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2.
蒋晖 《今日民族》2013,(7):52-53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云南是边疆民族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但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现代社会强势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受到严重威胁,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面对当前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历史契机,社会各界需大力支持在云南用先进的理念,建立云南文化传习学校,以职业教育的方式推进云南非遗保护及其文化传习,推进云南非遗科学、有序、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4.
刘清 《今日民族》2012,(1):54-57
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民族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并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标志着云南民族地区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处理好民族地区节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开发与藏族社区文化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积极寻求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它是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唤下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模式。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开发的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可以初步揭示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生态旅游对于文化的自觉保护开发 ,是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保持独特风格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海外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世纪之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待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正确认识民族和文化的含义,弄清现存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尽可能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环境.处理好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实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余彪 《今日民族》2010,(2):49-5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云南民族节日众多,如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傣族泼水节、送龙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拉祜族的葫芦节、库扎节,  相似文献   

8.
樊泳湄 《创造》2002,(11):4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消费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体现的是其民族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云南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其重要内容,而在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当地传统文化思想及农村群众固有文化模式的阻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阻碍中,除了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外,来自消费文化的阻力是明显而巨大的。因此,研究云南农村消费文化,探索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木子 《今日民族》2016,(1):14-23
正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矿,是创意文化的天堂,是生态文化的故乡。提到云南,人们的联想会有很多,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民俗、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民族歌舞表演,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方面建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个。受地理位置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外界的交流和接受新事物的渠道很少,很多民族还保留着落后与现代社会难以衔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环境因素。它从个体政治行为、社会政治和政治体系维系与变革三个层面对政治生活发生着影响。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对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制约着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二是影响着基层社区的政治。由于受其影响 ,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基层社区的政治生活状况等 ,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落后性 ,必须重视和强化政治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大量进入云南藏区,随之而来的是汉族与藏族广泛的交流、交融,并逐步形成超越民族认同而基于共同体特征的地域认同。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看,这一时期云南藏区的文化生态格局已产生了改变,基于地域认同的生生不息的内生性动力,使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得以形成和维系。  相似文献   

13.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4.
牟军 《今日民族》2014,(10):22-24
<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其民族饮食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样态。过桥米线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传统的食俗,早已融入到云南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体系之中。2008年,过桥米线入选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缘起文化多样性与其说是不同的种族创造的,不如说是不同的地域孕生的。作为人类历史遗留与智慧结晶的文化遗产,亦是与其文化生成和传承过程中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生态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6.
木桢 《今日民族》2009,(12):24-25
民族服装服饰是云南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500多万人。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各民族服装服饰千姿百态,特色鲜明,服装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 《思想战线》2008,34(2):131-132
云南、贵州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让保护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与民族共同体一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每一个民族在其群体生活中所传承、所奉行、所遵从、所热爱的所有由本民族创造,或虽非本民族创造,但被本民族所接受并融入本民族原本文化之中的一切文化因素和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