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5,(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转型期和社会意识多元化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可以使全社会更注重新生代农民工,使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诸多的限制构成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形阻碍,在既定的现实面前甚至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政协天地》2010,(8):20-20
深入扎实地抓好农民工子女工作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引导其接受主流政治文化的熏陶,正确对待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继续加强公民教育工作,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公民素养,引导他们理性、合理地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刘力  程千 《求索》2010,(1):110-112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中的生存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属于城市人也不属于农村人的特殊地位使其处于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之中。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多重的尴尬和矛盾。而城市人也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偏见。这种看法直接影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新移民群体,农民工与城市人融合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话语中的农民工表征,对于人们头脑中的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农民工向廉价劳动力说“不”,而对尊重与认可说“要”。最近出炉的《广东省第二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相比,更多的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被尊重和认可。去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正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我们的政策取向,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农民工以真正的城市市民待遇.更关切他们身上的权利链条。“尊重”必须有实质内容.审慎研究他们的权利保障.是政府应切实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李虹 《青年论坛》2010,(5):33-36
90后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群体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与前两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自身条件的不足和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就像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阻碍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来保障90后农民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超越,促进这个生机勃勃的青年群体充分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进城务工的主力军,通过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显示,在刘易斯拐点日益临近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呈现新的时代特点与趋势,他们具有强烈的城市偏好,注重闲暇和工作生活质量,权利意识增强,工作搜寻的手段多样化、保留工资普遍较高,但他们仍然缺乏向上成长的渠道;结合调查数据,从薪酬待遇、工作生活质量、就业稳定性、劳动关系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其就业质量,认为较低的就业质量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与市民化进程,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改进其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的犯罪时间有诸多特定性。农民工进城工作的次数越多,犯罪的比例就越低。农民工第一次犯罪的时间与进城时间长短成反比,进城时间越短则犯罪比例越高。农民工的犯罪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凌晨,这与其盗窃及抢劫犯罪较为突出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的犯罪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节后返城与“大秋”前返乡期间呈较高状态。农民工对犯罪时间的选择一般较注重犯罪的机会,而城市居民的犯罪则更注重犯罪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些代表“新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就是新当选的农民工代表:张明富、吴忠海、刘加林、马本林、唐萧。普通的名字,不普通的身份,在庄严的国徽下、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们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的话语,让全省几百万农民工兄弟姐妹在这个少见的严冬里感觉到了一份特别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
厦门经济特区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让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有关农民工保险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破解农民工参保的一些难题,从养老保险到工伤保险,农民工都能享受与本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为来厦务工的近百万农民工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1.
在返乡农民工大军中,这是一个惹人注目的群体——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衣着新潮,不会种田,放下书包就到了工厂,他们拥有比老一代更开阔的视  相似文献   

12.
洛风 《民主与法制》2011,(19):62-64
他们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他们的人数难以计量。他们在网上时聚时散。像农民工一样接受打包业务,靠注水发帖获取报酬。他们当中有商业策划者,也有伪装民意、打击竞争对手的非法牟利者。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最早通过社会流动的途径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新阶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党中央强调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新的阶层毕竟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自己显著的心理特征,阐明和揭示其心理特征对于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维护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利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邬小平 《前沿》2008,(10):118-122
本文通过作者近年来在几个城市与农民工的接触沟通,对农民工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的感受,产生了如果条件允许愿意为农民工做心理咨询的想法。文中主要讲述了如下内容:农民工的奋起,不仅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起步是靠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不是靠哪一方面的投资;他们的发展是靠自身的吃苦顽强,而不是靠哪一方面的照顾;他们的创业是从一点一滴开始,而不是在固有的模式上运行。他们的进步对城市人的就业和发展产生着冲击,带来了挑战。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劳动力大迁移现象。农民工是一个群体,但不是一个阶层。农民工的称谓就像当年人们对下岗职工的称谓一样,是过渡性的,不会永久地存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民工在城市各行各业的融入,农民工这个称谓必将被职工这一通用的概念所取代。从长远来看,对农民工最大的爱护应该体现在与同一岗位的其他职工的平等上。让他们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待遇。对农民工最大的美怀应该体现在给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上。为他们办理应有的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应该体现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上。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应该体现在建立所需的维权机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上。让他们的权益不因个人文化素质高低、法律意识强弱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9,(1):33-33
农民工回流潮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现象。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不仅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好更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湖北省农民工总数达1036万人,每年出省务工农民工有713万左右,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之一。到2008年底提前返乡农民工已达100万人以上,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业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能再就业,势必成为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当前要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6.
王林 《世纪行》2009,(3):18-19
农民工回流潮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现象。随着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冲击愈加明显,对就业影响尤为严重。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不仅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好更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我省农民工总数达1036万人.每年出省务工农民工有731万左右.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之一.截止2008年底提前返乡农民工已达100万人以上,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往往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城市市民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农民工更好地与城市市民一道为城市的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更强,工作中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而且职业流动性更强。初次职业是职业流动最基础的跳槽。以初次职业的种类及结束初次职业的原因作为分析的关键因素,纳入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征、打工经历等因素分析其职业流动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因个人发展因素而结束初次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发生职业流动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肯定农民工成绩的同时,让我们回忆:30年来,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像候鸟一样从广袤的乡村飞到城市各个角落,用无悔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在工厂车间和城市街巷创造"奇迹",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添砖加瓦……他们有一个值得社会共同尊重的名字——农民工。除了尊重,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时,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助农民工温暖前行,让他们的人生旅途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