3.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9):F0002-F0002
辽道宗时,耶律迭刺的老婆怀了孕,梦见自己和羊打起来了,在搏斗中,把羊角和羊尾都薅下来了。占梦的人说是吉兆,因为“羊”字去角去尾,就成了“王”。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4,(15):19-19
《南风窗》统计了“十八大”后(2012年11月15日到2014年6月14日之间,被媒体报道的中国非正常死亡官员72人,涉及17种非正常死亡方式,31.9%死在办公场所。定性为“自杀”者39人,占比超过五成。  相似文献   

5.
乔健 《工会博览》2013,(30):1-1
休闲,一个诱人的字眼,伴着阳光海浪的沙滩,响着背景音乐的酒吧,映着青春脸庞的篝火,以及绿草成茵的高尔夫球场……其实,休闲本不必这般奢华,看看古人对它的解释吧,《说文解字》里说:“休,息止也。”休字从人从木,按字面可以解释成“人倚木而休”;“闲,(古人一般写作“闭”)间隙也”,同字从P1从月,南唐训诂学家徐锴注:“……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  相似文献   

6.
王伟 《法制博览》2009,(21):56-57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得上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相似文献   

7.
叶传林 《工会博览》2008,(12):120-121
时下,“创新”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人人说创新,处处讲创新。有的企业干脆把创新当成了企业理念,认为创新就是一切,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近来在人才标准上,也用上了创新,叫做“创新型人才”,甚至出现“唯创新论”,即只有搞出创新的人,才算是人才。  相似文献   

8.
阿炳与梵高     
有一句老话: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为什么英雄的出处莫问?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存在士族与庶族之争,门第观念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元思维,尽管有“唯才是拳”、“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因人废言”等主张来稀释这一思维的负面作用,但拦不住人们要去问英雄的出处.  相似文献   

9.
杜甫没房子     
许锋 《法制博览》2009,(18):18-18
和熟人聊天,没几句,房子就成了热门话题,说完你的说我的,说完我的说他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聊到房子.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和原来见面“你吃了吗”相映成趣的是,现在三句话之后恐怕问“房子买了没”的人大大增加。看来,在很多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之后,房子已经成为新愁。  相似文献   

10.
底线     
李波 《法制博览》2008,(12):13-13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今城市人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忙”。看看我们的周围,大人忙,孩子也忙;男人忙,女人也忙;当官的忙,老百姓也忙;上班的忙,下岗的也忙……好像不忙不足以成其为城市人。过去见面打招呼总是“吃了吗?”现在已改作“在忙啥呢?”“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算是好的,忙到太阳上山也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11.
罗伟 《工会博览》2008,(24):22-24
十年前,他曾是十堰市柏林镇远近闻名的“道上大哥”,年仅18岁就闯出名头,终因打架斗殴、致人伤害走进劳教所。十年后,他成为十堰市“雷锋车”的创始人,以一个雷锋式的青年形象,出现在当地报刊的显著位置,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不好也不坏     
刘墉 《法制博览》2010,(3):51-51
听说都会里有一种人——时尚穷女人。 她们是白领上班族,全身上下穿着名牌,用的皮包也是香奈儿或LV之类,每天把自己打扮成“上流社会的人”,好受到众人重视。不过,因为薪水不多,只能做表面功夫,里头还穿着中国制造的“花牌”内衣。  相似文献   

13.
行光 《法制博览》2011,(13):49-49
文革中,“四人帮”疯狂迫害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成了继“地、富、反、坏、右、资……”后面的“臭老九”,“四人帮”呼喊“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中国人以自己是“大老粗”为荣,这种愚昧反智文化的推广,造成了中国知识界整整一代的断层,严重阻碍了经济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许多人以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是四人帮的首创。然而,“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一理论竟然是来自斯大林的发明。  相似文献   

14.
蒙冤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遇难前最能安慰自己的话是:“历史终将证明我无罪!”这话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希望和幻觉,他们不懂得: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历史延续得越久,越能形成“定评”,还会有文人写成小说或戏剧,被冤枉成反面角色的人就越发成了丑角。例如《三国演义》中及戏台上的魏延、蒋干,一个是“有反骨的人”,一个是自作聪明的小丑。而实际上,魏延非但对刘备集团很忠,而且功劳赫赫,至少比“五虎上将”(即关、张、赵、马、黄)不差,甚而强于有刚愎自用毛病的关羽。正史中的蒋干,非但是名副其实的江左名士,有超众的辩才,而且“有仪容”,即人们说的“一表人才”,模样漂亮,更没干过“盗书”之类的蠢事。但魏、蒋这两位被文人艺人写成演成了反面角色,就几十辈子甭想翻身!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法制博览》2010,(7):58-58
乾隆元年二月十三日凌晨,在北京城某街道一“堆子”(即警亭)由值班的捕快接到报案,报案人叫张扬成,说是杀了人,特来自首。捕陕问他杀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16.
罗艺 《工会博览》2010,(2):49-50
我的一个学摄影的朋友说,他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壮行”。在他看来,每个男人(或者还有女人)在自己跨出校门进入社会前,都要有这样的一次旅行,哪怕是连滚带爬……这样的壮行,实则是一个另类的“成年礼”,是一辈子的珍贵礼物。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2010,(15):4-5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结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人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9.
金莲癖     
乐朋 《法制博览》2010,(14):5-5
“三寸金莲”已然归于历史博物馆。今人也绝不再以莲足为衡量女人美丑之准绳。可在明清两代数百年间,确然有过金莲热,一些人爱莲成癖,以“三寸金莲”为时尚,涌动着金莲崇拜。  相似文献   

20.
如今“孔雀东南飞”,昨日粤人西北行……广东,历来有移民之风气,在两千年前即有粤人飘洋过海,在异乡经商定话,到改革开放大开国门,新移民在海外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善也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