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国共两党的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则分歧,认识我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了解党的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反对主观主义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学习要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背景、产生的条件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增强党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有的8个民主党派中,有5个民主党派是在香港组建或重建的,这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回顾这几个民主党派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在香港的组建或重建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香港在民主党派史和多党合作关系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4.
刘海军 《探索》2022,(6):1-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识时代的思路、观点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两大脉络,一是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二是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再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转变与深化;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则经历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再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层层递进。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起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使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把握历史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理论智慧。  相似文献   

5.
国共两党领导的两种敌后抗日游击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革命武装,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造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对夺取抗战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国民党及其军队于抗战初期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也抽调相当数量的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探讨国共两党领导的这两种敌后抗日游击战的特点并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国共双方对抗战规律的不同认识,了解以共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3):25-34
教学对象:普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首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了解,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叫曼福雷德·布罗克,1995年5月首次来中国,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四环一贝多菲亚特种润滑介质有限公司兼职专家。我三次来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我内心产生了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1942年开展起来的整风运动,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的思想教育运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对于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现在许多新党员不很了解;对其意义党内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许多参加过这次终生难忘的延安整风运动的老同志,迫切希望回顾和总结那段历史经验。他们深感,整理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资料,对于了解党的思想建设和党的  相似文献   

9.
曹应旺 《前线》2023,(3):4-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传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探索,为提出“两个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一个结合”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升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是对传统与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学术团体,太平洋学会堪称西方学界从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的先行者,对于推动西方人客观地了解与认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观点代表了西方学界的一种进步潮流。本文探讨太平洋学会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提供独特的西方视角,还可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睿  杨升祥 《党课》2011,(21):10-18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两件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两件大事的史实、意义以及关系,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汲取历史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实际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孝阳 《世纪桥》2011,(15):107-108
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应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绪论中,强调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强调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深化对实践的观点的认识,突出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对群众史观的认识;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核心地位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3,(1):60-61
(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一本还原中国共产党历史、揭示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小册子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阅读、思考作者:杨凤城出版时间:2012.11定价:38.00元(中文)、138.00元(英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新办外宣重点图书。本书旨在回答对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疑惑,阐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近一个世纪以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识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深化。由“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再到不仅“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而且要“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 ,同时 ,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审时度势、锐意创新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认识的深化与升华 ;既是 2 1世纪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行动纲领 ,又是对党的性质理论的创新 ,是从政党活动规律上认识党的性质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工作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90年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共经历五个重要的时期,形成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实践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的共同道路;制度和特征、本质和目标、价值和属性代表着不同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揭示重心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于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路径和具体成就。开辟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揭示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回顾了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强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1]这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有机统一的科学论断。其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重大论断,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刻领会。怎样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我们既要从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来认识,也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来认识;既要立足新时代也要放眼未来,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深化认识,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8.
张星炜 《探索》2011,(4):34-3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轨迹表现为:从制度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消灭私有制到建立和巩固公有制;从本质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把“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确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从核心价值理念层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曾经有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个是由国民党召集的各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以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一个是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建立新中国。人们习惯于称前者为“旧政协”,称后者为“新政协”。在新中国成立40年后的今天,研究这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内容、实质,对于了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仝华 《理论学刊》2006,3(3):15-16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我们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了对“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和判断标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体现”及“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