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5年是六五全民普法收官之年,今年七五普法即将开局。如何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及早谋划好新一轮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法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启动新一轮普法工作,开局就是要科学精准制定好普法规划。本文结合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对制定新一轮普法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思考,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群众维权方式趋于多元化,涉诉信访问题备受关注并成为我国司法与行政的一大顽疾,信访机构设立繁杂、权责不明,行政机关越位严重影响司法独立,过激手段上访缠访,以及解决机制的非终局化,都说明了我国涉诉信访现状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涉诉信访法制化刻不容缓。涉诉信访法制化有赖于司法独立程度和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信访专门机关极其权责,深入司法诉讼审判制度改革,重视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在法律框架内建立合理畅通的信访渠道,倡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是促进纠纷解决社会和谐,树立司法权威,增加社会公平正义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社会 ,神治、德治和人治都逐渐失去了基础 ,法治成为主要治道。现代法治在消解社会冲突与整合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法治自身却存在以下五种困境 :封闭与开放、内信与外迫、确定与无常、普适与特惠以及规则与事实。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 ,组建自愿共同体 ,走向共同体法治。  相似文献   

4.
乔淑贞 《法制与社会》2013,(35):147-148
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在争论中诞生,在实践中日显僵化。不仅在外部面临高校改革带来的冲击,在内部也面临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表现为与社会法治环境、高校教育规律和招生就业体制的一系列冲突。因此,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对“重制度轻文化”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法治意识培育虽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本文分析了法治意识培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并立足于社会学和现有政治体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主张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构建相对独立的司法系统.  相似文献   

6.
经济公证作为对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行为能够起到遏制和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预防纠纷和减少诉讼作用的一种法律制度,长期以来却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本文试从缺乏法定因素、法律意识淡薄、业务素养不高和机制存在缺陷这三个方面分析经济公证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将事关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安全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必须公证的领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证体制、提高公证队伍应对社会经济复杂情况的能力以及公证应当成为依法办事重要内容的四条走出困境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刘婧 《中国卫生法制》2020,(3):104-106,110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法制化进程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法制化进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社会保险法》进行实质性修改;二是出台新的《基本医疗保险条例》。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法治化建设,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据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如何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举措进一步落实,加快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依法治国,则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徐彤 《法制与社会》2013,(35):76-7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深。对环境问题也愈发重视。环境法作为新兴社会法,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环境管制的主体日渐多元化,公众参与与政府管制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环境法中政府管制的角度阐述强制适用型、经济刺激型、自愿型等不同的环境管制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角度阐述其主体适用、参与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增强环境管制与民主的互动,探究新时期下环境法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1.
陈治 《法学论坛》2022,37(1):87-96
在应对突发事件而组织、调配、动用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财政应急实践又是透过预算法上的一系列应急机制进一步展示其行动轨迹的,能否在预算层面提升公共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利用水平成为审视国家应急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分析预算法上的相关应急机制安排,发现其适用范围过于局限于紧急处置阶段,缺乏风险预防的制度化考量;当风险转变为现实危机时,应急机制又过于注重资金保障,忽视预算法内在的行为约束要求;进一步到恢复重建阶段,预算法应急机制还面临与预算法之外的其他风险应对专门立法的关系调适,以克服支出法定化及预算僵化的困扰。整体观之,预算法提供的应急机制远未适应风险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的实践需求,与其支撑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应有定位存在明显差距。基于此,有必要面向风险预防需求扩展预算法应急机制的适用范围,区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预算法应急机制的保障与约束需求,协调预算法与其他风险应对专门立法的关系,使预算法真正承载突发事件的应对重任。  相似文献   

12.
何永东 《法制与社会》2012,(14):249-250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客体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为人格利益之一种.在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能对个人信息提供完整保护,我国也缺乏对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的技术规范和措施.因此,应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个人信息管理者的行业自律,加强个人信息主体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应该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农村法治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农村现有的法治环境为起点,剖析农村法治难以推进的几个"难点",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法治建设的重点。对农村纠纷的法律救济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了“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新目标。最高人民法院《2020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党委统筹、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行政争议新格局”。对于行政审判工作来说,应当认识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是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郭芬 《法制与社会》2021,(5):159-160
高职学生群体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法治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高职学生群体法治意识的培育.从现状看,因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未来劳动者和建设者的高职学生群体在法治意识方面普遍存在欠缺,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远未达到依法治国对人才的时代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了重视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优化学校法治环境;深化...  相似文献   

16.
长卿 《江淮法治》2009,(16):34-35
中医热起来了 2008年5月19日,一位网名为“罗大伦”的北京中医在天涯社区开了一篇名为《古代的医生》的帖子,从开始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许多网友鼓励帖主“要坚持写下去”,而罗大伦也表示,“肯定会坚持写下去,古代医家治病治了一生,很值得尊重,首先是我的心里尊重,我曾经说过这些内容其实是写给我自已心中的信念的。”  相似文献   

17.
周艳 《法制与社会》2011,(33):12-14
法治,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性运动,不仅需要知识分子的理念支持,更需要规范体系的制度支持,司法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能否成功地实现.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社会公正、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法治、司法独立的内涵及依法治国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司法独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目标,即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七大更明确的要求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自被提出后,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被老百姓所广泛认同。因为它不仅仅是执政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更是全体民众所追求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积极投身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共同推进法治中国新的历史征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  相似文献   

20.
怎样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要相应转变和创新,必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本文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在法制化框架下实施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